1.中国石化2014年10月26日油价

2.油价3日或创年内最大涨幅,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3.中国成品油市场之怪现象:油荒是垄断造成的吗

4.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石化2014年10月26日油价

中国广西石化最新油价_广西石化今日油价92汽油

地区90号汽油93号汽油97号汽油0号柴油北京-92号:7.5595号:8.057.51上海(国IV)-7.507.987.39天津6.707.227.637.05重庆6.917.307.727.11福建6.707.207.697.04甘肃6.647.057.526.93广东6.907.448.077.21广西6.686.997.366.98贵州6.667.147.367.07海南7.738.368.887.15河北6.697.207.517.05河南6.847.137.437.06湖北6.767.167.487.07湖南6.757.177.537.08吉林6.877.057.747.09江苏6.757.157.577.01江西6.667.127.637.00辽宁6.717.117.557.08内蒙古6.676.987.487.03安徽6.747.087.507.07宁夏6.727.097.426.98青海6.697.117.377.05山东6.707.127.587.05陕西6.717.097.546.95山西6.727.067.477.12四川6.817.167.717.12西藏7.698.158.717.50黑龙江6.907.257.486.84新疆6.617.087.446.99云南6.807.107.797.09浙江6.687.197.647.03深圳-7.287.707.24

油价3日或创年内最大涨幅,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根据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显示,7月9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多家机构预计油价年内第八次上调,很可能创年内最大涨幅。据悉,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55元、245元。?

成品油的概念:

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 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值得关注的成品油概念股有哪些?

1、中国石化(600028) :中化石油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国企,且对中化石油也有一定的信任。公司拥有原油长约总量2000万吨/年,品种涉及沙特、阿曼、伊拉克、巴林、阿联酋、也门、卡塔尔、越南、叙利亚、俄罗斯和印尼等国家的原油。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公司还大力开展原油国际转口和加工等市场化业务,经营活动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加大,为不同国家的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

2、中国国航(601111) :中国航油集团广西石油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广西中北部,故称?壶城?的柳州,广西柳州市鹅山路八区14栋,于2011年09月20日在柳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9年里,我们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我公司主要经营石油溶剂,石化产品,添加剂批发 。很值得大家关注。

3、大庆华科(000985) :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51537万元,现有化工分公司、科技开发分公司、聚丙烯一厂、聚丙烯二厂和药业分公司五家直属企业。主要从事聚丙烯、聚丙烯管材料、工业乙腈、轻重芳烃、石油树脂等三大类七个系列31个品种,141个牌号产品生产销售,其中乙腈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国家发明专利,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聚丙烯、石油树脂、溶剂油年产量分别3万吨、4.5万吨、15万吨。?

注意事项:

大家一定要理性购买,切勿盲目从众。

中国成品油市场之怪现象:油荒是垄断造成的吗

有一部分是的

成品油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倒置,由于零售价格限制,油站限制供油减少损失,造成加油困难。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的压力,导致各地拉闸限电,然后导致柴油发电增加,导致柴油供应紧张。

应对策略

编辑

出台更为合理的油价调控机制与石化企业利润监管机制,限制私有车辆增长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从长远看,还需国家加大对汽车相关行业科技研发的支持,降低车辆油耗的同时开发多种绿色动力驱动车。

相关报道

编辑

石化双雄表态:柴油荒下月底结束

在连续8个月柴油库存下滑之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世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化柴油库存已于上周末开始止跌回升。他预计,1个月后,中石化的柴油库存应该能达到正常水平,12月底柴油紧张的局面就会结束。

对此,中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作出了类似表述。

分析人士表示,原油连日下挫引发国内市场观望,国内柴油资源日渐宽松,沿海重点城市两大巨头旗下加油站对外销售控量从紧变松,零售环节资源紧张有望进一步缓解。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石化的预计过于乐观,年底企业用电、煤炭运输用柴油需求还将增长,油荒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库存首次止跌回升

“最近,特别是近2个月以来,公司柴油库存下跌得很厉害。”夏世祥说道。自8月份开始,国内成品油库存显著下降。据新华社发布中国石油库存数据,9月份,柴油库存环比下降8.6%;10月份,柴油库存环比下降10.7%。

息旺能源的分析师廖凯舜称,3月份,国内成品油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估计在1700万吨左右。但到10月末,成品油库存跌到1400万吨,柴油大概在900万吨左右,柴油库存只有625万吨。

记者从两石油巨头处获悉,柴油库存首次出现止跌回升情况。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柴油日加工量保持在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后期随冬季需求回落,柴油库存将上涨。

夏世祥称,柴油库存止跌回升主要是柴油增产、进口增加、推迟炼油厂检修等一系列措施的结果。

据统计,截至11月16日,国内主营48家炼厂开工率为87.06%,较去年同期的年内高点86.43%略高。两巨头还将进口近50万吨柴油。

对于有媒体提出的两大公司零库存机制,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兴权表示,“中石化成品油供应只有40%由管道输送,不需要周转,不用库存,但是大部分的成品油是通过水运、铁路、汽车配送的,没有库存无法实现周转。”国家要求库存油能满足1个月的周转,各石油公司可以视具体情况掌握,国际上惯例是2个星期或22天。

专家称:预期或过于乐观

夏世祥透露,两大公司将向市场新增加100万吨的柴油供给,实际消费需求没有这么多,沿海、沿江、华东、华南柴油紧张正在缓解。据息旺能源的监测,沿海重点城市加油站基本敞开供油,如广东、上海、山东、江浙以及河北中石化已基本放开销售。但华中等内陆地区仅有湖北中石化等少数城市放开;西南地区则只有广西放开,其他各地主营加油站仍限量。

“加油站排队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少,之前每辆车一次限供200元~300元的柴油,现在增加到限供500元~600元。”夏世祥说道。

据广东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每个销售公司的零售量都明显较上周增加约5%~10%不等。

中石油有关人士称,公司在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加油站已敞开供应,并将根据各地供需情况陆续扩大到全国。

廖凯舜说:“国际油价连续下挫,两大公司释放出资源增加的利空信号,投机囤油者受挫,减少购进,柴油资源已从紧张困局走出来。”

夏世祥认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不再上涨,恐慌性需求下降,12月底柴油荒或将结束。

不过,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年底节能减排压力大,对企业拉闸限电会继续;12月也是企业交货的高峰期,用电量大,只能增加柴油发电;加之,今年新增上亿吨的煤炭,外运柴油需求很大,因此,缓解有可能,结束还看不到迹象。”

油荒并未缓解

编辑

尽管“两桶油”在纷纷表态加大柴油供给,不过,民营石油商们并不买账。继上个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炮轰”两桶油断供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站出来,大倒经营苦水,指责“两桶油”蓄意制造油荒混乱,并呼吁国家有条件放开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垄断局面不改观,油荒会持续蔓延。”该商会执行会长齐放说。一边是两桶油指责民营加油站囤油惜售,一边是民营石油商反击两桶油借垄断控制市场。双方各执一词,而柴油荒的困局何时能解?[1]

5万家民营加油站很饥渴

“现在高价油也买不到了”

“又无奈地谈油荒,又不情愿地表达,又艰难地维计生存,又很不体面地面对消费者。”同样是商会执行会长的钱其连用了这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纠结的心态,“如果你们是搞石油的,现在会跟我心情一样。”他同时是南京蓝燕石化储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旗下有多个加油站。据其介绍,其下属的加油站有的仍在卖柴油,但是“卖一升亏两三块钱”,有的干脆停供了。“现在高价油也买不到了,我只能保证在南京市里的两三个加油站对外供油。”

齐放则指出,“两桶油”干脆不给油了,民营石油商基本上“买不到油”,他们只能从中介机构和利得财富高价买油。其加油站采取柴油限量供应,每次只给加几十升,“给点油把司机哄走”。而据张跃会长介绍,全国约5万家民营加油站“柴油基本上全部供应紧张”。

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两桶油”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两桶油”随即披露在采取多项举措保供。不过,近一周来,民营石油商们并没有感觉到柴油荒有所缓解。“还没明显好转。”钱其连认为,如果能买到比零售价低的油才意味着好转,但还买不到。据其描述,过去一段时间来批发价已经超过零售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本来按照相关规定,成品油批发价要比零售价低至少300元。

否认囤油惜售

“赚的差价不够付利息,况且哪有油源可囤。”

自上个月开始,山东、河南、江浙、两湖、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局部地区陆续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局面,部分民营加油站抱怨限供、停供,甚至有城市出现排队加油现象。在两大石油集团看来,本轮柴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国际油价强劲反弹、信托网建设不均季节性消费需求回升以及部分社会加油站出现“惜售”,甚至囤积居奇。对此,会长们集体否认。

“没有这回事儿,现在囤油不是傻了吗。”钱其连指出,一吨油8000多元,油价这么高没必要囤油。况且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囤油一般会选择在圣诞节到春节期间,赌来年春天开工行情,时机不对。他自己的库里基本上没有存油。张跃也表示,存一万吨油光资金就要压近亿元,而且也不合算,赚的差价不够支付利息,况且哪有油源可囤。

参考资料

1. 发改委约谈后柴油荒未缓解 5万家民营油站很饥渴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4.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资源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采资源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