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说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发布了2015年中期业绩,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2.国际经济形势

3.油价大跌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吗

据说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发布了2015年中期业绩,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应对低油价有哪些建议_面对新常态低油价

你好:201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总体低位运行,国际国内油公司普遍大幅削减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受此影响,全球油田服务行业持续低迷,油田服务市场面临量价齐跌的不利局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油田服务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受工作量和服务价格双重下降的影响,本公司合并营业额为人民币23,121,285千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1%。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380,350千元。

SSC董事长焦方正表示,2015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本公司全面加强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大力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加快内部资源整合,合理把握投资规模和节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攻坚克难,努力改善经营业绩。展望未来,公司将主动适应低油价新常态,加快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内涵发展;大力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打造高端业务,并积极寻找优质资产并购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适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层将和股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在困境中力争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哦!满意请采纳,谢谢。

国际经济形势

2016年国际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特征及趋势明显。

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今年世界经济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虽然在各国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快速回升,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和作用衰减,世界经济贸易自2012年以来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长,复苏动力明显不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分别增长3.1%和3.2%,预计2016年将分别增长3.6%和4.1%。但从去年4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看,今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难以明显回升,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投行预计今年仅有0.1~0.2个百分点的微弱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积蓄动能,世界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展望,2020年前世界经济贸易的年均增速分别难以超过4%和5%,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5年5%和8%左右的年均增速。

二是主要经济体走势将进一步分化。自去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总体回升向好,而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回落。从发达经济体内部情况看,美国经济增长较快,消费、投资、出口和房地产形势明显好转,失业率已降至5%以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增速缓慢,通缩压力较大,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制约。虽然金融危机后3大经济体都采用大规模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支持经济复苏,但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进展滞缓,而美国同时还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和出口倍增计划,加大对页岩气等新能源和新技术新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复苏势头。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出现衰退,同时还面临资本外流、货币大幅贬值、通胀上升压力,其他对资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也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导致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而外需疲弱又使得传统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普遍持续放缓,惟有印度继续保持7%以上的较快增长。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可能加大。由于全球经济走势分化、周期不同步,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出现分化甚至背离。美联储已经启动加息进程,预计今年仍有两到三次加息行动,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仍在实行量宽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由此导致的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和美元汇率走强将引发国际债市、汇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和波动,特别是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和美元资产,将使得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重创的资源出口经济体更加雪上加霜,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有可能在债务过高的经济体诱发偿债危机,进而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调整波动加大会进一步制约世界经济复苏。

四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在经历了1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回落的窘境。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落至每桶30美元的低位,与金融危机前高点时的每桶145美元相比下跌幅度高达79%,铁矿砂、铜、铝、锌等的价格跌幅也都高达40%以上。由于以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刺激能源资源类产品产能规模大幅扩张,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位徘徊,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难以改观,能源资源出口大国为增加收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愿减产,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将继续施压大宗商品价格,加之美元走强会进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国际投行纷纷预测,今年石油价格很可能跌落至每桶20~30美元区间,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有5%以上的跌幅。虽然地缘政治动荡和市场投机有可能在短期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但难以改变价格疲软下跌的基本走势。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将加剧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困难,对资源进口国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也会加大通缩压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五是全球产业重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随着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物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金融、商贸、制造、教育、医疗等更多领域普及应用和融合发展将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传统产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加快重组的同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将逐渐取代分工明确、规范严格的标准化大工厂生产组织方式而成为主流,国际分工方式也面临变革。另一方面,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为基础全面扩大市场准入,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议题纳入谈判范围,不仅为国际经贸规则标准提高设立了新标杆,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门槛,而且会逐步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对其他经济体产生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

六是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显著改变,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全球治理体系和结构继续发生改变。面对新兴大国的加速崛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既有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凸显,竞争摩擦加剧。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加频繁,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上升。从目前情况看,中东局势、美俄关系、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欧洲难民问题、朝核问题、伊朗导弹问题等,都有可能出现难以预见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总体看,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外部发展环境有望保持和平稳定,有利于我国继续发展。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带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状况短期难以改观,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也在增多。

对中国经济五大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既导致外需拉动作用减弱,也为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带来新契机。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去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已连续4年未完成预期目标。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适应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更好发挥外贸进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二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我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不排除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传统产业面临被技术性淘汰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产业发展进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若不能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会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

三是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变化和价格回落,既有利于我国降低进口成本和增加能源资源进口,但也会加剧上游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会增加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因此,石油等大宗商品供求关系宽松和价格低位运行,总体上有利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和降低发展成本。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换档减速、需求扩张放缓、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供应增多和价格大幅下跌也对我国能源资源开采加工等上游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生产者价格的持续回落也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降成本压力增大。

四是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既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带来难得机遇,也对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市场开放带来挑战。去年10月,美国主导的有12个亚太经济体参加的TPP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不仅在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而且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竞争中立、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等领域设立了新标准,对未来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演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为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就必须主动参与推动多边经贸规则制定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体系变革的新形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五是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也扩大了我国在大国关系动态博弈中的回旋余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从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治理等更广泛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全球恐怖主义出现新回潮,热点敏感问题频发。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既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有效应对和管控风险,主动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更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建设,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赢得发展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油价大跌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吗

油价大跌不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

首先,从历史上看,中国饱受高油价带来的通胀之痛,而鲜有油价大跌带来的通缩之苦。2005年,国际油价持续暴涨,这一年国际油价从低油价进入高油价时代,中国经济深受其痛。因为这一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需的石油、铜、铁矿石、煤炭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成倍增加。

虽然近期PPI跌幅连续扩大,主要受原油、成品油及钢材价格跌幅扩大的影响。不过,如果就此认为,油价大跌将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似乎并不成立。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整体较平稳。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月略有扩大;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略有回落。非食品中,同比价格上涨较多的是家庭服务和高等教育,涨幅分别为9.0%和3.8%;同比价格下降较多的是车用燃料,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6%和7.8%,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与9月份相同;同比下降2.2%,同比降幅比9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有燃气生产和供应、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下降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等。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继续下降是受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及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然,PPI持续走低尽管受到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影响,但是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才是PPI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可逆转。完全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必须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否则就会一叶障目。结构调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去“产能”。因此,如果将CPI和PPI的数据放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分析,有些数据就可能处于“失真”状态: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从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这一判断的证据不足。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但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CPI回到2%以下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从环比来看,9月份CPI环比上涨了0.5%,这说明物价还是处在总体稳定、温和上涨的状态。随着冬季的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初步判断未来几个月CPI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再次,油价下跌将刺激中国消费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情况下,油价下跌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要刺激消费,首先要使消费者手里要有钱,而油价大跌效果等同于减税。低油价将不仅降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本,而且降低普通消费者的支付成本。低油价将减少了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地刺激了消费。航空、旅游、商业等行业大受其利。因此,油价大跌不仅不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而且会刺激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