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召忠:韩国美国对朝动武可能性有多大

2.美伊会发生战争吗?

3.乌克兰有哪些优越条件?为什么张召忠说他看了都心疼

4.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5.张顾严的个人经历

6.沙漠风暴战役

张召忠预测石油价_张召忠已发出预警

张召忠

很多人问我,中日两国军事力量相比谁更强大?我说当然是中国,因为我们拥有核潜艇、核武器、弹道导弹,还有航母和驱逐舰。他们继续追问,如果不考虑核武器呢?不考虑核武器,我感觉日本在常规力量方面质量上强于中国,但数量规模上落后于中国,综合权衡相差不大。

10月20日,瑞士信贷银行挑选了世界20个国家,对军队规模、坦克、飞机、直升机、航母和潜艇等六个方面的常规军事力量,使用国际通行的指数法进行测算评估,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法国、韩国、意大利、英国和土耳其排名前十。这个排名很吓人,十个军事强国中有五个都在中国周边(美、俄、印、日、韩)。满分1分的情况下,前五名得分分别为:美国0.94,俄罗斯0.80,中国0.79,日本0.72,印度0.69。

张教授大胆敢言,解读通俗易懂

如何看待这个排名?首先,排除核武器,单独对常规武器和军事力量进行定量评估,比较客观公正。其次,主持这个项目的是中立国瑞士瑞信银行,是在静态状态下,排除精神因素、训练因素、战法使用和战场环境等外在条件,用指数法对作战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得出的结论比较科学可信,很少偏见。第三,美国0.94排名第一,占有绝对霸主地位,与后面排名拉开的距离很大;俄罗斯和中国得分差不多,分列第二、第三名,合乎逻辑,符合现实。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日本以往排名很少进入前十,即便偶尔进入也排在第九名以后,为何这次排名一下子窜到第四名?

退休后的半个月,他婉拒了几档电视节目的邀请

主要是出云号航母服役,苍龙级潜艇大量服役。既然如此,明年是否超过中国?看来有这个趋势,因为明年春天加贺号航母服役,后续两艘宙斯盾驱逐舰也将陆续服役。完全可能!是否超过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大修,俄罗斯建国25年了没有建造过大型舰艇。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两年内,日本有可能排名第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强国?是的!我认为没有问题!

10月18日,日本首相出席了三年一度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观舰式。此次观舰式规模庞大,日本出动了包括出云号航母、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苍龙级潜艇在内的36艘舰艇和37架战机。应邀参加观舰式的还有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和法国海军舰船参加。观舰式结束后,安倍登上刚刚部署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美国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彰显两国军事同盟和主宰太平洋的野心。

战后70年来,日本首相和内阁高官很少登上美国军舰,记得上一次日本外相和参谋总长登上美国军舰的时间是1945年9月2日,那艘军舰是密苏里号战列舰,日本人登舰的目的不是炫耀,而是签署投降书。今年9月2日刚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敏感时刻,日本如此高调进行军事威慑,这不是叫板又是作甚?在“九一八事变”84周年那天,日本国会不顾数十万人反对,悍然通过一系列战争法案,为日本军事力量摆脱地域限制、自卫限制,全球部署、全球作战大开绿灯,日本战车再次发动起来。

2015年3月,日本自民党参议员三原顺子表示,日本要按照“八纮一宇”固有价值观行事。什么是“八纮一宇”固有价值观?这要追溯到2600年前,当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让全天下统一成一个国家,这就是“八纮一宇”。佐藤信渊在《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中对统一天下的秘密方案是这样诠释的:日本是天地间最早成立的国家,是神的国家;日本大和民族是最优秀民族;天皇是最高统治者。全世界国家都应该成为日本郡县,全世界君主都应成为天皇的臣仆。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具体方案是:第一步占领中国东北,第二步占领中国全国,第三步征服世界,也就是相继吞并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和全世界。

张召忠被电视观众普遍熟知,缘于2003年央视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

最近有人问我,中日关系是否即将缓和?我说,好不了,现在正在掰手腕,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什么时候分出个高低上下,什么时候关系就会缓和。那大约什么时间?估计还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等到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比日本强上一大截的时候才有这个可能。

张召忠的言论被人们整理成语录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战略判断,因为我研究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中日关系的大致走势,发现古代中国长期是亚洲老大,世界强国,所以日本臣服于中国。近代以后,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叩开中国国门,在中国获取了大量利益,日本有样学样,与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以战养战,逐渐强盛起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国主义的日本迅速变成帝国主义之后,开始改变数千年来形成的“华夷秩序”,左右开弓,大开杀戒。从陆地方向进攻朝鲜、东北进而全面侵华,海上方向首夺琉球、然后是台湾和澎湖列岛。

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国日本,在吞并了包括藩属国在内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中华之后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因为它要实现“八纮一宇”,不仅要当亚洲的头儿,还要当世界的老大。于是,1941年12月7日,在太平洋东西两个战略方向上对美国、英国同时开战。

不到20个小时,美国夏威夷太平洋舰队一半以上海空军兵力、美国驻菲律宾全部空中兵力、英国驻马来亚、新加坡和香港全部海空军兵力全部被消灭,四个月之后,把美国、英国、荷兰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全部占领,把这些西方列强统统消灭,山下奉文在新加坡战役中俘虏了帕西瓦尔中将以下13万英澳印联军,在菲律宾战役中俘虏了温莱特中将以下8万美菲联军,至此,终于彻底改变了数千年的“华夷秩序”。肥水不流他人田,把中国拉下马之后,也不让别人占到便宜,自己第一次当上了亚洲老大。以后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就在他准备称霸全世界的时候,遭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痛击,一个吹大了的皮球开始跑风漏气,最终龟缩回本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说过,日本就是那打不死的小强,挨了揍,知道痛,但就是记吃不记打。你以为他被打死了,可没有多久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每一次卧薪尝胆之后,都会有更远大的抱负,更惊人的志向。据《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1937年到1945年,日本陆海军军人死亡212万人,这还不包括被炸死的平民,要知道,1945年两颗把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之后,两座城市死亡人数分别达到25万人和14万人。一个弹丸小国,居然敢于单挑大中华、单挑亚洲、单挑世界,在遭到如此大的战争劫难之后,不仅不加反思,反而变本加厉,我行我素,继续2600年前《八纮一宇》的称霸美梦,实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央视女主持人方静与张召忠国防成就展上讨论中国自行高炮

这一轮日本新的躁动不安,又是在担心亚洲重现昔日之“华夷秩序”,即中国再次成为亚洲老大,日本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所以开始跟中国较劲,扳手腕,死磕到底。美国老奸巨猾,1937年到1941年,虽然日本跟中国打了五年仗,但是美国隔岸观火,坐收渔利,采取绥靖政策,给日本添油加醋,源源不断地向日本输送石油、钢铁、武器等战略物资。等日本把中国收拾的差不多之后,开始把矛头对准美国,这时美国傻了眼,慌了神儿,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张召忠现场乘坐解放军“猛士”越野车

今天,美国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又开始重复那段历史。重新采取绥靖政策,对日本扩军备战假装看不见,任其发展壮大,总以为缰绳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这只猎犬是可以驾驭的。借刀的道理不是明摆着吗?中国坐大,这是日美两国都不愿看到的事实,所以美国纵容日本去跟中国闹,两个亚洲大国自相残杀,鹬蚌相争,美翁得利。可是,聪明别把聪明误,谁知道被宠坏了的日本会不会一石二鸟,左右开弓呢?把中国放到之后,来一个回马枪,美国将可能是下一个被击打的目标。

张召忠:韩国美国对朝动武可能性有多大

得到的就是中东地区这个能源基地的稳定,维护了美国及其世界各国,以合理价格购买石油的权利。

1、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一个独裁的残暴的地区性强国政权,并且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存在巨大矛盾(萨达姆发动过2场针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其中包括吞并弱小的科威特),

2、假设美国不推翻伊拉克,美国的长期制裁是解决不了萨达姆政权更替的,因此迫于人道主义压力,未来国际社会会要求解除萨达姆的制裁,这就等于给萨达姆政权松了绑,那么伊拉克会再次做大后,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中东地区失去稳定(入侵周边国家、甚至控制油田等等),总之会造成石油短缺,油价暴涨等等,越是发达国家对于石油依赖越大,到时损失也越大,因此美国要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

中东这个能源基地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其实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也错综复杂,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萨达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萨达姆指责科威特的石油是从伊拉克流过去的(科威特地势低洼),窃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属于什叶派,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响(但是萨达姆本身又是一只猛虎,对周边阿拉伯国家构成威胁),目前美国已经摆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还是比较虚弱,在加上伊朗研制核武器,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已经对于伊朗非常担心了,还有就是以色列也担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因此美国要出面解决伊朗核问题,否则中东地区有可能再次陷入动荡。

美伊会发生战争吗?

根本不可能,

不考虑朝鲜自身的实力以及核武能力,也不用考虑中国俄罗斯的立场。

无论是伊拉克战争还是叙利亚战争,都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朝鲜有什么呢?

现代战争,除了宗教原因之外,本质也是一场生意,高投入高回报!

乌克兰有哪些优越条件?为什么张召忠说他看了都心疼

一定会的,美欧经济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要延缓美欧经济崩盘,最好的方法是控制世界石油资源,低价从产油国(沙特、伊朗等国)买入,再高价卖给耗油国(中国、日本等),从中赚取暴利,支持欧美经济,同时给其他经济大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这样就重新占据世界经济政治的主导地位,现在的世界多极化也就被打碎,又回到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形势。这些目的实现美国只能通过战争实现。美国不打会慢慢的死掉,打赢了还能霸主很长时间打输了,很快就死掉。这是一场,美国一定会赌,也必须赌,战争一定会起,还会演变成一场空前的大战。

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地域广大

人口众多

条件优越.

乌克兰是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中,综合条件最好的.

地域广大:境内全是平原,纬度较低,全部适合耕种,土质肥沃,全是黑钙土.乌克兰号称"欧洲的粮仓".

人口,按照苏联的标准,是较稠密的,没有俄罗斯那种极度缺乏人力的问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几乎百分百会俄语和乌克兰语双语.

物产富饶,各种资源比较齐全(石油天然气除外).

基辅,在苏联时期,集中了苏联全国制造业的五分之二和高等院校的五分之三.

条件这么好的新成立的国家,只要能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富强是迟早的事.

可惜,乌克兰高层甘愿为西方当枪使,与俄罗斯恶斗.俄罗斯可不是好惹的.

乌克兰边境,至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只有600公里.坦克一天的路.

整个乌克兰,全是平原,仅有几条大河,也是南北向的,没有天险可守.

张顾严的个人经历

斩 首

斩首理论最早源于美国空军沃特上校的五环理论。在沃特上校的五环模型中,由内向外,把人的大脑作为第一环,认为人的战略中心是大脑,大脑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大脑、眼睛、耳朵和神经系统,即便是有完好的躯体,也只能是个植物人,这样的植物人将不再能够从战略层次运作,因为大脑负责集成和指导人体器官和神经网络。它相当于敌人的指挥机构,只要把它破坏掉,敌人这个大系统就会停止运转。破坏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战斗毁伤,也可以通过信息战瘫痪。把人的心脏、肝脏和肺比作第二环,它相当于淡水、食物、电力和石油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把人的骨头、血管和肌肉比作第三环,它相当于铁路、桥梁、公路、港口、机场等运送货物、传递信息或提供支援的基础设施。把人体内数千万个用来传送食物和氧气的细胞比作第四环,它相当于人类群体,目标众多,难以消灭。过多地毁灭和杀伤敌国人员并不一定造成士气的低落,相反,可能将激发民族义愤,反而使士气高涨。把白血球等人体保护细胞比作第五环,它相当于武装力量。

五环的关系是: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构成自己独特的系统,最终由大脑统一指挥和运转,所以人体是一个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大脑是不可替代的,心脏、骨头等都是可以替代的。大脑损坏之后人体将失去作为人类的价值,但人体的其他部位失去之后,人仍然享受人类的尊严,仍然能够进行某些正常的思维或战略活动。

五环模型的特点:一是第一环位于核心,目标虽少但地位最重要,越往外环扩展,目标数量越多,重要性越差;二是已往的战争更多的是攻击最外围的两个环,即第五环和第四环,即打击人员和军队;三是未来战争将主要打击内环及核心环,即打击敌人的指挥机构、有机必需品和基础设施。摧毁指挥机构就像是动脑外科手术,使敌人的大脑失去作用;摧毁有机必需品,使敌人缺乏后勤供应和补给而失去作战持续能力;摧毁基础设施将使敌人断绝物质流和信息流,失去所有战争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外面那两个环不摧毁也没有多大作战能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对伊军发动攻击的,先摧毁了伊军指挥机构和地面防空系统,再摧毁其电力、能源、通信、桥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最后才与伊军作战部队开始地面作战,摧毁其人员和军队。科索沃战争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加充分,南联盟军队基本上没有重大毁伤,北约就结束了战争。

通过摧毁核心环而不需要对外围各环进行打击就能快速达成战争目的,必然节省大量兵力兵器,而且也可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获取主动,这便是美军“斩首行动”的理论依据。美军认为,如果在战争一开始,就把45枚导弹和4枚激光制导炸弹扔在萨达姆的身边并将其炸死,必将发挥巨大的战略效能,而同样数量的导弹和炸弹,如果扔在巴格达市中心或城市外围的伊军防御阵地上,无论造成多大的摧毁效应,都不可能对其政权构成震慑。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的斩首行动主要是针对敌方的战略指挥控制系统,而1986年的美利冲突、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是直接针对敌方最高***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打击体现了打敌要害、直接致敌于死地的战略思想。

震 慑

震慑的本意是震撼与威慑,其核心是不战而胜,起源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理论。威慑的基础是实力,只有通过强大的实力和实战震慑,才能迫使对方不战而降。震慑依赖于瘫痪,瘫痪源于信息战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合理使用。震慑理论首次运用于科索沃战争,继而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全面实验。

从伊拉克战争经验来看,震慑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战略行动,有效震慑的原则主要把握两点:一是要重视软震慑力量的综合运用。软震慑主要是瞄准敌人的心理防线和认知体系进行攻击,无论使用什么方式,只要让敌人产生错觉,在认识上出现混乱,战争之前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突然感觉到都是错误的,都是上当受骗的,这样就会达到不战而胜的效能。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不战而降,伊拉克政府高官的临战出逃,伊拉克军队后期的不抵抗行动等等都是出于软震慑的效应。

二是软震慑必须有硬震慑的配合。软震慑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心理战,可以是舆论战,也可以是法律战,当然还可以使用美元或物质利诱来进行作战。这些方式如果没有火力的硬杀伤作为补充和呼应,将不会发挥应有的效能。所以,软硬震慑方式必须交相呼应,正面战场与隐蔽战场必须相互配合,谈与打要相辅相成,不能完全依赖于和谈,和谈是打的结果,只有把敌人打痛、打狠、打伤、打败才能取得和谈的效果。当然,在硬杀伤作战的同时,必须边打边看,不能死打硬拼,如果杀伤破坏过度,尤其是给对方造成过度的附带损伤,可能将造成相反的效果,致使对方转入死打硬拼和坚决不和谈的严重后果。硬杀伤最好是精确打击,精确打击必须要尽量降低附带损伤,这样在外交、舆论及和谈等方面都会留有回旋余地。

软震慑手段的运用,要侧重于心战震慑,包括政治战、外交战、心理战和信息战。这体现了心战为上,兵战次之的战略思维。软震慑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一是通过媒体战来实施心理震慑。主要方法是千方百计地诋毁对方***,使之在人们心中丧失威信甚至达到厌恶的程度,最终号召人民起来推翻现政权,以建立民主自由的新政权。科索沃战争中的米洛舍维奇和伊拉克战争中的萨达姆都有类似的遭遇;二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定向广播妖言惑众。主要方法是大力宣传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渲染战争中取得的战果,宣扬战争的惨烈和血腥,制造战争恐怖景象,使对方畏惧战争从而产生投降、不抵抗的念头。炸弹之母的宣传,51师师长投降的假新闻都体现了这一点;三是通过破坏平民百姓的日常必需品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增大其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心理,以减缓反战压力,促使人民起来推翻现政权,以便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

硬震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电子战方式摧毁对方的电磁辐射源,使之成为瞎子、聋子、瘫子,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状态;二是使用空袭战方式摧毁对方的关键性目标,重拳猛击,打敌重心,始终保持压力,而且边打边看,达不到目标就炸;三是使用地面战方式快速推进,抢占要害目标和地域,甚至采用特种部队渗透、突击队城市穿越等行动,直接构成心理震慑,制造大势已去的态势。

硬震慑手段的运用,侧重于斩首突击、精确打击、地面突袭和特种作战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斩首行动古已有之。信息化战争中的斩首行动反映了三个特点:一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单独列为一个战役阶段和独立的作战样式,说明这种作战行动已经具有战略价值而并非一般的暗杀或袭击作战;二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从信息战意义上的对敌指挥控制系统的瘫痪作战,转为对敌方***肉体的杀伤和摧毁,体现了打敌要害、斩草除根的作战目的;三是第一次把斩首行动作为实施震慑效能的重要手段,伊拉克战争表明,这种震慑效果比任何一场战争都显著。就硬震慑手段而言,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主要体现在空中力量综合震慑方面。空中力量成为一个整体概念。能够集成所有军种力量,统一筹划目标攻击体系、空中任务指令、空袭效能评估。空中力量概念,从科索沃战争开始,不仅包括空军力量,而且还囊括了航天卫星,海军舰载飞机、直升机,海基巡航导弹,海军陆战队飞机,陆军直升机、无人机等。所有这些空中力量集成为一体化作战力量之后,就能形成拳头,对敌进行重拳猛击;二是在震慑策略上,强调重拳猛击、保持压力,打敌重心,中心开花,打点震面,敲山震虎,最终达到不战、少战、精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三是在震慑效果上,强调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

综合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共同经验,在战争前期震慑效果都不显著,但随着战争的推进,震慑效果越来越明显。所以,震慑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浓缩,需要始终保持越来越大的空袭压力。此外,震慑效果也与目标选择有关。战争实践表明,对军事目标的打击效果无论多大,都很难取得震慑民心和政权的效果。然而,对关键性、标志性目标的精确打击,尤其是对平民目标及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打击往往能够发挥巨大的震慑效能,且能够迅速瘫痪人民和政府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推翻一个政权、占领一个国家的战略效能。

此外,全纵深震慑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全纵深震慑主要利用洲际战略攻击能力和战区战役攻击能力进行,可以做到全球力量,全球作战。美军虽然兵力分散部署在世界各地,但能够集中战斗力,而且在运动中保持实时信息传递,保证对指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从科索沃战争开始,首次把三种型号的战略轰炸机同时用于常规战争,体现了信息化战争中传统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由核向常规转移的新趋势。对于防御方而言,始终处于全纵深瘫痪、全纵深挨打,防不胜防、躲亦无处躲藏的被动状态,这种震慑效能持续下去,很容易导致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处于武器装备劣势的一方,由于无法控制战场、无法控制战局、无法创造战绩,而且在战争中信息不畅、孤立无援、被动挨打,最终导致丧失斗志,弃战而降。

全纵深精确打击

全纵深精确打击能力,主要是指洲际战略攻击能力和战区战役攻击能力。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已经具备了洲际、远程全纵深打击作战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几乎都超出了南联盟雷达视距和防区范围。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全纵深精确打击、并行作战和快速遏制及震慑理论,其精确打击的主要特点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远射程使之具备了防区外攻击的能力,从而使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可能;精确制导武器在射程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情况下,圆概率误差达到几米甚至1米以下的时候,从而使点穴式攻击成为可能;武器装备在实现基本自主或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发射后不管,可以自主飞行寻找并摧毁目标,从而使智能化、无人化攻击成为可能。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于信息攻防的信息武器。非致命杀伤机理的新概念武器和信息武器,作战中没有大量使用,首次使用的武器也不多,基本上还是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炸弹等。

二是用于精确打击的自主式武器。完全自主的智能化武器主要投入了三种:战斧-Ⅲ型巡航导弹和AGM—86C空射巡航导弹,杰达姆GPS制导炸弹,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机。

三是用于武器携载和机动的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包括三种:隐身作战平台,如B—2战略轰炸机和F—117A战斗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作战和支援飞机,如F/A—18舰载战斗/攻击机、F—15E战斗机、E—3B预警机、E—8战场雷达控制飞机、EA—6B电子战飞机、长弓阿帕奇侦察攻击直升机、M1A2主战坦克等;具有一定信息化能力的作战平台,如水面舰艇、战略轰炸机、坦克装甲车辆等。

从这些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来看,效果都不错,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信息化武器装备虽然能够大大提高作战能力,产生强大的震慑威力,但并没有达成快速遏制、以炸迫降的效果,说明信息化武器装备达成战役目的很容易,但达成战略目的却很难。

信息化武器装备性能再先进,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指导,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新军事变革中美国陆军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果,由于作战指导和作战理论的失误,大大限制了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使地面部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指挥员的高科技素质和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操控能力。否则,一到战场就会出现混乱,手里握有非接触作战武器,还要进行接触作战,结果把信息化武器装备扔到一边继续使用传统的枪炮作战,这是非常沉痛的教训。

(摘自《怎样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定价:38.00元。社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邮编:100010)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沙漠风暴战役

从事港口物流、管理咨询。房产家居等多个行业。曾任职港务集团物流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助理、中冠集团总经理等岗位,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倡导并实践为企业提供实战实用的系统咨询培训。专业从事情商领导力的实践与传播。坚持:以情商促绩效。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经营绩效。迄今为止已为涉及电力、珠宝、房产、通信、银行、汽车、能源、食品、餐饮、酒店等三十多个行业,为来自中石油、中移动、农业银行、中国通信、蒙牛、川煤集团、攀钢集团、零八一、中国移动、中国邮政、戴勒姆奔驰、鑫玉珠宝、红星美凯龙、中铁科技、步长集团等数千家企业提供专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近十万领导者现场感受其情商领导力系列课程。其个人事迹被山东教育电视台、福建经济频道、河北电视台、搜狐教育、新浪财经、世界经理人、价值中国、凤凰资讯、浙商等近两百家媒体报道,被誉为“总裁情商教练”。张顾严导师获选凤凰网华人讲坛影响力人物 。与阮次山、黄菡、董易林、尹卓、王鸿谟、石齐平、何亮亮、梁文道、纪连海、张召忠等入选凤凰华人讲坛名师堂。

1991年的1月17日凌晨2时40分,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于28日8时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达到了39个,兵力达80余万人。与多国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54万大军。多国部队不仅在空、海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科威特战区的地面部队与伊军也大体持平,在装备上则大大优于伊军,战争的胜负早已注定。

战争起因

提起海湾战争,就不得不说到海湾危机。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贫铀弹实验场

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近年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联合国方面提供的资料也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专门研究海湾战争后遗症的伊拉克专家最近说,伊拉克南部地区现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区的10倍多。

典型的信息化战争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在海湾战争爆发十周年前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张召忠认为,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对美国影响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打破世界格局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10年大事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巴格达,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2月28日上午停火。

4月7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在伊拉克北部设立第一个“禁飞区”。

1997年3月26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7年来第一次对伊拉克属于“总统用地”的场所进行武器核查。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检查和观察委员会,但遭伊拉克拒绝。

2000年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成为自海湾战争以来到访伊拉克的第一位国家元首。

2001年1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联合国与伊拉克就武器核查问题展开的新一轮对话最早将于2001年2月才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沙漠风暴”行动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8月2日凌晨,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仅一天时间,科威特就全部落入伊拉克军队之手。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并对伊实施全面制裁。1990年11月29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伊拉克准许使用武力的678号决议。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未出任何让步。

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伊方主要以地面防空武器进行还击,并分别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发射了“飞毛腿”导弹。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38天的空中袭击和100个小时的地面作战)的海湾战争结束。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投入兵力达62万多人,其中美国兵力42万人,多国部队出动飞机空袭10万架次以上。据美军驻海湾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说,多国部队全歼或重创伊拉克29个师,摧毁或缴获伊军4230辆坦克中的3000多辆,2870辆装甲车中的1857辆,3110门火炮中的2140门,俘虏伊军5万多人。美国国防部官员于8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海湾战争中共有148名美国人死亡,467人受伤。官员并透露,有107名美国军人在海湾战争中被误伤,其中死35人,伤72人。在此次战争中还发生了美军攻击英国友军部队的事件,造成9名英国士兵死亡,13人受伤。

“沙漠之狐”行动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销毁包括化学、生物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成立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负责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同年5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开始在伊境内进行实地核查。核查伊始,伊拉克与联合国特委会核查人员积极配合。但后来伊拉克与武器核查小组以及美国之间在核查地点、核查小组人员组成等问题上磨擦不断,双方矛盾不时恶化。1998年2月、11月和12月先后发生了三次武器核查危机,1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人员全部撤离,联合国特委会在伊的武器核查工作就此中断。

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国和英国以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关于伊拉克不配合联合国武器核查的报告为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空袭共4轮,达数百次,于19日当地时间上午结束。在为期三天的空袭中,美英共发射了500多枚巡航导弹,超过了1991年海湾战争时发射的总和。美国的打击目标包括军事和安全设施及总统府,电台、电视发射台和油田等,一些住宅区及一所妇产医院也遭到轰炸。根据伊拉克公布的材料,此次空袭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