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朗和印度的关系怎么样?

2.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和印度的关系怎么样?

媒体评伊朗扣押印度油轮_印度人评论伊朗石油价格

作为亚洲重要的成员国,印度与伊朗关系源远流长,他们不只是有着良好的历史,在文化以及现实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这样两个国家,却一度陷于对立,这不由让人产生疑问:他们过去的关系真的友好吗?如果真是这样,现在的关系又如何定位呢?

伊朗与印度有着神秘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真实关系

关于伊朗与印度的历史,其实并不是秘密,这可能起源于他们两个国家之间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之前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表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南亚人的祖先起源与伊朗有关。当然,人家也拿出了有力的证据:对8000年前到现在依然生活于南亚和中亚地区的523具遗骨进行基因解读,得出伊朗移居者的后代正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始人。

如此一看就容易理解了吧?印度人的血脉也好,其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虽然历经了长时间的变迁,但却很难脱离伊朗人的印痕。这样说肯定不是危言耸听,印度居住的古伊朗人中有一部分帕西人,他们是从十世纪开始便逐渐向印度大陆迁移的。

当时的帕西人居住于波斯,来到印度之后最先是住于印度西部的卡提瓦半岛的迪乌县,后来到了古吉拉特邦南部。这样生活了八百年,帕西人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以耕种为主的群体。再后来才慢慢选择了孟买以及南孟买、浦那、班加罗尔以及金奈、加尔各答一带居住。

对于印度的塔塔集团人们都不陌生吧?而这个印度举足轻重的集团创始人贾姆希德吉·N·塔塔正是出生于古吉拉特邦南部,他的父亲则是帕西人的祭司。由此可以明白,印度人与伊朗人有着怎样神秘且不可分割的关联:他们的商业头脑、经营手段以及很多方面,正是来自于古伊朗人的遗传。

如今,帕西人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种族,不管是商业还是政治,以及科学、文化,都对印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印度陆军元帅萨姆·马内克肖本身也是帕西人,包括印度国民大会党瑙罗吉、核能源科学家霍米·巴巴。

总之一句话:印度想要切断与伊朗的关系,恐怕就先要从帕西人这条神秘的连接线上开始。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帕西人代表了印度的历史,也会影响印度的未来。

事实上,印度与伊朗之间的关系本身可视为“战略伙伴”,只不过从19年开始,两个国家之间因为克什米尔问题以及印度国内教派的冲突,致使两个国家开始冷战。但他们后来在战略及能源经济还有阿富汗塔利班问题上,几乎保持了一致的战略目标。这是不能忽略的战略合作,也是两个国家共同的国家利益。

伊朗与印度两国民众们,对于彼此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看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关系,其实国民最有发言权,毕竟国家之间不可能公然站出来与谁为敌,又与谁为友。国家与国家永远是利益的竞争,也是利益的合作。但国民却往往有着最朴素的感情,会念及过往,也会尊重现实。

如此,我们倒是可以看一下伊朗人对于印度人的看法,再看一看印度人对于伊朗人的看法,两相对比似乎最能显示两个国家之间的现状关系。

首先,伊朗人对印度的商业、金融以及科技、医学、STEM等领域是相当尊重的。他们甚至认为,印度对于心脏外科手术领域有着非常痴迷的一面。所以,印度的富有与成功便成了伊朗人眼中的现实。至少,很大一部分伊朗人是这么认为的。

另外,伊朗人认为,印度人与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或者说是相似的地方,比如传统的一些节日。这并不奇怪,印度人的排灯节也是伊朗人的传统节日,只不过他们庆祝的地方不同而已。

印度教对于火的崇拜,这一点与伊朗非常相似,而这则是起源于伊朗最古老的神论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教,所谓的排灯节也正是这一宗教传统的节日。所以,印度人的印度教与伊朗人的琐罗亚斯德教就是非常相似又相互联系的地方,包括他们两种教义及使用语言,都听起来很相近。

当然,他们不可能完全相同,比如伊朗人的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天神是阿修罗,而印度教中的阿修罗则是贪婪与野蛮的代表,被提婆神所驱逐。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两个宗教的相通,他们都以焚香、诵经来进行祈祷。

不过,伊朗人认为,印度人的心理健康很突出,而且,他们对于长辈的尊重程度要超过自己伊朗的年轻人。只不过伊朗人认为印度大城市的脏乱差也同样突出,随地小便司空见惯。所以,很多伊朗人虽然喜欢去印度旅行,但却很头疼当地的卫生。

那么印度人眼中的伊朗呢?这就很有意思了,印度人认为伊朗是一个非常强大而且干净的国家,他们有相对的自由,比如可以合法买卖酒精饮料,还不用非得戴上头巾。这一点我们可能不太明白,这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困惑。

另外,印度人认为,伊朗与自己的祖先有着很多的联系,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被打破的,甚至,他们完全可以为着波斯、印度文明的携手合作而自豪。这一点相比伊朗人似乎就乐观多了。

当然,印度人始终有个心结,那就是当年纳迪尔·沙阿对印度进行的入侵。这是两国友好关系破裂的根源,如此来看伊朗对于印度倒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忌惮伊朗又总是向往、热爱着伊朗。如果这就是两个国家的真实关系,那倒让人欣慰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后可能真的不会坏到哪里去。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其实如果大家了解了?伊朗?这个国名的含义,恐怕会感觉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伊朗并不奇怪。因为伊朗在1935年之前其实一直是叫波斯的,波斯是伊朗地区古国的名字,所以它叫波斯非常正常。但在1935年,波斯开始要求世界所有国家将自己称为?伊朗?,而?伊朗?这个词的含义是?雅利安人的国家?。因为伊朗人和部分印度人是历史上真正的雅利安族群的后裔,而当时上台之后,通过19世纪欧洲一些学者牵强附会的一些说法,把德国人也包装成了雅利安人,所以让?雅利安?这个词一下子成了世界热门词汇。但这词一热,波斯人这正经的雅利安后裔当然不可能把这个词轻易让给德国人,所以干脆直接把自己的国名改成?雅利安国?,以正视听。

而在二战前期,伊朗和纳粹德国的关系也确实非常暧昧。当然双方关系暧昧不可能只是因为双方都认同雅利安这个身份(虽然德国的?雅利安身份?纯属胡扯),但这个名词确实让双方接近多了一个明面上的理由。而双方接近真正的原因则是伊朗想改变自己长期处于英俄两国争斗漩涡的处境。因为从19世纪开始,英国和沙俄就在中亚以及西亚地区长期进行着被称为?大博弈?的势力范围争夺。因此,其实双方都曾尝试完全控制波斯,但又都因为对方的制约,没能成功。但伊朗在两强互博的夹缝里日子却也一直不好过,所以伊朗很早就和德意志帝国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希望通过德国平衡英俄两国对伊朗的控制企图。

但光跟纳粹相互抛抛媚眼其实还不至于让英俄两国在自己跟纳粹打的都很吃力的情况下,还单独抽出一支手去打伊朗。而且伊朗在二战开始之后也看出来这次是几个巨人的生死互博,知道自己谁都惹不起,所以也并没有想趟这趟浑水,而是很早就宣布自己在战争期间严守中立。

但是伊朗在二战中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德国对它垂涎三尺,英俄两国则因为它睡不着觉。而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伊朗和石油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其境内有炼油能力。桃花石杂谈在之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二战在本质上是一场石油战争。德意日三个手里没有石油的后起发达国家想通过战争获取石油,从而摆脱受制于英法美俄的局面,这是他们发动二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伊朗当时已经成为了世界比较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因此一旦德国得到伊朗,那么德国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整个二战的走向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德国要夺取苏联高加索油田有密切关系)。

而当时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极力拉拢伊朗,在二战爆发之后以援助伊朗为名向其派出了大量人员,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到1940年前后,伊朗国内已经有了至少3000名德国人,而且这些人大都工作于一些具有战略性的工业机构和交通运输部门,因此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除此之外,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伊朗还成为了苏联接受外来物资的交通要道。而且伊朗背靠苏联高加索地区,一旦伊朗完全倒向德国,德军就会有能力从苏联高加索守军背后发动进攻,夺取其高加索油田,那样的话苏联就必败无疑了。而对于英国来说,伊朗也同样重要,因为首先英国在伊朗境内设立了一个巨型炼油设施阿巴丹炼油厂,这个炼油厂每年能提炼800万吨原油,对于整个同盟国阵营进行战争都具有战略意义。另外当时英国还在全球各地维持着巨大的殖民帝国,而伊朗它当时重要的物资来源地印度和它与德国直接作战的地中海区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英国也没法承受失去伊朗带来的损失。

所以在二战爆发之后,英苏两国其实都想强化对伊朗的控制,但伊朗国王礼萨汗的算盘却是借战争引入德国势力,通过中立平衡英苏两国的影响,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所以针对英苏的控制,特别是针对英国的控制,伊朗境内爆发了一系列抗议活动。礼萨汗则在很大程度上容忍甚至纵容了这些抗议活动,而英国则很快公开指责这些抗议活动是支持纳粹和亲德的活动。另外英苏两国还希望直接控制伊朗境内铁路,确保物资进入苏联不会出问题,但这一企图也被伊朗拒绝,因此英苏和伊朗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在1941年初,英国曾因为独立不久的前殖民地伊拉克投靠纳粹德国而和它刚刚打过一仗,因此在伊拉克拥有大量驻军。而苏联本身就是伊朗的邻国,当时纳粹也越打越近,所以苏联在高加索地区也拥有大量驻军。1941年7月19日,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到一个月,英苏就照会伊朗,要求其驱逐境内所有德国人,并在8月17日发出了最后通牒,但伊朗却依然没有听命。结果在8月25日,英苏两国总共出动了20万兵力,从南北两线对伊朗发动了攻击。当时伊朗军队虽然也拥有12万军队,并且拥有400架战机,但这些军队在当时堪称世界最强的英苏军队的夹击之下很快崩溃,两天之后伊朗就下令本国军队停止抵抗。9月17日,英苏军队同步进入伊朗首都德黑兰,完全控制了伊朗局势。在整个战争中,苏军和英军分别仅有40人和22人阵亡,伊朗军队则有800人被打死。

而在控制伊朗局势之后,英苏两国立即废黜了伊朗国王礼萨汗,立了他的儿子巴列维为新国王。礼萨则流亡南非,1944年死在了南非。而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则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1942年1月29日,伊朗与英苏两国签署了同盟条约,英苏承诺在伊朗驻扎军队不是要占领伊朗,并保证不会瓜分伊朗,而且会在二战结束六个月之后撤出伊朗。而在1943年,3万美军也进驻了伊朗领土。当然在占领期间,英国和苏联也都没那么老实,英国在其占领区支持各个部落的分裂活动,对抗伊朗中央,苏联则扶植了一些伊朗境内的左翼势力,并建立了,扩大自己的影响。?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