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2.《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3.《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4.寒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油价查询历史笔记_油价历史价格

笔记目录: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中)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下)

这是一本很短小的书,刚收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小孩子看的画册呢,很薄的一本,快的话可能十几分钟就看完了,而且内容中的确有很多插画,小孩子一定会喜欢看。

忘记当时为什么买了,估计是看了哪里的推荐,之前可能翻阅过,最近打算清理下存的书,重新翻看下,写写读书笔记。

这是书是关于“逻辑论证”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好像很有道理,让自己无言以对的话,可是认真判断下,就会发现,这根本是两回事儿,没有关系呀。这本书就是教我们怎样发现他们语言中的逻辑漏洞,让我们怼回去!

作者一共整理了十九个例子,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下面会举些例子,有些是自己编的,如果错了,请回复我改正,谢谢。

即,依据某观点若成立(或不成立)所产生结果的好坏,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一个命题导致不利的后果,并不意味着命题就是的;同样,即使命题会带来好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真的。

就是说命题(观点)的真伪,和它所带来的结果或影响是无关的,比如:

专家说“汽车尾气会导致大气污染”,这个命题是真是呢?

首先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想“日常出行离不开汽车,没有汽车太不方便了”,然后就认为这个命题是的,即“汽车尾气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我们根据汽车带来的便利性去判断这个命题的真伪,就犯了这种逻辑谬误。

很明显命题和结果是两个不搭嘎的东西,不能因为结果好坏去影响命题真伪。

是指有意的滑稽的模仿他人论点,以达到公司模仿出来的论点而非实际论点的目的。

这个可能辩论中经常会出现,其实就是说本来命题是A,但是呢,为了反驳它重新描绘了一个命题A',就像造了一个稻草人一样,明明是两个东西,然后去说A'是错误的,那么A也是错误的,做到间接打击。

我们还以上面的命题:“汽车尾气会带来大气污染”为例

有人说“各种工业工厂排放的废气比汽车尾气多的多,工业废气才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说汽车会带来大气污染,太可笑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命题说的是会不会带来大气污染,而通过对比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多少来断定汽车尾气不会带来污染,这分明就是新造了一个命题,已经脱离了原命题。

再看一个书中的例子:

达尔文进化论描述的是:“人类和黑猩猩在数百万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

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会说:“我的对手试图说服你们,我们是从那些在树上摇来荡去的黑猩猩变过来的,这真实太可笑了”

前者说的是有共同祖先,而后者却说人类是从黑猩猩进化来的,分明就是两个命题,真伪自然也不相同。

若仅仅因为某种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便犯了这项谬误。

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把命题的真伪和说这个命题的人挂上关系,不去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去考虑这个人的好坏或喜误。

比如,马云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他说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明显这样认为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最近这个“JiuJiuLiu”的问题,我就非常不认同;

比如,最近贸易战,大家可能不喜欢特朗普,但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人就说他所有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要针对观点去做判断,而不是对说出这个观点的“起源”做判断。

权威是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诉诸无关权威就是说不是手头问题专家的人,其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这个和起源谬误有点儿类似,也是和提出观点的人有关,比如A是文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数学观点,在文学领域A是权威,但是在数学领域他就不一定是权威了,所以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这个下面有几种类型,比如诉诸模糊权威,把观点说成“外国专家表示XXX”,虽然这个观点可能根本就是瞎编的,为了增加可信度才说是外国专家,或者相关部门;

其他类型还有诉诸古代智慧等

人身攻击比较好理解,就是在语言上攻击发出这个观点的人本身,而不是针对观点的真伪来讨论。这个和上两个差不多,可以相互借鉴来看。

在诉诸无关权威里我们举了个例子,说A是文学家,那他提出的数学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当然不一定,我们要具体来看观点。观点的真伪要看观点本身,而不是去关注提出这个干点的人,感觉这个是在辩论中使用的较多,用来混轮视听,转移话题。

感觉这几个都是在辩论这种场景下使用,诉诸虚伪是人身攻击的一种类型,这个的虚伪是指“你也一样的意思”,通过指出某人的观点与其本人的行为或以往陈述相矛盾来反驳该观点,也就是用指控来回答指控,依然是把注意力从观点本身转移到提出观点的人身上。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A指控B说“你干嘛一直喝我的粥?”,B反驳道“你不是也偷吃爷爷的蜂蜜?”,这种例子很容易出现,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场景,本来B应该解释为什么喝A的粥,可是他用了另一项类似的指控来质疑A,并没有对A的问题作出回答。

《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前言

?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马斯洛)。

?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起源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十九世纪

内容 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 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

具备知识 不必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心理咨询的知识,医学知识和训练

关系 平等(尊重,理解) 医患(顺从,配合)

其它 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行业发源地:维也纳

?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及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沟通与理解的技巧,高于心理咨询中任何其他技巧,而沟通与理解,也正是使人感觉良好的源泉。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

? 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该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

? 让不尽的泪水洗刷内心的种种委屈。丽莎哭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

? 哭,对于宣泄和排遣来询者的不良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心理咨询场合下,哭经常是来询者自我领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 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人的自信心。所谓提高人的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

? 现实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皆由于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 现实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爱和被爱两种基本需求

b. 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成长动力

c. 重视现在及未来

d. 十分注重承担责任

e. 强调面质,制定具体,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永不放弃。

? 心理咨询中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a. 先让人讲话

b. 先共鸣,后行动。

? 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却又相互依赖,恰如一个铜板的两面。

我想从哈佛转学

? 凭经验办事,可谓是心理咨询之大忌。

? 反移情倾向,简指咨询者将个人对事物的某种偏好投射到来询者身上的无意识反应。

? 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

? 宣泄不良情绪是任何形式咨询的首要任务。

? 听,是善意的表示,是虚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同感的基础。听,要求你诚心诚意地出租你的耳朵。

? 当别人找你倾诉某种心灵痛苦时,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竭力阻止他接着讲,而是让他讲下去,把话讲完。

? 过去的事情是忘不掉的,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 格式塔疗法(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

b. 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c. 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

d. 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询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询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 人只要想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包袱,放松精神,获得平衡,从而不再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懊恼当中,不得自拔。

? 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我不想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 沟通是打开人心灵之门的钥匙。

? 来询者中心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b. 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人在交往中获得的肯定越多,则其自我冲突越少,人格发展也越正常。

c. 这一疗法很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作为其基本条件。

d. 在操作技巧上,这一疗法反对操纵或支配来询者,主张在谈话中取不指责、不评论、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询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的开放自我。

问你是否还爱我

? 完美主义,指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提出过高过严、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的行为表现。

? 自我中心,指凡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善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的行为表现。

? 心理咨询“虚功”所追求的意境:

a. 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访者去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

b. 难为:就在于这种来访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说教而致的。

c. 巧妙:就在于咨询者不断启发来访者说出自己想让他说出的话。

d. 高明:就在于来访者不但能独立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能从中增长人生的智慧。

? 理性情绪疗法的要点:

a. 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b. 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

c. “ABC理论”:在诱发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到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 并非由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作用。

d. “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骗分被罚的思索

?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华盛顿)。

? 你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所有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所有的人。

? 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败。

? 不需要教训学生去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谈对这一切的认识,则可能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心理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却是在1520年才出现的。

万般内疚为了谁

? 心理咨询是自我行为和心灵的探索过程。挖掘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 你把一堆发霉的食物扫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来,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蚀着你的地毯,直至烂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损失。

? 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你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纾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

? 精神分析理论的要点:

a.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 三部分。弗洛 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 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b.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 “快乐原则”;“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理想原则”。

c. 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取某种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等认识方法,以求心灵的。

d. 为使人们领悟其心理障碍的根源,人们需要接受精神分 析的治疗,通过移情关系的建立来重塑人格。

我是同性恋吗

? 自我确认,依照青少年心理学概念,个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对自我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他需要对自我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过程成为自我确认。

? 认知领悟疗法的要点:

a. 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主张通过改变来询者的认知模式,并辅之以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b. 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一味追究来询者早年生活经历(主要是指3岁前后)对当前行为的潜意识作用,它主要探讨来询者当前认知方式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c. 强调来询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询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 内化,指来询者认同或接受咨询者所讲的话,把它当做自我成长的一种内驱力。

? 升华,指人将压抑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转向社会许可活动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

? 安娜.O-第一个记录在案的精神分析患者,布洛伊尔,催眠,歇斯底里,德国女权主义领袖。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 交互分析疗法的要点:

a. 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和儿童式自我。

b. 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

c.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 person),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支配。

d. 操作技巧上,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观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增强自信心。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室在公元前七世纪做的。古埃及国王,2个婴儿分开养育,不跟其说话,测试第一个音节。

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

?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突出表现是不善人际交往,对外界反应迟钝,社会适应能力亦很差,常给人一种古怪而不合群的印象。

? 行为疗法的要点:

a.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中强化对该行为的巩固和消退起决定性作用。强化可取嘉奖或鼓励(正强化)的方式,也可以取批评或惩罚(负强化)的方式。

b.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询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询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系那个为。

c. 常用疗法有系统脱敏疗法、松弛疗法、模仿学习、自勇训练、厌恶疗法、泛滥疗法等疗法,核心均在于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来使来询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

? 情感矫正体验疗法,主张使患者在催眠和现实中重新体验早年的精神创伤,并予以及时的安抚和温暖体验,以消除患者早年精神创伤遗留的痛苦感受。

后记

?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a. 同感力: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b. 洞察力: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

c. 觉察力: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包括自我觉察和行为觉察。

d. 沟通力: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有效沟通,对来访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谈感受、谈具体、少评论、多提问、勤总结、概念化。

? 抑郁症分为四大类:内源性、更年期性、反应性与心因性、神经症。

? 内源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三少或三低”现象,即情绪低落、话少、语调低沉、动作减少、思维迟钝等。

? 笑,成为林肯缓解压力与抑郁的最佳药方。24岁因恋人去世患抑郁症,一生都在于此搏斗。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是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中信出版集2014年1月出版,28.6万字。

作者塔勒布,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著有《随机漫步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2001年)和《黑天鹅》(Black Swan,2008年),它们与《反脆弱》构成了塔勒布三部曲。

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而在《反脆弱》中,他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

作者说,“”本书进一步推进了《黑天鹅》中的概念,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塔勒布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既然黑天鹅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本书堪称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全书共分7卷25章:

在序言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地图。

在此卷中作者提出了事物的一个新属性,讨论了进化和有机体是最自然的反脆弱性系统。本卷还分析了群体反脆弱性和个体脆弱性之间的权衡。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就好比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凤凰重生–九头蛇怪;反脆弱性的原型--对毒药免疫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毒物兴奋效应。作者还提出了“领域依赖性”的概念,认为领域独立造成无法跨领域理解,以至领域依赖。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创伤后成长、极限训练法等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现象随处可见;除经济学领域之外,对某事的痴迷是最具反脆弱性的;爱情、思想、信息等都具有反脆弱性,与其控制信息防范声誉风险,不如置身于一个能从信息的反脆弱性中受益的位置。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有机体和机械体之间的区别:机械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折损,而有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强大),但以一定程度为限,且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更出色。复杂系统和非复杂系统也适用于这一区别。作者认为,“观光化”是种现代病,企图按图索骥,用系统化的方法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从生活中清除出去。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此章简述了某些人的反脆弱性是如何产生于其他人的脆弱性的,为什么错误会让一些人而非另一些人受益。作者认为,整体的反脆弱性往往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脆弱性,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这是毒物兴奋效应和进化的自然选择之间的差异),“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作者由此谈及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利益权衡,提出向创业者和冒险者致敬,“英雄主义以及它所赢得的尊重是社会对于那些为了他人而承担风险的人所做出的一种补偿”。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由于否认毒物兴奋效应的脆弱性、有机体的自然反脆弱性,将现代系统塞入“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企图,进而描述了当我们遏制系统(主要是政治系统)的波动性时,是如何让它们更易遭受“黑天鹅”的攻击的。该卷还讨论了所谓集权制国家这个发明,以及治疗者所造成的伤害,也就是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最终却严重地伤害了你。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室。 从两兄弟的职业状况(银行职员和出租车司机)看两种收入波动之间的差别,波动性有助于改善系统。随后作者用瑞士的例子展现了政治制度的自然反脆弱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噪声来实现稳定,瑞士不受从上而下的控制,它的稳定缘自每个层面上都有变动和噪声。作者分析了平均斯坦与极端斯坦之间的区别(前者指众多看似很可怕但汇总后便相互抵消的变化;后者指大部分时间非常稳定、偶尔陷入重大混乱状态的情况;前者充满了许多小的波动,而后者则不规则地出现突变),提出了“远离极端斯坦”的主张。在此章中,作者还阐述了黎巴嫩地区管理、罗马式和平、城邦制国家、由下至上的政治体系,以及市政噪声的稳定效用等,说明集权制管理系统和自治式混乱管理系统的风险特性大不相同,后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而成就了长期的稳定性。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浮而不沉”,持续波动的市场也防止了摧毁性的市场崩盘。作者讲了“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认为将随机性噪声注入系统以改善其功能的想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作者解释了为稳定有机体和复杂系统(政治、经济等)而进行过度干预所产生的影响、唯知识论的缺陷、美国的外交政策与伪稳定,随后给现化代下了个定义,“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并将在第7-8章讨论构成现化化核心的两个要素--天真的干预以及对原本应该任其独立发展的事物强行纠偏而产生的成本、无条件地相信科学预测。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作者用切除扁桃体手术等医源性损伤的例子说明“天真的干预”之患,且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医源性损伤只是平均斯坦,而社会科学和政策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却是极端斯坦;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为此,作者赞美拖延,认为拖延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作者将神经过敏者与不动声色者作了比较,认为前者大多在对噪声而非真实信息做出反应。作者明确反对把噪声当信号、对噪声过度干预;作者以苏联、法国、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为例,论证了我们能够受益于混乱状态,提出了“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的看法;作者警惕“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现象,认为政治和经济“尾部”是不可预测的,人类永远无法把政治和经济变成牌21点游戏中有规律可循的随机性。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作者认为如同有机体和机械体的差异,世界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另一个是“黑天鹅”领域,这个领域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恰恰处于“黑天鹅”领域。可是机会主义者试图使用源自动荡–复杂–灾难–分形理论的更为复杂的模型来预测、预知、预言“黑天鹅”。

在此卷中作者介绍了胖子托尼和他对脆弱性的直观检测,并提出了罗马哲学家和行动者塞内加著作中根深蒂固的根本不对称性。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胖子托尼对脆弱性有敏锐的嗅觉,尼罗的长时间午餐,揩脆弱推手的油水。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作者以塞内加和斯多葛学派为切入点,解释为什么一切反脆弱物所拥有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因此总是能从波动性、错误和压力——即基本不对称性——中受益。此章作者呈现了塞内加的斯多葛学派及其主旨——情绪驯化,指出塞内加对“不对称性”的看法,不但是本书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是强韧性和反脆弱性的关键。作者最后总结,“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是减少不利因素,而非增加有利因素;要降低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的概率。此章引入了杠铃(或双峰)策略,作者认为生物系统中充满了杠铃策略,如,90%的会计师加10%的摇滚明星的择偶模式,进而说明了对不确定性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以杠铃的形式呈现的,解释了为什么混合高风险和高度保守行动的方法明显优于简单的中等风险的方法。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杠铃策略有助于任何事物从脆弱转变为反脆弱,建议大家“远离黄金中间地带”。

在此卷中作者呈现了世界的神秘特性,事物背后为何总是有某种不对称性,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可选择性是如何推动人类进化的。这与作者称之为苏联–哈佛派的理念完全相反。作者用证据(从中世纪的建筑、医学到工程和创新)证明,也许我们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最不信任的东西:某些风险承受系统的内置反脆弱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作者讲述了泰勒斯靠榨油机租用权赚足了钱,然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研究的故事,说明了泰勒斯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权。作者认为,不确定性越大,选择权就越有价值;选择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在此,作者提出了“可选择性”的概念,认为我们不必每次都正确,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以免伤害自己,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收益了。作者将此属性称之为“炼金石”或“凸性偏差”。作者还引用了乔布斯“在疯狂之余保持理性,在看到有利机遇时及时抓住”的说法,认为任何试错都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权,只要能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就可以了。选择权不仅受益于可变性,也会从小成本的错误中受益。由此作者提出“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总的来说,这一章进一步细化了塞内加“基本不对称性: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的观点,并通过选择权的形式呈现这种不对称性,因为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作者从滚轮旅行箱讲起,并举了医学中大量事例,说明发明在不同层面的创新式应用。进而作者阐述了苏联–哈佛派谬见(给鸟类开设飞行课,并相信这些课程正是这些鸟类具备精谌的飞行技能的原因)属于一种被称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人们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没有一所大学会承认这一点——就像干预主义者从不接受事情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作者从教育讲起,表明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一种副现象);随后,作者讲到“绿色木材谬误”,绿色木材指的是刚砍下的、还未干的木材,却被人想当然地误解为漆成绿色的木材。作者举例说,人们往往认为战争和石油涨价是同一件事,但事实是虽正确地预测到了战争,却因石油囤积太多以至油价大跌。由此作者提出不应将经济学家从校园里请出来,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经济学家可以启发我们怎么做,却不应该指手画脚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正确的事情”通常是反脆弱性带来的回报。作者认为,知识总是与脆弱性相关,专家灌输给我们一种与自由探索相冲突的方法;知识可分成两类——正式的知识和胖子托尼式的知识,后者深深扎根于试错和冒险带来的反脆弱中,用的是不利因素更少的杠铃策略,即一种去知识化的冒险形式。总的来说,反脆弱性的冒险——而不是教育和正式的、有组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和增长,而教科书撰写者却掩盖了这一事实。我们往往以系统性的方式,贬低实践者,并使其陷入绿色木材谬误。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作者认为因一系列的偏见,历史学家格外青睐副现象和其他虚幻的因果关系。作者在调查期权定价公式的来源中证实:交易员的推理比公式有效得多。“实践者是不写文章的,他们只会放手去做;飞鸟果然会飞,但那些教导它们飞行的人,正是写故事的人。”作者进而嘲讽道,“历史实际上是由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作者强调,理论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随后作者举例说明医疗领域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和明显的漂移现象,以目的论的方式发现的药物太少了,药物用途多次变更,集体试错结果推动了治疗方法的应用。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作者发现研究者往往“将缺乏证明某事的证据错当成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这意味着:“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在一个损失有限而潜在利益无限的正业中,你看不到的东西可能很重要,但其踪迹却被掩埋在历史数据之中”。最后,作者肯定了实践工作者通过试错和自由探索做出的历史贡献。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在这一章,作者从私人生活和个人教育角度,继续讨论了目的论和无序。“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那些摈弃按部就班的人,也摈弃了观光般的生活方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读经历,倡导成为杠铃式自学者,学校教育通过考试就行,关键是要追随自己的爱好深入自学。

第17章 胖子托尼和苏格拉底的辩论。 作者虚拟了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的情景,质疑了苏格拉底体现出的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有些事性我不理解未必表示我无知”(尼)。作者认为哲学家谈论真与,而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风险和回报,即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真与在人类的决策中扮演着糟糕的、性的角色,起主宰作用的是真与所带来的回报。“决策主要基于脆弱性,而不怎么取决于真以及真与的概率”。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炼金石及其对立面:如何将铅变成黄金,以及将黄金变成铅。其核心技术性内容由两章构成(这是本书的技术性支柱),剖析了脆弱性(它是非线性的,更具体地说,具有凸性效应),并显示了某类凸性战略的优势。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作者从一块巨石产生的伤害要远大于1000块小石子,引申到脆弱性一般都是非线性的,极端对脆弱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造成的伤害,“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非线性分成两种:凹性效应(曲线向内,像在噘嘴)、凸性效应(曲线向外,有如笑脸),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反脆弱的。随后,作者将凸性效应应用到交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说明“加总的单元越多,其和就变得与各组成部分越不同”,平均斯坦因为随机性变化而成了极端斯坦。有意思的是,作者还将凸性效应运用到健康领域及其它理论框架,对“平衡膳食”提出了质疑,同时提倡“跑步,而不是步行”;“小是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规模会让你受伤”,“忍痛会因规模加大而恶化”,“瓶颈是所有忍痛效应的源法”.....作者认为,不管在什么领域,从瓷杯子到组织,到政治制度,再到公司规模,或机场延误,脆弱性总是隐藏在非线性中。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作者讲述了用反炼金石来识别脆弱性的方法,如车流量增加10万辆,行车时间会延长10分钟,可再增10万辆,行车时间可能要延长到30分钟,这种加剧恶化就是负凸性效应。“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没有意义”,通过大量案例和模型分析,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你拥有有利的不对称性,或正凸性,从长远来看,你会做得相当不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表现优于平均数。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

否定法关注的是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个事物,我们至少可以描述它不是什么。此卷基于这样的概念:时间更容易抺去一些东西,而不是构建一些东西,时间也更容易摧毁脆弱的事物--无论是建筑还是理念。在此卷中作者显示了减法较之加法所呈现的智慧和有效性(“无为”胜过“有为”)。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由于存在非线性,时间越长,预测准确性下降得越快。通过否定法进行预测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否定法展望未来就是从未来中排除或削减不属于未来的东西。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旧事物超越新事物的预期剩余寿命与旧事物本身已存活的寿命成正比。在本章,作者还谈论了新事物狂热症和跑步机效应(不断期待购买更新款产品的冲动)、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有时非理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具优势,“时间可作为噪声的清洁剂,把所有言过其实的作品都扔进时间的垃圾桶”;“如果某个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它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不管你认为合理与否,都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更长的时间”。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本章介绍了凸性效应的概念和医疗领域的举证责任,以及对医源性损伤的风险评估。为什么病得很重的人有凸性回报,而健康的人有凹性效应的风险?医疗具有正向的不对称性(凸性效应),所以往往用泰勒斯模式而非亚里士多德模式,即根据收益而非知识来做决策。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即我们不需要有证据证明受到伤害,才能宣称某种药物或者不自然的肯定法疗是危险的。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即我们不应该让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险,但对那些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则应该冒更多的风险。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减法医疗,削减一定金额的医疗开支(将削减范围限于并非急需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上),有助于延长大多数富裕国家人民的寿命。偶然节食、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寿命延长。我们对饥饿的反应,也就是我们的反脆弱性被低估了。在詹森不等式适用的地方,不规律反而可能是一剂良药。有证据显示,我们在约束的压力下只会变得更加体力充沛和健康。作者说自己会释然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因为“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在此卷中作者从脆弱性转移的角度讨论,即是否一方获得了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伤害,并指出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没有“切身利益”。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与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作者认为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的恶意转移,即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却受害。这是一种代理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典型案例是雇用职用经理人来管理一个不属于他的企业。作者反对“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认为解决方案在于强制他们付出切身利益,不承担风险就不要发表意见。作者对斯蒂格利茨综合症提出了警告,认为斯蒂格利茨综合症=(可能出发点是善意的)脆弱推手+事后过滤式选择,是最严重的一种纯纸上谈兵式的学者综合症。而解决良策是“不要询问任何人意见、预测或建设。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光环。 本章讲了另一种形式的可选择性:人们如何以过滤式选择法挑选某些道德规范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或者如何利用公职来满足个人的贪欲。合乎道德的可选择性机制是:人们应该依据自己的信念取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选择自己的信念。

第25章 结语

所有真实的想法都可以提炼成一个核心问题。核心论点从来都不只是理论概括,它更像是一台引擎。本书的核心是: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反脆弱》是一本很有意思、内涵很丰富的书,值得细细品读。这本书就像是一棵树,生长在夏天的树,枝繁叶茂,它的主干是清晰的,但远远的,你看不清,甚至走近,也不像冬日的树那样一目了解,但是它的美就在于此,在于它的枝繁叶茂,每枝枝丫都延伸而去,舒展开来,摇曳生姿,顾盼生辉。

寒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唐朝有一个藩国——渤海国。一个充分汲取了文明的自治藩国,成为当时东北大地最先进的一个。

它的首府“上京龙泉府”曾有着不输长安城的豪华宫殿,有着高度发达的经济,曾在牡丹江上修过五座跨江大桥。一度被称为“海东盛国”。

却因为自己的富庶招来了周围部落的嫉妒和仇恨,兴盛了两百多年以后被契丹所灭。

余秋雨在文中写到:“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场总是特别悲惨。因为胜利者知道,域保里边已经形成了一种远远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来后,无法控制,无法融入,无法改造,除了毁灭,别无他途。……

于是他们在掠取财物后下令:腾出都城,举国南迁,然后放一把火,把整个城市烧掉。”

一把大火过后,整个都市只剩下一口废井,如“一副把一切都看倦了的千年冷眼。”

然后,200年后,契丹被金所灭,120年后,金被蒙古和南宋所灭,不久后,南宋被蒙古所灭……

余秋雨说冷眼般的废井在看着这一切,其实在看着的又何止是废井,朝代变换更迭,文明在相互倾轧又被互相毁灭,当时光的风沙吹拂走了这一切,只剩下遗址废墟在冷眼旁观着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不知道在它们心里,会不会嘲笑这永不知足的可笑又可怜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