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2.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3.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1998年以来国际油价_1998年油价格表

自1998年迄今,中国已经历了三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原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贴水由购销双方协商确定。

汽、柴油实行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并在上下浮动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

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6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方案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二是推出“四个配套机制”: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相关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弱势群体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建立原油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

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计量单位一般为“桶”。

1桶约合159公升。

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

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

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取了减产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

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8年底,伊朗政局剧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这一价格相当于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

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

19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

1998年底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进一步攀升。

2004年以后,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

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上世纪70年代初,中东产油国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定,将石油所得税率提高,终止了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单独定价的特权,原油标价从每桶约2美元提高到约3美元。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取了减产、对美国等国进行石油禁运及抬价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4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调石油进口政策,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8年底,伊朗政局巨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抢购石油,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爆发战争,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高油价促使石油消费国实施能源多样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产量也在高价格的刺激下高速增长。所有这一切使国际石油市场开始供过于求。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6、7美元。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牵头组成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但到1991年1月油价又开始直线下跌。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这次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19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初,欧佩克油价跌破每桶12美元,当年年底国际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欧佩克达成新的减产保价协议,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油价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地缘因素再次左右能源市场,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受需求旺盛、投机活跃、美元贬值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航空公司暂未受冲击

上海证券报从航空业内获悉,国内航油一季度的销售价格刚刚于1月1日公布,较去年10月31日上调后并未调整。分析师指出,这至少意味着3月之前国内航空公司都不必担心国际油价的高企,不过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下一季度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航油价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航油出厂价、进销差价和2006年7月起增加的综合购成本差价。从去年起,每个季度航油价格都将根据综合购成本差价的调整而进行一次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以上个季度国际航油市场的变化情况。去年10月31日晚发改委宣布调高每吨航油出厂价500元,由此也带来销售价格上调,这也是截至目前国内航空油价的最后一次变动。据上海证券报了解,今年1月1日中航油公布的第一季度航油价格没有作出调整。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树荣昨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绝大部分的航油还是向中航油购,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动不会对航空公司航油成本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国内航油价格可以保持到3月底,这也意味着,除了国际航线需要在海外加油,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油成本短期内将维持不变。不过她也指出,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4月初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去年9月份国内各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44%。中信证券分析师马晓立表示,根据其对2006年整体情况的测算,油价每上涨100元,东航将会减少净利润2.2亿元,南航减少2.5亿元,国航减少1.8亿元。不过李树荣指出,即使国内油价上调,航空公司也可以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来抵消部分成本。 高油价带动煤价上涨

今年煤炭长协价格谈判很顺利,往年常见的“顶牛”不见了,煤企报价基本得到满足。在这背后,有油价高企的“功劳”。

2007年12月18日是重点煤炭合同汇总会结束的日子。此前一天, 2008年重点合同电煤基本签订完毕,主要电煤价格每吨上涨30至40元,涨幅在10%左右。煤炭价格正式放开,是在2006年,但2006年和2007年,原“煤”价格每吨都只上涨20元左右,而且谈判非常艰苦。2008年,是煤企谈判最顺利的一年。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除了供应偏紧之外,国际油价高涨也拉高了煤炭价格。国际上,按同等发热量,煤价与原油价格有1:6的关系,2007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升至90多美元。煤炭作为替代能源,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用煤、用电的经济性逐步显现,从而拉动煤炭需求的增长,并拉高煤炭价格。

另外,原油价格高企,还催生了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热。按照有关规划,我国将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石化行业冷暖不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国际油价变动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势将带来直接影响。“由于两大集团一直充当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国际油价高涨之后,其所承受的压力也显著增大。”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高油价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冲击并不一样。对中石油来说,因其上游业务比较突出,受益将更显著;但对中石化而言,因炼油业务庞大,高油价会加剧其炼油亏损。

由于石油是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肯定会带来成本上升。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表示,化工行业不同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明显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纤、塑料原料等向下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强,而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弱。

“因此,油价上升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塑料原料等企业较为有利,而对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企业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分析。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鞭长莫及。”李国洪说。

贺炜指出,对钾肥等化肥产品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后的一大影响就是海运费用的上升。此外,油价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联动关系,这也造成尿素等产品成本的攀升。

不过,并非所有行业都为此次油价破百感到悲观。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替代能源在油价高企后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贺炜表示,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将从中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替代能源本身,一些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会受国际油价大涨的利好刺激。”贺炜说。

昨天,国内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涨停,报收于144.1元。而在美国市场上,油价触及100美元大大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股的表现。其中,林洋新能源结束近3个交易日的调整,急涨一成,至35.99美元;晶澳太阳能升7.53%,逼近历史高位;中电光伏涨7.2%,收至17.71美元的上市次高位;加拿大太阳能也涨了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