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为什么自然资源这么丰富?

2.US$是什么意思?

3.重发张捷15年前文章:甲午战争后的金融货币侵略

4.财经日历中哪些数据变动对外汇汇率影响大,要举例说明

美国为什么自然资源这么丰富?

1880年英国金币_1913年英国金价

请耐心看完。。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活动中为了方便交易,离不开“钱”。“钱”要与各种物资进行“等值”的交换,其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稀有”“珍贵”,才具有绝对的“信誉”。因此,人类几千年来,都是以稀有的贵金属“金”“银”来充当“钱”这个角色。在近代开始,为了方便携带,才有了“票据”,但“票据”的出具是必须绝对以相应实物的“金银”为抵押的,否则就成了老百姓常嘲笑的“空头支票”,是对不了现的,是无用的废纸。

国家政府由于拥有对一国财政的支配权,用金银为抵押,以国家信誉为担保发行本国货币,方便社会经济活动,算是正常的经济管理。但仍有众多国家违背基本道德,超出金银抵押,多印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稀释平民的口袋,抢劫百姓的财富。

无数犯罪分子都梦想着把巴掌大张纸变成百元大钞,做这无本万利的营生。这些罪犯印假钞与国家超出金银抵押多印纸币是同样的犯罪行为。如果国家多印的货币是用于为全体国民提供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福利,尚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但只为少数人花天酒地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看看美国是如何来抢劫世界的。

这是他们努力了上百年的计划。

金、银传统的货币定位是货币发行的道德天规。

由于越来越多的银矿发掘,完全控制白银非常困难,而金矿的勘探和开采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不希望难以控制的银币流通量来影响他们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便把白银从货币体系里驱逐出去,西方国家普遍废除银元流通。导致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

美国独立战争后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各州议会发行纸币为平民还债,实质是政府用通货膨胀救了平民的急,稀释了富人的口袋。富人对此愤怒到了极点,便策划修,通过《联邦宪法》,用一场法律政变。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解除了人民的民主权力。

1913年成立美联储,金融寡头们夺得了货币发行权。拥有特权的美联储是不是可以不受制衡地印刷纸币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1933年以前,各国央行,即使是发动了鸦片战争的英国的央行,它们发行钞票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必须与黄金挂钩。即只要持有纸币者愿意,它随时可以到英格兰银行兑回黄金。也就是:央行发行纸币,必须有黄金保障。

这意味着央行与人民间平等的契约,人民对于央行有制约。如果央行滥发纸币,人民有权用纸币换回黄金。在这种制度约束下,黄金变成了遏制美联储滥发货币的障碍。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后,政治流氓们对这种“借钱、印钱、花钱”的“廉价货币”政策推崇备至。要通过通货膨胀来实施对世界财富的洗劫,就必须打掉黄金的货币地位,[妖魔化]黄金的阴谋悄然出笼。各国财团大造舆论,满世界叫嚷“黄金无用论”:

“黄金只是普通的消费品,用量很少,严重地供大于求。”

“做为消费品的黄金,没有投资价值,价格长期低迷是大势所趋。”

“迷恋‘金本位’的平民愚昧而落后。”

同时,以摩根大通等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储金银行联合行动操纵黄金,英、美两国央行借出黄金,打击金价。从1950年到2008年,英格兰央行的黄金储备从2543吨减少到310吨,同期美联储从2.02万吨减少到了8100吨。  

上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全世界所有的物价都上涨,就黄金反而贬值了。

当然要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容易,这个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1933年罗斯福3月11日就发布了行政命令,停止银行的黄金兑换。紧接着在4月5日又下令美国公民必须上缴他们所有的黄金。

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730人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了霸主地位。布雷顿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Dollar Exchange Standard)取代黄金兑换体系(Gold Exchange Standard)实现了第二步 。

最后,1971年8月5日,借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当时的尼克松“不得不”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把黄金从货币体系彻底拔掉。尼克松在1971年终于完成了第三步。

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尼克松“无可奈何”,终于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妖魔盖。用“赤字财政”与“廉价债务”货币名义包装的滥印美钞,终于从牢牢的禁锢中挣扎了出来,随心所欲了。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霸主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世界所有贸易都以美元为结算货币,而且美国利用政治,金融,军事,信息,舆论的霸主地位,挑动分裂,制造战乱,营造短缺,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商品的定价权,炒高石油,炒高棉花,炒高粮食……

炒高所有的资源。有什么好处呢?价格越高,结算需要的美元就越多,世界各国需要结算的美元都不是自己中央银行可以开动印钞机印的。都得去从美国换,用石油,粮食,矿产去换,而美国只需开动印钞机,把巴掌大的白纸,印成花花绿绿“美元”递给人家就可以了。美国物质丰富的奥秘便暴露出来:

一张不到10平方寸的花纸片,美国在1后面印一个0就是10美元可以换14公斤石油,印二个0,就是100美元可以换一桶石油,印三个0,就是1000美元,可以换一吨多石油,还有比这更发财的事?这不就是无数假钞罪犯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好事!

世界各地的财富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这便形成了美国丰富的物质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大的假钞犯罪集团!集团!抢劫集团!

so、、便得知美国为什么自然资源这么丰富了。

有望采纳!!!!!

US$是什么意思?

US$是美元的意思。us是美国united statesd的缩写$表示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货币缩写:USD;ISO 4217货币代码:USD)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定货币。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

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自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

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国会,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此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扩展资料

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 美元危机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

1963年3月14日一天当中,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面对这样的局势,黄金总库是不可能应付的了的。

黄金总库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8国成立于1961年10月)经过协商后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在自由市场上供应黄金,即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

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自由市场上的金价与黄金官价不发生联系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双价制”。

与此同时,美国与原黄金总库成员国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克制提取黄金协议”,各国同意原则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以减轻美国兑现黄金的压力。这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陷入十分虚弱的境地(1968年底,美国占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5%)。

百度百科_ 美元

重发张捷15年前文章:甲午战争后的金融货币侵略

刚刚被网友翻出十年以前讲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金融博弈的视频,这个问题我更早还写过相关的文章,现在把当年的文章再一次发布在这里,给大家看到更多的细节和论据。 这有助于大家理解世界真实的博弈,理解金融战的厉害。 此文最早发布于天涯,ID是:谁是谁非任评说,但天涯把我拉黑以后,大家就看不到此文了。

列强扶持日本与中国进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我们一般认为是日本发了横财,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在背后暴赚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和世界列强,他们通过金融货币的侵略手段,谋取了超过我们想象的利益。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具体情况为:清政府为了依照条约在三年内还清赔款,1895年7月,中国政府同俄法两国签定了《四厘借款合同》,即“俄法借款”,全部借款4亿法郎,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折扣为94.125%。1896年3月,中国政府同英德两国签定借款合约,即“英德借款”,借款总额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九四折扣。1898年3月,中国政府再次同英德签定借款合约,即“续英德借款”,全部借款1600万英镑,八三折扣,年息四厘五,分45年还清。据计算,仅上述三笔借款给中国造成的可以估计的间接损失就达40471万两,同时这些借款还包括了苛刻的附加条件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的丧失,有关条件如下:

1. 偿还期45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加速偿还或提前一次还清,也不得变更偿还方式;

2. “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物应照先进办理之法办理”(即海关税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充任);

3. 借款担保的范围,除以关税外,还有货厘和盐厘,赫德就趁此机会要求中立衙门将有关的各厘局交由总税务司管辖,大大地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力。

这些条件保障了利息的收取加强了对于中国收入的控制,是赔款近二倍的利息和附带利益都被国际金融资本获得,国际金融资本的得利超过了日本的战争财,而日本的战争所得,更多的是偿还了外债给国际资本和再次向列强采购,利益大部分还是流入了列强和大鳄的腰包。

而更大的利益就是随之展开的金融货币战争,威逼中国的白银进行贬值,列强与日本共谋,对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2.3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从而使得中国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两个都使用银子的国家,却要使用英镑支付,由此就可以看到列强的身影了。中国与列强协定税则在1843年初制定的时候和在1858年修改的时候,用以计算税率和据以缴纳关税的那种特殊银两——海关两,实际上对英镑是保持每两六先令八便士或是三两一镑的确定价值,这实际上是中国白银(库银)与英镑的一个固定汇率制,要知道中国外债的还款和担保都是海关关税。在日本战争赔款的挤兑下,这样的固定汇率制被打破了。根据1896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向各国提出一个备忘录 指出“白银对英镑的兑价一直不断地贬低,以致目前,必须六至七两才能购得英币一镑。”此文献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白银贬值到原来价值的一半,而列强们以海关两缴税又使得他们的纳税少了一半,是以海关两为核心的中国固定汇率制的实际破产。从三两白银兑换一英镑变成了六、七两白银兑换一英镑,这样的贬值是带有资源性质的贵金属货币对于依靠债券的纸币的贬值,与当今美元的贬值的效用是相反的,是我们白银外流、资源外流的加剧,而我们的白银外流造成更大的货币通缩,中国的经济发展被完全扼杀了。

如此巨大的贬值必然造成中国更大的损失, 立即发生的损失就是我们在马关条约以后向列强和金融资本的借款归还会有巨额汇兑损失,史称为磅损, 而国际金融资本对于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操纵,以及英镑的纸币兑换中国的实银,利益极其巨大。且不说这些间接金融利益,就贬值后海关的税收和我们的贸易损失就极大,中国海关在 赫德治下总税收不断增加,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而1885年增加到1450万两。1887年洋货进口突破一亿海关两。到1894年,七年间已经迅速上升到1.62亿海关两。所有这些损失加起来,绝对不是什么2.3亿两白银,也不是带利息的6亿两白银,而是十几亿到几十亿两白银的损失。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是赚得钵满而归,因此我们看中国的近代史,不要总紧盯中国各次战败的赔款,所有赔款加起来也没有贪官和绅一个人的家产多,中国的损失在于金融和资源的流失,那个时候白银就是资源!

中国的资源流失才是中国逐步沦落成为生存艰难的贫穷国家的关键,这样的外流最主要的手段也不是军事,而是贸易、金融、货币,经济手段对于中国 历史 上的被掠夺是要超过军事手段的,我们不能总盯着军事和战争而忽略金融和货币。而这里西方列强的经济理论的先进是胜过西方军事武器的先进的,我们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经济理论,而中国 历史 上的师法西方,更多是学习他们的生产技术、军事武器等等而不是经济理论,我们的传统儒学根本无法对抗西方的经济、金融理论,对于这些经济理论的影响我们也是没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当年最早的留学生基本都是学技术的而不是学经济的,西方经济理论对于资源的深刻认识和资源重商主义,是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而 历史 上这样的利益差别和经济侵略,中国现在还没有深刻认识,中国的 历史 学者懂得金融的没有什么人,否则那些特别爱论述中国失败是中外派联合绞杀的正统学者们是一定会把这一点写进 历史 教科书的。

中国的白银的贬值迫使中国贸易激增,主要是必需品的进口上,造成中国的严重入超。据统计,战前的十年内,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不过二亿二千六百多万海关两,其中进口额仅为一亿二千六百多万海关两,出口额也只有九千九百六十多万海关两。甲午战后据1898-1913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就增加到六亿多海关两,出口额为二亿五千一百多万海关两。对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 社会 的需求,要对外购买的基本上都是刚性需求,我们进口的是洋货、鸦片等刚需,进口量随着汇率的变化不会很大的,超过2亿海关两的进口贸易额增长,基本全部是白银贬值的效果,中国要满足自己的刚性需求每年平白无故的多支出了2亿多两的白银,而国外采购我们的产品,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一倍的东西,贰亿多的出口额又是可以多买你2亿的物资和资源,总共加起来是有4亿多两的,也就是每年二个马关条约赔款出来了,或者是每年一个辛丑条约赔款出来了,这相当是每个中国人每年1两白银,对于中国当时人均收入3两左右的 社会 而言,等于是税收率达到了33%,与清朝政府原来的5%相加,达到近40%,这里与政府税收不一样的是这些损失是肉烂在锅外,政府的税收即使是被腐败掉也是消耗在国内 社会 ,是肉烂在锅里还被中国人所得会转化为新财富,而资源外流则是财富转移到其他国家,年年如此的损失,很快就把中国的 历史 财富消耗殆尽,这样的损失才是比战争可怕得多的,把中国从世界第一的富国宝座上打了下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列强和金融资本扶持日本对于中国的战争,借助军事战争发起金融战争,他们金融货币战争从中国掠夺渔利的程度,中国领先世界千年所积累的财富是怎样的外流给西方,怎样的被列强所掠夺就可以想见了,要知道中国所有的战争赔款总额还赶不上当年和绅被抄家所得的9亿两白银的财富,以中国的 历史 财富积累光是战争赔款是赔不掉中国的经济基础的,金融和货币的资源掠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日本对华的甲午战争是日本以军事力量为手段,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进行金融货币战争为实质的一场军事、金融、货币的总体战,中国输给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小国日本,而是其背后的强大的全球势力,以中国那时候的衰落,卷入一场这样的全球渔利的战争,结果是惨败应当是早已在庙算之中的了。

这里很多外国人给中国人洗脑,掩盖他们的金融货币的资源掠夺,说什么中国的白银贬值是由于在美洲发现了大量银矿,白银开采量激增所引发的,因此白银出现贬值是正常的,并且还拿出史料说中国流通的白银中有多少、多少的墨西哥鹰洋。但是我们也要看清问题的实质: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入是在鸦片战争以前很多年,由于这些外银的流入,中国的物价确实比明朝物价要高很多,清朝的白银不如明朝的值钱,但是在鸦片战争开始前中国就是白银外流了,所以才有禁烟和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白银外流是加速的,直到同光中兴以后才有改变但是也与原来的外流量无法比的,因此中国的白银在清末总体上是净流出的,这样的白银外流怎么可能产生白银数量过多而贬值?墨西哥的鹰洋只是美洲对于中国的流入,没有计算中国向欧美的流出!更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情况需要考虑,那就是在美洲不仅仅是发现了大量白银,在美洲还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呢!比如旧金山、洛杉矶等地,而英镑的金本位制度是和黄金挂钩的,因此发现的黄金流入市场后也应当要英镑贬值啊!我们再从实际购买力上看一下这样的问题就更清楚了,中国的白银外流在中国国内造成的是通缩,具体表现是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价的严重失调,我们从1000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贬值到2000文以上,最高的竟然达到3000多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白银在国内的购买力是急剧增加的,白银是对外贬值对内升值的,综合计算就有四倍以上的差距。白银的对内升值是最能够说明这样的贬值是“美洲发现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造成”的说法之荒谬。如果考虑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变动的因素,本文前面说的西方通过金融货币战争每年从中国掠夺的4亿多两的白银的实际效用还要翻倍!如果以原来的白银价值衡量,实际上是拿走了价值原来白银8亿两的物资。西方让中国赔款都以白银来计算也是有目的的,因为白银无法如纸币那样金融衍生,中国的白银被大量外流以后,必然造成国内的通缩,他们再使用白银就可以换取更多的资源!而他们取得白银以后,就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造成银价与英镑的更大的贬值,而中国没有金融系统和央行,也没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维持银价,这样中国在使用白银购买进口物资时就将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国内的通缩也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就如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东亚小龙20多年的发展成果席卷一空,而中国当年这样的掠夺是一直萦绕在清末的,时间之长让中国财富之鲜血流失殆尽。

在使用实银没有任何金融货币工具的情况下,外贸的失衡是极其可怕的,而以你的实银去对抗对方有纸币的成熟的金融系统,那将是更加可怕的事情,而甲午的战争就是让中国不得不这样的对抗,在鸦片战争是打开了中国物资贸易的海关大门,而甲午战争是打开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这是列强们最需要的,因为在中国也自己种植鸦片以后,鸦片进口大幅度减少,西方列强再一次发现中国要开始入超了,但是中国的资源、丝绸和茶叶却是列强的必需品,扭转这样的经济形势已经不是鸦片战争打开通商口岸让鸦片贸易合法化就可以解决的了,因此对于中国的金融货币战争就是列强掠夺所必须的了。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赤字高达1292万银两,1899年为1300万两。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外债是很少的,胡雪岩的外债与马关条约后的借款是无法比的,马关条约以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没有外债的 社会 ,而马关条约以后中国背上沉重的外债包袱,中国在经济领域再没有可以设防的国界,中国以一国之力面对全世界列强的一致压榨,中国怎么能够不衰落,这样的衰落又怎么可能通过简单的内部维新来解决?中国的强大必须摸索自己的道路。

列强们对于在中国取得的白银,西方还直接到中国进行金银的套利活动,因为在西方是金银比价是1:20,中国是1:10左右,利益空间是巨大的。由于中国政府没有以黄金作为货币也没有黄金储备,黄金在中国更多的是饰品,而民间也没有远洋兑换金银的规模、实力和能力,这样的金银套利也基本上被西方的金融资本取得,因此与他们到世界各地,比如:印加,必须支付黄金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要求中国支付白银而不是黄金,目的就是赚取金银差价,而中国政府由于征税等等都是白银也不愿意支付黄金,之间的套利就这样轻易的让国际金融资本赚取了。等到中国的黄金没有了套利的空间,列强们就又要中国变成黄金支付,列强以银价下跌为由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按银价算的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在马关条约以后西方给中国的贷款是五厘的利率看似不高,但是这些利息是计算复利的,与我们今天的不计复利的贷款是非常不同的,而且你在还债的时候抽走国内的白银造成通缩,随着偿还的不断进行白银会越来越少,这样的通缩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这样的利息不用纸币而是实银偿还并且贷款要流出经济体的时候,这样的巨额贷款与小额贷款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会造成你的通缩,最后对于你的负担将是受到通缩的巨大影响远远的超过你所支付的利息,这比现在的房奴贷款后利息增加要严酷的多,这是一个越勒越紧的绞索,比中国本土分利的高利贷更加凶恶,这样的金融通缩的绞索中国的大臣们是根本想不到的。这样的白银通缩也与当今的纸币模式不同,纸币模式下巨额的贷款会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发生通胀的,通胀会抵消利息甚至造成实际的负利率,所以当今主要发达国家在争当债务国,在金属货币时代是债权国是爷爷,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还要有保障债权的武力。

这样的金融攻击对于中国的影响 我们看一下当时中国流通的白银总量就知道了,根据贺力平的论文,1825年时中国货币用银存量应在6亿两到11亿两之间。1825 1840年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逆差即白银净外流的规模——约为4000万银两,此后中国的白银流出盒流入基本平衡(《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贺力平 社会 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因鸦片贸易而引起的货币用银减少约占当时中国货币用银存量的3.6%到6.7%之间只有4000万两的白银外流已经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而马关条约要给日本2.3亿两白银是怎么样的压力可想而知,随后的4.5亿两的赔款就更是灾难了,而对于和绅抄家的9亿两家财,更多的是古玩字画、产业地产的价值,白银只有不到3000万两;而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本位货币破产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后,1935年中国发行纸币,使用法币强制兑换银元(一块银元大约0.7两白银),整个中国也只得到14亿元。因此这样的赔款如果以实银计算,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是怎样的灾难和会造成如何的通缩就可以理解了,这样白银货币的减少在那时的货币体系下是无法弥补的,对于国民经济有怎样的影响也可以想见。而世界上当时的白银大部分都在中国,这样多的白银到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白银贬值就可以想见了。

而西方获得的白银在中国套利成为黄金后成为了他们货币发行的储备,维持了金本位制度下的货币投放量的快速扩张,促进了西方的经济繁荣,而日本建立金本位制度,也是依靠了马关条约的赔款所得的英镑为担保而建立的。而中国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使用白银和铜这样的贵金属为货币,对于一个当时GDP世界第一的国家,这意味着多大的财富,而随着这样的外流,中国也成为末流国家,还有一个中国近代史不愿意公开提的事实,就是我们民国的国家财政收入,是远远低于清末的,即使是清末的税收率只有5%,朝廷的总收入也远远要高于民国很多年后的政府收入,而民国的税收率却是与世界接轨的甚至更高的,在此就可以看到中国实际衰落的程度,因此很多传宣家就一定要给晚清戴上一顶苛捐杂税无比严重的大帽子。

财经日历中哪些数据变动对外汇汇率影响大,要举例说明

(1) 美元走势

美元虽然没有黄金那样的稳定,但是它比黄金的流动性要好得多。因此,美元被认为是第一类的钱,黄金是第二类。当国际政局紧张不明朗时,人们都会因预期金价会上涨而购入黄金。但是最多的人保留在自己手中的货币其实时美元。假如国家在战乱时期需要从它国购买武器或者其它用品,也会沽空手中的黄金,来换取美元。因此,在政局不稳定时期美元未必会升,还要看美元的走势。简单的说,美元强黄金就弱;黄金强美元就弱。通常投资人士才储蓄保本时,取黄金就会舍美元,取美元就会舍黄金。黄金虽然本身不是法定货币,但始终有其价值,不会贬值成废铁。若美元走势强劲,投资美元升值机会大,人们自然会追逐美元。相反,当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越弱时,黄金价格就会越强。

(2)战乱及政局震荡时期

战争和政局震荡时期,经济的发展会收到很大的限制。任何当地的货币,都由于可能会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这时,黄金的重要性就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了。由于黄金具有公认的特性,为国际公认的交易媒介,在这种时刻,人们都会把目标投向黄金。对黄金的抢购,也必然会造成金价的上升。但是也有其他的因素共同的制约。比如,在89至92年间,世界上出现了许多的政治动荡和零星战乱,但金价却没有因此而上升。原因就是当时人人持有美金,舍弃黄金。故投资者不可机械的套用战乱因素来预测金价,还要考虑美元等其它因素。

(3)世界金融危机

假如出现了世界级银行的倒闭,金价会有什么反应呢?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危机的出现。人们自然都会保留金钱在自己的手上,银行会出现大量的挤兑或破产倒闭。情况就像前不久的阿根廷经济危机一样,全国的人民都要从银行兑换美元,而国家为了保留最后的投资机会,禁止了美元的兑换,从而发生了不断的骚乱,全国陷入了恐慌之中。当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时,世界资金便会投向黄金,黄金需求增加,金价即会上涨。黄金在这时就发挥了资金避难所的功能。唯有在金融体系稳定的情况下,投资人士对黄金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将黄金沽出造成金价下跌。

(4)通货膨胀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基于物价指数而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相反,通货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这种货币就愈缺乏吸引力。如果美国和世界主要地区的物价指数保持平稳,持有现金也不会贬值,又有利息收入,必然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相反,如果通涨剧烈,持有现金根本没有保障,收取利息也赶不上物价的暴升。人们就会采购黄金,因为此时黄金的理论价格会随通涨而上升。西方主要国家的通涨越高,以黄金作保值的要求也就越大,世界金价亦会越高。其中,美国的通涨率最容易左右黄金的变动。而一些较小国家,如智力、乌拉圭等,每年的通涨最高能达到400倍,却对金价毫无影响。

(5)石油价格

黄金本身是通涨之下的保值品,与美国通涨形影不离。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涨会随之而来,金价也会随之上涨。

(6)本地利率

投资黄金不会获得利息,其投资的获利全凭价格上升。在利率偏低时,衡量之下,投资黄金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利率升高时,收取利息会更加吸引人,无利息黄金的投资价值就会下降,既然黄金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那就不如放在银行收取利息更加稳定可靠。特别是美国的利息升高时,美元会被大量的吸纳,金价势必受挫。

利率与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本国利息较高,就要考虑一下丧失利息收入去买黄金是否值得。

(7)经济状况

经济欣欣向荣,人们生活无忧,自然会增强人们投资的欲望,民间购买黄金进行保值或装饰的能力会大为增加,金价也会得到一定的支持。相反之下,民不聊生,经济萧条时期,人们连吃饭穿衣的基本保障都不能满足,又哪里会有对黄金投资的兴致呢?金价必然会下跌。经济状况也是构成黄金价格波动的一个因素。

(8)黄金供需关系

金价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黄金的产量大幅增加,金价会受到影响而回落。但如果出现矿工长时间的罢工等原因使产量停止增加,金价就会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升值。此外,新采金技术的应用、新矿的发现,均令黄金的供给增加,表现在价格上当然会令金价下跌。一个地方也可能出现投资黄金的风习,例如在日本出现的黄金投资热潮,需大为增加,同时也导致了价格的节节攀升。

对于黄金走势的基本分析有许多方面,当我们在利用这些因素是,就应当考虑到它们各自作用的强度到底有多大。找到每个因素的主次地位和影响时间段,来进行最佳的投资决策。

黄金的基本分析在时间段上分为短期(通常是三个月)因素,和长期因素。我们对于其影响作用要分别对待。

财经日历中:

1.日本短观报告

日本政府每季会对近一万家企业作未来产业趋势调查,调查企业对短期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对现时与未来经济状况与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负数结果表示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的公司多于感到乐观的公司,而正数则表示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的公司多于感到悲观的公司。

根据历史显示,日本政府每季公布的企业短观报告数据极具代表性,能准确的预测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势,因此与股市和日元汇率波动有相当的联动性。

2.美联储系统注解

美联储(The Fed)是根据1913年美国国会的一项法案设立的。在美联储成立之前,美国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和信贷活动都由一个分散化的银行系统来承担。

每月,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都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对各联储银行收集来的消息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作出评估,随即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配合经济的增长或延缓经济的下滑,包括利率水平的决定。

由于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美联储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看法和政策都显得非常重要,对外汇市场常常有较大的影响。

3.消费者信贷余额

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

在西方国家,贷款消费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购买大宗商品,比如房屋、汽车,或是购买大宗服务,比如接受大学教育等情况下,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民众数量会相当多,从而形成消费者信贷余额。

通常来讲,如果消费者信贷余额不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外汇市场对该数据的反应并不强烈。同时,我们不能孤立的解读消费者信贷余额,要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考察

4.汽车销售

汽车销售(Auto Sales)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通常,汽车销售情况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循环强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早于其他个人消费数据的公布。因此,汽车销售为随后公布的零售额和个人消费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预示作用,汽车销售额占零售额的25%和整个消费总额的8%。另外,汽车销售还可以作为预示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早期信号。

汽车销售额如果上升,一般预示着该国经济的转好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对该国货币利好,同时可能伴随着该国利率的上升,刺激该国货币汇率上扬。

5.IFO经济景气指数

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是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为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IFO是德国经济信息研究所注册协会的英文缩写,1949年成立于慕尼黑,是一家公益性的、独立的经济研究所,被称为德国政府智库之一。

IFO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是对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均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依企业评估目前的处境状况,以及短期内企业的计划及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而编制出的指数。

由于IFO经济景气指数为每月公布讯息,并且调查了企业对未来的看法,而且涵盖的部门范围广,因此在经济走势预测上的参考性较高。

6.ISM指数

ISM指数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组织。该组织立于1915年,其前身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目前拥有会员45000多名、179个分会,是全美最受尊崇的专业团体之一。

ISM指数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两项。

ISM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ISM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价格上升,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收缩状态。

7.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

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

8.平均时薪

平均小时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水水平。

每小时收入数据反映了每小时基础工资率的变化,并反映了加班的奖金增长情况,平均小时薪金可能较早地反映出行业工资和薪水成本变化趋势与雇用成本指数相辅相成,共同为衡量总劳动成本提供参考。

该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易变性和局限性,但仍然是一个月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头条消息,外汇市场主要关注每月和各年随季节调整的平均每小时和每周工资的变化情况。一般而言,如果预计平均小时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涨,那么每小时工资的迅速上涨对该国货币而言将形成利好刺激,反之亦然。在美国,该指标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监控。

9、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统计该数据时,涵盖的范围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业及汽油等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市场一般最为重视美国的产能利用数据。

在美国,一般每月中旬公布前一个月的数据。

10.耐用品订单

耐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对不易耗损的物品订购数量,该数据反应了制造业活动情况,就定义而言,订单泛指有意购买、而预期马上交运或在未来交运的商品交易。

该统计数据包括,对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资本用品,其它诸如电器等物品订购情况的统计。

由于该统计数据包括了国防部门用品及运输部门用品,这些用品均为高价产品,这两个部门数据变化对整体数据有很大的影响,故市场也较注重扣除国防部门用品及运输部门用品后数据的变化情况。总体而言,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该国货币。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该国货币利空。市场一般最为重视美国耐用品订单指数。

在美国,一般在每月下旬公布前一个月数据。

11.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最终产品PPI的月度变化情况。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加大,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在美国,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资料搜集由美国劳工局负责,他们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大生产厂商搜集资料,搜集的基准月是每个月包含13日在内该星期的2300种商品的报价,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态,为方便比较,基期定为1967年。

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12.经常帐

贸易经常帐(Current Account)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

如果其余额是正数(顺差),表示本国的净国外财富或净国外投资增加。如果是负数(逆差),表示本国的净国外财富或投资减少。

通常来讲,一国经常帐逆差扩大,该国币值将贬值,顺差扩大,该国货币将升值。

在西方国家,通常每月或每季都会公布经常帐数据,但一个月的贸易数据对市场的参考作用并不大,每个季度经过调整的经常帐才较为重要。

在7、80年代,经常帐赤字曾经对外汇市场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力已经有所消退,但对于美国,经常帐赤字仍然对美元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13.财政赤字

财政,也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在美国,财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个政府工作日会公布上个月联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前总统克林顿时代赤字转为赢余,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14.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

建筑类指标在各国公布的数据体系中一般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为房地产业对于现代化经济体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景气与否也往往会在建筑类指标上反映出来。

在美国,新屋开工通常在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公布。

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该国货币来说是利好因素,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该国货币形成压力。

15.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针。

许多经济学家为了分析的目的而将部分指标排斥在外,主要是将容易波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剔除出去。这被称为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一国货币来说是利多。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还要再结合其他数据才能通盘考察通货膨胀。

不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的时候,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并不被市场欢迎。

在美国,目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通常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公布。

16.零售销售

零售销售(Retail Sale),其实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服务业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在零售销售中。

零售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为零售销售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出的增减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支出通常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像美国、英国等国,这一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

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偏向利空。

在美国,通常在每月11-14日公布前一个月的零售销售数据。

17.领先指标

领先指数(Leading Indicator),也叫领先指标或先行指标,是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是各种引导经济循环的经济变量的加权平均数。

领先指数通常每月公布一次,各国公布时间不尽一致。假如领先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则预示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期;若连续三个月上升,则表示经济即将繁荣或持续扩张。通常领先指标有6至9个月的领先时间,在美国,一般认为领先指标可以在经济衰退前11个月预测经济下滑,而在经济扩张前3个月可预测经济复苏。二战后,领先指数已经被成功的用来预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荣枯拐点。

通常来讲,外汇市场会对领先指数的剧烈波动做出强烈反应,领先指数的猛增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领先指数的猛跌将促使该国货币走软。

当前对外汇市场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的领先指数,由美国商务部公布,时间大体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国等也会公布领先指数,德国的ZEW经济景气指数和IFO经济景气指数也包含一定领先指数的意味。

18.GD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英文名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缩写为GDP。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说,日本公司在美国投资的工厂所创造的价值,也将计入美国的GDP。它涉及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

从经济学来讲,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当然,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探究GDP的经济学意义,我们所要关注的是GDP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GDP增长速度越快,表明该国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该国经济发展越慢,若GDP陷入负增长,则该国毫无疑问的陷入经济衰退。

一般的来讲,若GDP维持较快的增速,将对该国货币会带来支撑,反之对该国货币起利空作用。这里的增长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假设A、B两国GDP的增速分别为1.5%和0.5%,尽管增速都不够快,但若这种速度维持一段时间,A国货币的走势将会好于B国货币。这里仅考虑的是GDP因素,实际的外汇走势还要综合其他因素来看,但GDP是最重要的经济数据之一,对外汇市场有着较大的影响。

西方国家GDP的公布通常分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数据最为重要,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19.非农业就业数字

非农业就业数字(Non-Farm Payroll)为失业率数字其中的一个项目,这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业变化情况,其中包括教师,服务行业,消费性行业等等。美国公布这项数据的时间和失业数字相同,同于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发表。

当社会经济蓬勃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导致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因此这些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蓬勃程度的一项指标。财经日历中要注意所有关于美国的数据,如美国CPI高,就说明通胀高,对黄金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