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取胜_道德赎金价格多少
1.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救了别人应该收取报酬,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热血帮助别人?请问原话是什么
2.未谈拢赎金柯基活活被人摔死,你见过哪些虐待动物的行为?
3.关于子路受牛的事例
4.《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六集《四十不惑》
5.为什么说“小善似大恶,大善似无情”?
6.未谈拢赎金柯基活活被人摔死,施害的女教师将会受何处罚?
7.网上买大箱饮用水,对快递小哥真的不道德吗?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救了别人应该收取报酬,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热血帮助别人?请问原话是什么
原话是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2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情,实在是了不起。
扩展资料:
孔子的忧虑并不仅仅限于赎人不取偿这种现象,而是认为若类似的情况一再发生,执政者很可能会对此大肆嘉奖、宣传,乃至进行全国推广,呼吁国民学习“先进”,自觉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然而这现象貌似能提升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和公德心,但其实却藏有很大的隐患。
因为,无论是把整体道德水准无限拔高,或是把“私德”上升为“公德”,都很容易酿成同一种结局,那就是让提升道德水平成为一件尴尬事,令普通民众闻“道德”二字而色变,进而远离“道德”,最终反而使整体道德水平大滑坡,实在是得不偿失。
百度百科——子贡赎人
未谈拢赎金柯基活活被人摔死,你见过哪些虐待动物的行为?
把柯基活活摔死的女教师简直毫无人性。这种虐待动物的行为,我们不能接受,因为人性中有一条道德的底线,是人性起点,同时也叫恻隐之心。
相信有恻隐之心的人很多,而虐待动物的人还是少数的。
这让我想起一年多前的一件事儿。我家的小侄女平时特别喜欢小动物,每次经过小区超市,都要围着超市门口睡觉的两只猫咪看半天,还会学猫咪喵喵叫。
一次我带着小侄女去超市买东西,在店铺的桌子下面发现一只小奶猫,满脸黑乎乎的,见人就躲。它的毛色刚刚长全,是一只黑白花猫,身体刚长开,比拳头稍大。
小侄女和看见小猫咪非常兴奋,小手不停的挥,喵喵的跟小奶猫打着招呼。
小奶猫听见的侄女的喵喵声,钻出来看了一眼很快又躲起来了。这时候我才看清楚原来小猫的脸上眉毛胡子毛发全都被烧焦了,难怪这么丑,看着非常让人心疼。小侄女也吓了一跳,愣了一下。
老板娘赶紧过来解释说,这是她捡来的一只小猫,不知道是被谁家的小孩闹着玩,把脸给烧了,她觉得可怜就收养啊。现在已经算是长好了,钢刚捡回来的时候,眼睛鼻子嘴巴糊到一块儿真的可怜了。
小侄女才一岁多,还不太会说话,但是他已经能听得懂大部分大人说的话了。听到这里,她就捂着双眼直往后面躲,不敢再看小猫咪一眼,眼泪汪汪。
别说是她了,我听了都感到内心一阵难过,哪家的孩子如此恶毒,竟然对这么可爱的小奶猫下手。
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越来越多。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还不是因为,人性中有一条道德底线,叫道德底线,也叫恻隐之心。人不能接受虐待的事情。
这个恻隐之心,连一岁多的小孩子都懂。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反而越长越没有了恻隐之心,变得残忍可怕,面目可憎。难道他们的恻隐之心已经泯灭了吗?
还有那些被训练来表演马戏的动物又受了人类多少虐待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少一些。
#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关于子路受牛的事例
出自《吕氏春秋·察微》。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翻译: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子路受牛与拾金求报
《吕氏春秋》之《察微》篇里记载有“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意思就是说,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这就是所谓“子路受而劝德 ,子贡让而止善”。
关于拾得遗失物,拾得人应该是拾金不昧还是拾金求报一直都存在争议。物权法对该问题持未置可否的态度,虽然没有赋予拾得人要求获得报酬的权利,但明确了所有权人、遗失人按照承诺支付报酬的义务。
立法者的审慎态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顾虑,人们担心如果拾得人纷纷索取报酬的话,这会对“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产生破坏性的冲击。对于立法者的这一困惑,通过“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小故事就可以解惑。
如果单纯从道德的角度看,子贡要比子路高尚,但若要论社会影响,子路受牛更加有积极正面的引导力。子贡的的行为把本是平淡的赎人善举拔到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让后人望而却步。如果非要将现实的道德标准拨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
尽管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多数人没有子贡的修养与财富,他们做不了像子贡这样的义举,不如干脆什么都不做。
但是如果退而求次,适当地降低社会的道德标准,容忍进而鼓励、保护“拿人钱财”的义举,使之成为多数人可以得到精神享受与物质激励。尽管这达不到我们最终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毕竟可以感化相当多的人去做好事行善举,从而构建更为美好的社会秩序。
关于遗失物归属的问题,历史上有两种立法,一种是罗马法,一种是日耳曼法。日耳曼法规定遗失物的拾得人应当向有关机关呈报,或者应当催告失主认领,将原物交还失主并有失主向拾得人支付报酬;
如果拾得人不认领,则遗失物由国库、寺庙、拾得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分享。日耳曼法的规定恰当的考量了近现代市民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觉悟程度及利益的要求,兼顾了所有人与拾得人双方的利益。
其实我们不必忌讳什么道德滑坡的顾虑,因为我们的道德水准距离普遍的“拾金不昧”还有相当的距离,与其空洞无用的说教,不如采取更为现实的态度,既可帮助更多的遗失人找到丢掉的东西,更可鼓励、倡导出一种及时归还遗失物的社会氛围。
所以,关于物权法拾得人获得报酬的问题,立法者应该采取更为鲜明的态度,在要求所有权人、遗失人按照承诺支付报酬义务的同时,明确赋予拾得人得到相当于遗失物价值一定比例的报酬的权利。
在东邻日本,对拾获他人丢失物品并归还者,失主应该给予10%的酬谢。乍看之下,似乎道德沦丧,提倡拾金求报,可是仔细想想,恐怕丢失东西的人挽回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吧。
百度百科-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
重庆市第五人民法院-子路受牛与拾金求报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六集《四十不惑》
孔子说:“四十不惑”按一般人的理解,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很多风雨,确实对很多事情都应该“门儿清”,该知道的应该都知道了。但是我们在一本叫《列子》的经典中却看到了两个小孩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答不上的情况。孔子既然也有张口结舌的时候,那他为什么还要说,四十不惑?他也有迷惑的事情,但他偏要这样说,他是什么意思呢?上海电视大学教授鲍鹏山老师继续为您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六集《四十不惑》。
在上一讲我们讲到孔子到了齐国,见到了齐景公,还有齐国的国相晏婴。齐景公确实有点不像话,齐景公喜欢声色狗马,生活奢靡,经常胡闹,淘气,所以孔子就觉得这个国君做得实在不像国君的样子,缺少国君应该有的庄重,威严,缺少国君应该有的相应的道德品质。有一次,齐景公问孔子怎么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孔子回答了几个字,非常精彩
这句话实际上有两种理解,两种解释。一种就是按照字面来解读,国君做得像国君的样子,臣子做得像臣子的样子,父亲做得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做得像儿子的样子,这样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知道古汉语往往非常简略,它往往会省略一些承接关系,所以这个的句子还可以这样理解,有前后的一个因果关系。首先你国君要做得像国君的样子,国君做好在前,臣子做好在后,父亲首先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然后才能有资格要求子女将来孝顺,我觉得这样理解孔子的话可能更准确些,因为孔子确实在很多地方一直强调强者的道德,而不是强调弱者的道德,他总认为在上着应该做得更好,然后才有资格要求下面的人做得好。所以说,孔子对齐景公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是希望你齐景公首先要做得像国君的样子,然后你才有资格要求臣下对你好。可是齐景公一听孔子这句话,他很高兴。为什么呢?他从有利于自己的这一方面来理解。他把“君君”这个很容易跳过去,他想到了“臣臣”,臣臣做得像臣臣的样子。所以说,人往往是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齐景公就是这样。因此孔子对齐景公的印象不好,但是齐景公对孔子的印象倒是相当的好。我们说这个齐景公也有他可爱的地方,他淘气,天天冒傻气,天天胡来,但是他有自己淳朴的一面,有他憨厚的一面。他对孔子很欣赏,甚至准备把齐国的一块土地分封给孔子,可是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这个人是谁呢?我们绝对想不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晏子,晏婴。孔子对晏婴的印象是相当好的,但晏婴对孔子的印象就不好,所以这是很奇怪的。晏子去世的以后,孔子说过一句话,说晏子这个人
很善于和别人打交道,你跟他打交道的时间越长,你越敬重他,孔子对晏婴的印象非常好。当然晏婴也确实是那个时代非常贤明的一个国相,但偏偏晏婴对孔子的印象不好。所以当齐景公准备把一块土地分封给孔子的时候,晏婴首先起来反对。他说像孔子这样的儒家能言善辩,这种人不是法律能够管得住的,他们又傲慢自大,这也不是一个做下属的一个好人才。而且他们将就厚葬,靡费钱财,所以这个也不能成为齐国的风俗,因为晏婴这个人讲节俭。而且他们周游列国追求做官,这样的人也不大靠得住啊!他跟齐景公讲了这么多儒家的坏话,实际上晏婴在这个地方讲的这些东西确实是那个时代一般儒者的基本特点。就在孔子之前,甚至在孔子的同时期,一般儒者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知识琐碎,礼节很繁琐,然后又能言善辩,周游列国求仕,确实如此。所以儒家的整体形象并不好。但是晏婴没有明白什么呢?孔子的儒者已经是新儒者了,不一样了,晏婴大概是老了,所以他对经过孔子改造的这样的儒家可能不大了解,所以他只有老印象。但是晏婴既然反对,那么齐景公也就不好说什么,因为齐景公很听晏婴的话,所以孔子在齐国遭到了晏子的反对。从此以后齐景公对孔子也就比较冷淡,甚至到最后暗示孔子,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孔子在齐国也就待不下去了,所以这是孔子的悲剧之一吧!
孔子就只好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的祖国鲁国。据说这次离开齐国还走得非常急,有人说可能碰到了紧急情况,说齐国的一些大夫要谋害孔子,这个事情因为没有具体的历史证据,也不知道齐国的大夫为什么要谋害孔子,这个事情已经成了历史悬案,我们就不管它了。总之孔子三十五岁到齐国,在齐国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又回到了鲁国,时年三十七岁。
画外音:孔子三十七岁回到鲁国后以待就是十四年,这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就是“四十不惑”。那么这个“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是说他到了四十岁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会迷惑吗?
孔子从三十七岁到鲁国一直到五十岁开始出来做官,这个中间整整十四年。孔子一生有两个十四年,这是第一个十四年。还有一个十四年就是孔子从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周游列国,也是十四年。此时孔子三十七岁了,已经逐渐地走向了他的不惑之年,那么什么叫不惑?你不要理解为孔子到了四十岁了,什么都不迷惑了,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懂了,什么只是都难不倒他了。显然不是这样,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因为世界是无限的。每一个人的知识不可能做到什么都知道,那么孔子的不惑是指什么?
孔子比我们高明并不是因为他的知识比我们多,而是因为他的判断力比我们高。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也不是看他的知识面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他的认识能力有多强,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知识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宽度,而是在于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以及它能够深入的深度,我们理解所谓的“四十不惑”
有两个意思:第一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我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该干什么了,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会在动摇了,这是不惑的第一个内容。
还有第二点,对这个世界上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各种现象能够做出价值判断,判断它的是非,善恶,美丑,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重复一遍,我们说孔子之所以比我们高,绝不是因为他知识比我们多。今天我们随便找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初中毕业生,他的知识总量都会超过孔子,你相不相信,我们今天的初中毕业生有很多的知识孔子根本不知道,但是你能说今天的初中毕业生比孔子还厉害吗,比孔子素质高吗?所以说一个人的境界不在于你知识的多少,而是你判断力的强弱。学知识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一大堆死知识,要通过知识提高判断力。什么叫判断力?主要是指价值判断力。什么叫价值判断力?就是你知道美丑,知道善恶,知道是非,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知道我们应该支持什么,应该反对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这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孔子比我们高就高在这里。当然在那个时代孔子具有很多的知识,孔子算是很有知识的人了。孔子在生前就已经被人称之为圣人了。而那个时候人们认为的圣人是什么,就是知识特别多的人。在那个时代孔子被人看作是一个百事通的角色,只要别人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就问孔子,这实际上也给孔子造成了很大压力。我们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当然历史典籍记载孔子有很多地方确实是懂的。有很多人拿一些古怪问题问孔子,孔子都能回答,且回答得非常好,让人很佩服。《孔子家语》里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明孔子是知道很多东西的。
画外音:四十岁的孔子在当时快成了“百科全书”,人们有不懂的问题都来向他请教。可是在一本叫《列子》的经典上却记载了孔子竟然回答不出两个小孩子的简单问题,那么孔子凭什么要说“四十不惑”呢?
有一本书叫《列子》记载了一件事,两小儿辩日。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到底是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其中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为什么呢?早晨看到的太阳很大,像车盖一样,中午看到的太阳很小,像个盘子。一般的经验告诉我们离我们近的东西看起来要大,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要小,所以太阳应该早晨离我们近。这是一个小孩的观点,他根据经验来做判断,应该说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可另一个小孩也有他的经验,他说不对,太阳应该中午离我们近,早晨离我们远,为什么呢?中午的太阳那么热,早晨的太阳温度没有那么高。我们知道,离火越近感到越热,离火越远就感到冷,既然中午太阳热,早上凉,那肯定是中午太阳离我们近。两个小孩争论得不可开交,正好给孔子碰到了,他们就问孔子,到底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
孔子怎么回答,孔子不能决也。也没办法回答,然后《列子》下面就记录了,说两个小孩就嘲笑孔子说,熟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多啊!
《列子》用这句话来嘲笑孔子,实际上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它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境界跟知识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老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读书增加一点知识面,多了解一点,懂了总比不懂好,这是错误的观点。读书不是增加知识面,读书不是增加知识总量。再重复一遍,读书就是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荀子就讲过一句非常好的话,他说:“知之不足以为君子,不知无损以为小人”。意思就是说有些东西你知道了,也不能让你成为君子,有些东西你不知道,也不能说你就是小人。不知道很正常,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孔子的知识和我们今天相比,那肯定有限,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的境界比孔子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孔子讲四十不惑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判断力,尤其是指价值判断力。什么叫价值判断力?就是判断好坏,是非,对错,美丑。所以我们读《论语》的时候要注意,你读《论语》不是学知识,甚至读《论语》也不是接受某一种观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读《论语》能不能像孔子一样学会对事物做判断,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画外音:四十岁的孔子学识渊博,并有自己卓越的价值判断力,但是对于当时人们非常关心的几个问题,孔子却从来不谈,这是因为他不知道不明白还是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前面我们讲,很多人问孔子问题,孔子都作了回答,但是孔子是不是有问必答呢?《论语》里讲,孔子有三种东西是不说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语怪力乱神他不说。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个人很厉害,子贡在孔子的弟子里面排前五名没有问题,三千弟子拍前五名够厉害吧!说我们的老师什么都跟我们讲,就是。。。。。
传统文献孔子都跟学生讲,但是人性问题,天道问题,怪力乱神,老师不讲。还有一个问题也不讲,有一天子路(子路也是在前五名之内的一个大弟子,而且是孔子最早期的学生,第一批学生。)问孔子一个问题,老师,怎么侍奉鬼神?孔子怎么回答
你把侍奉人的事情搞好,事鬼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孔子不说。然后子路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老师能不能谈一谈死亡问题。这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死亡是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古希腊的西塞罗就讲过一句话,哲学就是学会死。但是孔子跟弟子不谈。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把生的问题搞明白,死的问题放一边。所以说孔子在《论语》里至少有三个东西不谈
为什么不谈,是不是孔子不知道,那绝对不是,这样的问题孔子一定是思考过的。以孔子的境界他对这样的问题一定是理解得非常透彻的,所以首先肯定不是不知道,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东西不好谈,说了不好,说了会引起不好的道德后果。价值判断力包括什么,就是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们来比较一下孔子,曾经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一个问题,说老师人死了以后到底有知还是无知?说白了就是人死了以后有鬼还是没鬼。孔子不说,子贡觉得奇怪,怎么不说呢?因为孔子不能说,如果说人死了以后没鬼,那父母死了,子女想反正死了,也没鬼,会导致子女随便对待父母的遗体,所以不能说没鬼。说人死了有鬼吧,子女就想,虽然人死了,鬼在看着我们,所以一定要对父母的丧失大操大办,甚至拿家里很多财产来陪葬,结果影响了活人的生活质量。有鬼和没鬼这是一个事实判断,但是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事实判断,它还有一个价值问题,除了事实判断我们更重要地要做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就是你的判断会带来什么样的道德后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意识到有些问题说了会引起道德后果,所以这就是一个不惑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这叫良知。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孔子很少谈人性问题,但是你到《论语》里找一找,你一定能找到一句话来,非常明显的一句话,就是讲人性问题的。
你说他不说吧,他又说了。所以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还一定要说。为什么这句话孔子一定要说呢?性相近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人性相同,相近,人性到底怎么样,孔子不说,这个问题也不好说,人类到今天也没有办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证明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么既然不能够从事实的角度来确定人性到底怎么样,我们就从价值的角度来做一个选择。哪一种观点最好,不是哪一种观点是对的。到底哪一种观点是好的,这个也很难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当人们说人性是善的时候,人们就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当人们说人性是恶的时候,人们就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所以说,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不是很简单就能做判断的,因此孔子一般情况下不说。
画外音:在当时的时代,人们对人性是善是恶有着强烈的争论,那么四十不惑的孔子对人性善恶究竟又抱有怎样的一种独特看法呢?
我们来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事,道理战国时代,到了孟子时代,关于人性问题主要有四种观点。
我们能不能也做一个价值判断,在这四种观点里面,我们选一下,哪一种观点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观点一定是最后一种观点。有点人人性善,有的人人性恶,这为什么是最糟糕的观点。第一,它为人类的不平等找到了人性学上的依据,既然人性生来就不一样,所以就不平等。前面三种观点都坚持了一条人性相同的原则,孟子和荀子对人性问题是针锋相对的,但是和孔子不矛盾,他们都坚持了孔子的这个底线,人性相同。人性相同就是为人类的平等找到了人性学上的依据。所以说,孔子在不该说的时候他不说,在该说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他将来对后世的影响,他知道他说话的份量。所以他就用他的身份,用他的权威说了这一句话给后人确定了一条底线,在这上面你们怎么讨论都可以,下面就不能胡说八道,这就叫价值判断。
画外音:孔子说自己四十不惑,正是因为“不惑”,也就是对事情有价值判断力,所以有的时候,孔子在我们认为正确的事件中能发现潜在的危险。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贡和子路做的两件事,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他们一个该受批评,一个该受表扬。但是孔子的看法却和我们正好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吕氏春秋.察微》上面记载了这么两件事,非常有意思。一件是鲁国有一条规定,当时有很多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鲁国政府觉得这一点有损国家体面,所以鲁国政府就颁发了一条法令,这个法令非常好,很人道,什么法令呢?说以后假如有人在别的国家看到鲁国的奴隶,你可以出钱为他们赎身,你把人赎回来的赎金可以到鲁国国库报销,这是个好政策吧!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我们知道,这个人很有钱,大商人,他真的就从国外把一个人给赎了回来,赎回来以后按照规定他可以把赎金到鲁国政府报销,可是子贡认为不可以,我是孔子的学生啊,我要讲道德,做好事怎么能够让国家掏钱呢?因此他就不去政府领赎金。大家说,子贡做得好不好啊,你肯定会觉得很好,可是孔子把子贡叫来,说子贡做得不好,你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以后不会再有人去国外赎人了,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子贡把人赎回来了,然后没去报销赎金,假如还有其他人在别的国家碰到鲁国的奴隶,也想把人赎回来,他就会想一个问题,他掏钱把人赎回来,回国以后他去不去报销这一笔赎金?如果他不去,他也许有点舍不得,子贡有钱他不一定有钱。就算有钱,他舍不得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他去报销了赎金呢,那他和子贡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反差了,人家就会说子贡道德高尚,这个家伙差远了,结果就会让他很尴尬。去把赎金要回来就显得道德不高尚,不把赎金要回来吧,自己经济上又受损失,那结果怎么办呢?想了半天,算了,我只有不管了,我不趟一滩浑水,我才能免除这种尴尬。所以子贡赎人不要赎金的结果是让更多在国外的鲁国奴隶得不到别人的救赎。因此说,道德也不能过份。
孔子另外一个学生子路,子路很勇敢。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落水了,他跳到水里把人给救上来,然后这个人家里很感谢他,牵了一头牛送给他,子路很高兴就收下了。孔子听到后怎么样,表扬子路说,仲由啊,你这个做得很好,你这一做以后勇于救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啊?做好事总得有好报,一个人做道德行为总该受到鼓励。所以子贡,子路两种不同的做法照我们俗人的眼光去看,子贡很高尚,子路很平庸,但是孔子赞扬的是子路,批评的是子贡。为什么?因为孔子看出来这两种行为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苑》上有一篇文章叫《察微》,《孔子家语》上也有一篇文章叫《察微》。什么叫察微?就是观察细致的东西从中发现真理,这个《察微》文章里面就讲到了孔子的这两件事,最后有一句评论,
什么意思?就是孔子在很细微之处看出了大问题,孔子在我们认为正确的地方看出了潜在的巨大危险,这就是明察秋毫,这就是价值判断力,这就是不惑。做到这一步,你才能叫真正的不惑。好!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为什么说“小善似大恶,大善似无情”?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凡是鲁国人到国外去,看到本国人在外国为奴隶的,可以先垫钱赎回,回国后到政府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却没有到政府去报账。
国人都夸子贡人品高尚,但孔子却不以为然。
孔子批评子贡不该这么做。他批评子贡:你的“高尚”的行为,最终会导致没有人愿意赎回奴隶。因为买了不报账是品德高尚,如果我买了再去报账就会被说人品不好,谁还会再去垫钱赎奴隶。 事实证明孔子是对的,从子贡以后,很少有人去政府报账,但是解救的奴隶也少了。
大善最无情, 孔子还有个学生叫子路,有一天在河边走路,在河里救出一个落水的农民。农民送了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要知道,在农耕时代,一头牛是很贵重的礼物。子路高高兴兴地牵了牛“招摇过市”。路人纷纷议论,这人救人不错,但却收了人家的牛,人品真差。 孔子知道后当众表扬了子路。因为救人收了别人的礼物,以后会引起更多的人以后去救快被淹死的人。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真正的善良,是理性的,是摒弃感性的、情绪的、情感的因素。不被情感左右,不被情绪困扰。理性的善良,要考虑长远,考虑事情背后的因果链条。成全自己的同时,也要成全别人。
每个人都是南飞的野鹅,必须用你有力的翅膀,渡过人生的冬天。你对别人的小善,会把对方留在舒适的泥沼中,丧失的却是远方的翅膀。
非唯不动于心的大善,才能够成就对方,并赢得真诚的感激。
真正的智慧如太阳划过天空,只为自己的快乐。但万物苍生,却于阳光中获得生命与滋润。大善无迹,当你心中想着行善时,你已经离“作恶”不远了。
未谈拢赎金柯基活活被人摔死,施害的女教师将会受何处罚?
毒妇!报应马上就来了。
真是心狠手辣。
狗狗死的好惨,死不瞑目。
长得那么可爱,却遇上了毒蝎妇人。
小时候,曾经养过一只小兔子。
后来小兔子死了,哭了好几天。
后来,发誓再也不养小宠物了。
承担不了失去它的痛苦,没有照顾好它,很自责。
因为它对于养的人来说,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看视频的时候,狗狗的女主人哇的一声。
眼泪情不自禁就掉下来了。
这件事情,小狗狗的主人肯定是不会罢休的,那就像她的一个亲人,亲人被人这样摔死了能罢休吗?
当然,现在警方已经开始调查,这位女教师也会为他的作为买单。
光罚款真的有用吗?
相信会还会有其他三方也会为她发去贺电的。
第一,爱狗人士们,这样子的残忍,这次你们怎么能受得了?
她是故意伤害小狗狗的。
因为要钱没有要到,所以一狠心就把这条狗狗扔下窗户。
狗狗死的好惨。
第二,女教师的邻居们,已经开始发声:让她滚出这个小区。
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邻居们对她这么残忍的做法,实在是不能理解。
这样子的人住自己身边,自己住的也不放心。
第三,网络已经开始人肉女教师了。
如果事情的来龙去脉真如狗狗主人所说,那女教师的人品道德还配当老师?
家长,还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
这已经很明确了。
作为一个老师,做出这样的事情,真的让人心寒。
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捡到狗纳为己有,已经是人品问题了。
居然还向别人要钱,没要到钱,还痛下杀手。
真的是心狠手辣,这样的毒妇,哪天会对自己的学生下手,会对自己身边的人下手。
谁能预测?
你们怎么看?欢迎点赞,顶上去。
网上买大箱饮用水,对快递小哥真的不道德吗?
“没有不道德。”
大学生悟空|少年柠梦
吕氏春秋里有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情,实在是了不起。
01
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 旅游团 这个行业。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做烂了的行业,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低价团,这些旅游团明面上会承诺你不会强迫购物,但你一旦上了车,导游就会露出凶恶的嘴脸,威逼你去购物。
那些不是很低价的团呢?你也不知道它会不会有强迫购物。
你不能相信它的承诺。你只能服从一个规则,那就是旅行团不赚钱,就一定会从别的地方把钱赚回来。
这个行业的问题在于:没人信守合约。
所以报团是件非常烧脑的事情,你既要选择性价比合适的旅行团,又要仔细计算以免陷入 “低价团陷阱” 。
当潜规则战胜了明规则,白纸黑字的合约不再受到尊重,交易就会变得混乱,让人无所适从,而各种恶就会顺势滋生。
就像外卖平台承诺你30分钟可以送达,结果你等了60分钟,面对一脸歉意的快递员,你选择原谅,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这很好。
那选择投诉的人不道德吗?
不,他们更道德。因为他们认为守约>怜悯。
如果说,怜悯更加重要,那么打着怜悯的旗号,接下来就不会有人尊重合约,商家、平台为了争取客户会故意把时间标短。
久而久之,你也知道APP标注的时间其实不能作数,于是你在选择外卖的时候,就得根据计算或者经验来判断送达的时间,更多时候,你只能凭运气了。
所以,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什么?
不是怜悯,不是同理心,而是信守合约。
你买的水,商家承诺送上门,就应该送上门。各自信守承诺,就是最核心的商业道德。
今天,你不遵守这个最核心的商业道德,明天这个行业就会乱象横生。
02
有一次去快餐店吃饭,旁边有个外卖员,等着取餐。
我正准备点餐,外卖员说: “不如你叫外卖吧?”
我: “为什么?”
外卖员说: “这样的话,我把餐递给你,我就能挣外卖费了啊。”
有这个外卖员思路的快递员,外卖员,服务员,不在少数。 既想挣钱,又不想动。
恨不得别人点的外卖就一个炒菜,最好一个小时都不凉,没有汤,不洒,十个菜分五个订单一个地址,跑一次就能挣五份钱。
恨不得别人点的快递,就巴掌大的小盒子,直接给你扔快递柜,你自己取吧,最好一天能送五百份文件。
但凡想多挣点钱,不愿意吃辛苦,就让客户自己来拿,多等,多体谅你,觉得跑一次费用少,不愿意一单挣3块5块的。
至于底薪?那是我应该得的,提成才是钱呢。
作为客户,现在体谅外卖员体谅到什么程度,买大箱矿泉水都犹豫了。
你说没有体力,你就别出苦力呗,弱不禁风别送外卖快递呀。
就像自助餐一样,只欢迎那些吃得少的人来,最后无不关门大吉。
03
快递员作为有偿服务的一方,虽然跟商品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他收取了额外的服务费用,理应提供所承诺的服务。
如果觉得快递员的付出与收益不对等,你可以私人提高他的收益,比如给小费,但是将包裹送上门是职责所在,并无不道德。
下雨天, 你说对快递员善良一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谁都不愿意淋雨;
大热天, 你说对快递员善良一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谁都不愿意大汗淋漓;
下雪天, 你说对快递员善良一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谁都不愿意滑倒;
现在包裹重一点,体积大一点,你们不愿意收,也不愿意派件。
卖家难道没付相应的费用吗?首重多少,每多少加多少钱,你以为是写着玩的吗?
就好像《无名之辈》里的胡广生:
“老子要是犯法,你抓老子啊,你关老子,你枪毙老子,老子认账啊, 你为啥子要恶搞老子啊。”
04
一个付出一个得到!
(黄盖:说啥了?)
离圣母远一点,当心哪天老天爷开眼劈ta的时候会波及到你。
何不食肉糜, 快递外卖小哥经常会以悲情的形象出现在网络上,他们辛苦吗?
辛苦?他们有辛苦到需要我们去怜悯吗?
没有。
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心酸很多时候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相形之下,这个国家还有更多人从事的工作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你们的想象。
我是一名医生,今天突然来了一个急诊病人快死了,导致我深夜做手术累到吐血,这个病人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凭什么他要在半夜发病?
我是一名厨师,有一个客人居然点了10份大盘鸡导致我太累了,这个客人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凭啥这么能吃啊?
我是一名制衣厂工人,每周工作一百小时以上,这个消费者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凭什么买那么多衣服啊?
很残忍的是事实:所谓的服务行业,就是用他们的不方便,来换取你的方便。
郭德纲说:
“九十多岁的老艺术家,上台来,他演的是个孙子;六七岁一小孩儿,粘上胡子,他演的是个爷爷。挣的是这份儿钱……”
做的就是这个行业,吃的就是这行饭。
这些仅仅是和我们的衣食住行距离很近的行业,即使没看到也可以想的到的,更不用说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特殊工种了。
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各行业的付出和回报会趋向于合理的回归。
拥有更多的资源,选择的空间也越大,任何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大部分国人都是相当艰辛的。
这世界上从没有哪份工作是轻松的。
05
买水的人: 他要尽可能用自己的收入去满足更多的生活需求,既然可以这样买,那么买水是他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
搬货的人: 他虽然会抱怨、会消极怠工,甚至会暴力运输,但是他至少做到了他“应该做的”工作。无论怎样,他都在完成工作。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人,一个的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一个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却产生了矛盾呢?
买水的人,其实只能是网站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去算怎样才能更实惠。
搬货的人,却只去抱怨他买这么多水,做了那么多工作,却依然没有合理的休息和报酬,不得不偷懒、怠工。甚至他们之中有一部分极端的人,走上报复社会的路,来发泄阴暗的怒火。
外卖平台: 薪酬多少是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 推出了消费者评价机制,让送餐员的薪酬与顾客评价挂钩。
责任就凭空推给了消费者。
消费者不给五星好评,就成了不道德行为。
配送方面的问题,比如快递小哥的酬劳计算,按件也好,按重量也好,按次也好,按远近里程也好。
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那是商家应该去解决的问题,和消费者没关系。
如果薪酬跟货物重量没关系,那也应该怪老板设定的薪酬机制不合理,这锅怎么就能扔给消费者了呢?
这种资本家转嫁矛盾的最极端案例就是现在 美国的小费文化$, 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而现在中国好像部分方面也有像美国学习的趋势了。
那句话说什么来着: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资本家就是擅长把自己和劳工之间的矛盾转嫁到消费者和劳工身上。
06
去年夏天广东台风,大家都提倡不要在网上订餐,体谅送餐小哥。
我们不订餐可以,但是外卖平台为啥台风天还能接单?
因为平台台风天没有停止业务,照样接单不误。
表面来说,这是为了方便客户,其实就是不把送餐员的命当回事,压榨他们,获取更多利润。
送餐员有的选吗?他们台风天愿意出门呀?
要么做,要么滚,能咋办?只能被黑心平台压榨咯。
所以真正不道德的,不是我们这些下单的,而是资本家。
公司把员工当回事,自然就会在此类事情上想办法解决问题。
问题是人家就没当回事,现在网络上都说 要体谅快递小哥、送餐小哥,送餐慢点就慢点啥的。
我12:30订餐,结果2点才收到,都到上班点了,饭还是凉了,请问我能不能投诉?
现在网上各种送餐员、快递员跟客户之间的冲突,公司在背后暗中推动,把原本的公司与员工的矛盾,转变成顾客与员工的矛盾。
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要解决那利润就减少了,只能靠转移矛盾接着压榨员工才能维持的了生活。
抖音之前比较火的海鲜粥,一群假善良的人一看到谁在海底捞做海鲜粥就要去评论攻击人家:
“说了多少次了做完海鲜粥的锅不好刷,就非要搞些花样给服务员添麻烦。”
你看这些人都善良到出去吃饭会考虑服务员刷洗碗筷的难度,却在网上就因为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善良就给别人添堵,你说这群人到底是不是好人。
回到这个问题上, 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既然拿钱了,只要是工作范围之内的,都是份内的事。
当然,从私人方面,在商家平台的配送酬劳制度不够合理的情况下,你能体谅快递小哥的辛苦,在人家送货抵达后,说两句感谢的话,给个好评,大热天的给人递一瓶凉的矿泉水,也是很暖心的举动。
07
会产生『网上买大箱饮用水,对快递小哥真的不道德吗?』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对快递小哥产生了一种怜悯或者同情。
产生这种感觉说明题主是一个内心有着“善意”的人,但也在某种角度上默认了“快递小哥”是弱势群体这种想法。
当你在思考让快递小哥搬运大箱水是不是不道德的时候,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平时工作时,会觉得给自己工作制造麻烦的人不道德吗?
其实工作本身就是互相制造麻烦并花钱解决麻烦的一个过程。
制造麻烦并不是没有道德的表现,但不花钱还让他人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才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表现。
本职工作范围内,应该谈的是规则,而不是谈道德。
如果觉得快递小哥不容易,你应该做好本职工作,让他们在成为消费者的时候,能感受到最热情真挚的服务。
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大的道德
大学生悟空
以大学生的名义,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