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两银子定金价值_十两银子购买力
1.柳敬亭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2.100两银子求搞笑经典相声段子剧本
3.三凤桥酱排骨属于哪里的特产
4.求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70篇 翻译
柳敬亭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柳敬亭传 阅读答案
(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12分)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③莫后光:人名。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④机变:机敏灵活。⑤鸣:扬声名。⑥句:同“勾”,勾画。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 (jué):大笑。⑧缙绅:指官绅阶层。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
(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
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
13.(4分)(1)给(2)凭借(3)熟悉(4)过了一个月(每处l分)
14.(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每处l分)
15. (4分)(1)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2)人们争着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人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表演得好。(每句2分,意对即可)
16.(2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每点l分,意对即可)
2. 柳敬亭传阅读答案或详细翻译最好有单个词的意思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3. 柳敬亭传阅读答案或详细翻译最好有单个词的意思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
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
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
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
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
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
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
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
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
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
(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4. 柳敬亭传,习题答案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为的意思是百“给”,也就是给人说书的意思。
2.可使以其技鸣 以的意思是“用、凭借”,凭借他的演技出名3.句性情,习方俗度 习的意思是“熟悉”,熟悉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4.期月而诣莫生 期月的意思是“过了一个月”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知间译:“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道贵人之中。”
(2)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译:“,(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专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6.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答:能够虚心受教,接受莫后光的建议属并执行。
5. 柳敬亭传,习题答案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为的意思是“给”,也就是给人说书的意思。
2.可使以其技鸣 以的意思是“用、凭借”,凭借他的演技出名
3.句性情,习方俗 习的意思是“熟悉”,熟悉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
4.期月而诣莫生 期月的意思是“过了一个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
(2)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
6.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答:能够虚心受教,接受莫后光的建议并执行。
6. 关于柳敬亭的文言文及翻译柳敬亭传 1作品原文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hai)嗢(wa)噱(jue)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2作品译文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
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
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
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
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
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
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
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
(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
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
(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7. 柳敬亭传全文和翻译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来共长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噱矣。”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8. 柳敬亭说书 阅读答案译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每一天说一回书,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帖、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传》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补充、删略得当,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呵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集中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要咬舌自尽了。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灵利,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声价正好相等。
100两银子求搞笑经典相声段子剧本
马季、赵炎表演相声《吹牛》
甲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乙 头一回。
甲 但是跟大家也是老朋友了。
乙 怎么呢?
甲 因为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我们。
乙 大家经常看我们的节目。
甲 就是没有面对面瞧见过。
乙 没有这样的机会。
甲 所以大家很有兴趣,想弄张票看一看:这马季长的什么模样啊?
乙 都挺关心的嘛。
甲 现在借这个机会,公开在这儿展览一下。
乙 啊?展览哪?
甲 欢迎参观,请勿拿走!
乙 哎!谁抱的动啊?
甲 前边都是表演的节目。
乙 对。
甲 咱们俩人呢,在这儿来个别开生面的节目。
乙 什么节目?
甲 咱们在这儿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乙 在哪儿?
甲 就在这舞台上。
乙 这舞台上能运动的开吗?
甲 咱不搞大型的比赛项目。
乙 那咱比赛什么呀?咱们下棋?
甲 下棋不行,下棋大家看不清楚。
乙 那,咱俩拔河。
甲 拔河是集体项目哇。
乙 那,咱俩拳击。
甲 拳击?咱俩谁打谁都不合适。
乙 那咱俩比赛什么呀?
甲 咱俩比赛吹牛吧。
乙 哎!吹牛?
甲 啊。
乙 说大话呀?
甲 哎,这是一种新兴的比赛项目,古今中外吹牛的人是大有人在呀。
乙 是吗?
甲 吹牛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乙 都有怎么吹的?
甲 直截了当吹的、拐弯儿抹角吹的、互相对着吹的、捧着吹的、海阔天空吹的。
乙 嘿哟!花样还不少。
甲 咱们通过今天这场友谊比赛,把一个个吹牛的嘴脸勾划出来,推荐给大家。
乙 啊?
甲 您爱学哪样学哪样。
乙 有学这个的吗?
甲 咱们就是让大家看一看。
乙 可以。不过我在吹牛上可没什么经验呐。
甲 不要紧哪,一回生两回熟,熟中生巧哇。只要你不断地吹、经常地吹、刻苦地吹、用不了多久,你能吹出亚洲,走向世界。
乙 啊?我吹出亚洲啊?
甲 你应该有信心,你条件确实好哇!
乙 我什么条件好哇?
甲 脸皮比较厚实。
乙 哎……谁呀?
甲 怎么样?
乙 既然这样,我就吹吹试试。
甲 好,那我们吹牛比赛开始了。
乙 行,行。
甲 请大家都坐好了。在座的哪位,如果对吹牛有兴趣,我欢迎您上来咱一块儿吹。
乙 这队伍就别扩大啦。
甲 好,现在吹牛比赛开始,双方运动员入场。
乙 还有入场式?
甲 (学吹奏)
乙 这什么乐队呀?
甲 吹管乐伴奏。
乙 好嘛,全吹一块儿去了。
甲 首先,由队员赵炎开吹!
乙 好!我呀!
甲 啊?
乙 我还真没吹过这玩艺儿。
甲 要吹咱就卯足了劲儿吹。
乙 那当然了,咱还想破纪录哪。
甲 对。
乙 要想吹牛啊!
甲 嗯?
乙 在座的谁也不如我!
甲 这属于直截了当吹。
乙 我吹牛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甲 不简单呀!哈哈,吹了十几年啦?
乙 啊。
甲 我吹二十多年啦。
乙 他比我还厉害。我现在吹牛上可有绝招啊。
甲 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啊。
乙 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
甲 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
乙 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
甲 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
乙 嘿,你可太厉害啦。
甲 吹呀!
乙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甲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门里出身。
乙 我们家是吹牛作坊。
甲 我们家是吹牛工厂。
乙 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
甲 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
乙 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
甲 我们……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乙 嗐!比不了。你可真能吹呀!
甲 吹呀!
乙 比不了!
甲 吹呀!开局你就失利啦!不行吧?咱再来。
乙 来。
甲 咱们换样吧。
乙 什么样?
甲 咱们绕着吹吧!
乙 什么叫绕着吹呀?
甲 你吹我,我吹你,吹来吹去,目的还是为了抬高自己。
乙 嗬!吹牛的名堂还真不少。
甲 吹牛人全是这样嘛!来,吹吧!
乙 哎哟!马季同志。您的相声说的太好啦。
甲 哪里哪里,赵炎同志!您的相声比我说的好啊。
乙 不行,不行,您可以称的上是名家高手,权威大师啊!
甲 不能这么说,您可以说是新星新秀、新的潮流的代表。
乙 哪里,哪里!您的相声是高雅而不粗俗哇。
甲 您的相声是幽默而又含蓄呀。
乙 您的相声真是脍炙人口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当代佼佼者。
乙 您的相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世界幽默宝库里面的精品哪。
乙 您的相声让人是前仰后合呀!
甲 您的相声那真是山崩地裂啦!
乙 啊?要地震哪?您的相声社会作用太大了。
甲 您的相声社会效果极佳呀。
乙 上回东郊一个工厂着火啦,全城的消防队都去了,没救灭呀!没办法把您请去了,您站在那儿嘚啵嘚啵来段相声,眼看着那火苗子出溜出溜、吧叽就灭了。您这作用太大了。
甲 好,我这相声管救人哪。
乙 好哇。
甲 要说您的相声作用更大啦!
乙 怎么哪?
甲 西郊奶牛场那个牛哇,不下奶了。后来把您给找去了,你是风尘仆仆,不顾疲劳,对着奶牛您就吹上啦!
乙 吹上啦?
甲 您就说上啦!
乙 哎。
甲 说了一段相声,感动的那牛啊,顺着眼睛往外流牛奶呀!
乙 您瞧瞧!
甲 哗!……
乙 行啦!这儿开闸啦!您不光相声说的好哇!您那笔头子厉害呀!
甲 您那笔头子比我厉害多啦!
乙 昨天我听说:您一晚上写八篇文章啊。
甲 我听说昨晚上,您写了仨**剧本儿啊。
乙 您那国画也好哇!
甲 您的书法真是一绝呀!
乙 您的国画,荣宝斋都不敢公开出售哇。
甲 您的书法……海关都不让出口哇!
乙 那为什么呀?
甲 怕丢人哪!哈哈。
乙 像话吗?你不光文学上有所成就哇!您还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
甲 您……我还运动员哪?
乙 您瞧,您这体形,没怎么运动就先圆啦!运——动——“圆”。
甲 我什么运动员哪?
乙 您是体操运动员呢。
甲 对,我要不是体操运动员,我能有这线条吗?
乙 嘿!他还承认啦!
甲 对对!
乙 嘿哟!前些日子你编了套高难度的动作,什么童非、李宁,根本做不了哇。
甲 你怎么知道的?
乙 体育界这点事儿,能瞒得了我吗?
甲 您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乙 说一说?
甲 啊。
乙 那套高难度的动作呀!那是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然后蹿到高低杠上,一个佳妮腾越,在单杠上来个单臂大回环,最后掉到地毯上,来个旋转七百二十度,然后从怀里头变出个大火盆来。
甲 哎呀,你可太能吹啦!
乙 行行,你也太能吹呀!
甲 我吹不过你。
乙 怎么?
甲 你不愧是吹坛上的新秀。
乙 哪里,哪里!那我也比不了您这吹坛上的老将啊。
甲 哎,你是青出于吹胜于吹啦!
乙 哎!您是老将吹马,一个吹俩呀!
甲 不能这么说,您是长江后吹吹前吹啦!
乙 您是……?我都没词儿啦!
甲 又完了吧?
乙 再来,再来!
甲 还来呀,又换样啦。
乙 又换什么样啦?
甲 借吹啦!
乙 什么叫借吹呀?
甲 借别人的嘴吹嘘自己!
乙 好嘛!这名堂还真不少。
甲 来吧!
乙 要讲借吹呀,你马季可就不行啦!
甲 马季?
乙 啊。
甲 等会儿!马季来了吗?马季在哪儿呢?找找!马季也来啦?
乙 嘿!这位吹牛吹的,连自己都找不着啦!你不是马季吗?
甲 不,我不是马季。
乙 你是谁呀?
甲 我不值一提。
乙 你是哪位?
甲 我是小小的“赵炎”。
乙 嘿,“赵炎”就小小的呀?那你是“赵炎”,我哪儿去啦?
甲 我哪知道?
乙 我是谁呀?
甲 哎哟!你就是德高望重的马老先生。
乙 好嘛!我俩换个啦!
甲 哎呀,马老先生真是了不起呀。你是博学多才。您称为活的百科全书。马老先生!
乙 这位借别人的嘴吹自己呀!不行,不行,我“马季”比你“赵炎”可差远啦。你“赵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啊。
甲 不能那么说。我小小的“赵炎”见了您是小巫见大巫啦。
乙 哪里,哪里!我“马季”见到您退避三舍呀!
甲 怎么样?又完了吧?又不行啦!
乙 再来呀。
甲 这回咱们海阔天空吹。
乙 海阔天空?
甲 想吹什么,吹什么。
乙 来吧。
甲 你来吧。
乙 告诉你呀!我这个人能耐太大啦!
甲 有什么能耐?
乙 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能耐大。
甲 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乙 你有什么能耐?
甲 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乙 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甲 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
乙 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甲 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乙 我留神吧!告诉你呀!昨天晚上我发高烧啦!
甲 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乙 我高烧六十七度。
甲 我高烧九十四度。
乙 你也不怕烧死啊!”
甲 烧吧!
乙 烧的这厉害哟!手里摸个玉米粒儿,一张手成爆米花了。
甲 我烧的也太厉害啦。
乙 怎么啦?
甲 今天早晨出被窝一睁眼呢,那被子烧了四个大窟窿啊!
乙 你可太能烧啦!
甲 你也够能烧的啊。
乙 昨天晚上我请人吃饭啦!
甲 我昨天晚上也请人吃饭啦!
乙 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甲 来吧!
乙 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乙 啊?你够得着吗?
甲 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乙 像话吗?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少年老成。
甲 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成熟得过早。
乙 我十岁就考上大学啦。
甲 我九岁就大学毕业啦!
乙 我八岁就结婚啦!
甲 我七岁我们那孩子十三啦。
乙 好嘛!像话吗?
甲 反正吹牛也不上税不是,来吧!
乙 我跟你说呀,我六岁就长老人斑啦!
甲 我五岁就有抬头纹啦!
乙 我四岁就驼背啦。
甲 我三岁就留胡子啦!
乙 我两岁就谢顶啦!
甲 我刚生下来我退休啦!
乙 这不边儿啦!
甲 来吹呀,吹呀!
乙 跟你说呀,我这人可高。
甲 跟你说呀,我比你高得多。
乙 我两米六九。
甲 我三米六九。
乙 你有那么高吗?
甲 你有那么高吗?
乙 我热胀冷缩抽抽啦!
甲 我热胀冷缩胀出来啦。
乙 那你也没我高,我跟北京白塔一般高。
甲 我比白塔高一头。
乙 还是我高。
甲 我高。
乙 飞机从我腰中飞。
甲 卫星打我脚下过。
乙 我高。
甲 我高。
乙 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
甲 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乙 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甲 啊!
乙 那你的脸哪儿去啦?
甲 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乙 嗐!
回答者:李家思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12-24 01:39
上面的那位少了些台词
下面省略号是上面缺少的部分
相声《吹牛》文本
马季、赵炎表演
甲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乙 头一回。
甲 但是跟大家也是老朋友了。
乙 怎么呢?
甲 因为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我们。
乙 大家经常看我们的节目。
甲 就是没有面对面瞧见过。
乙 没有这样的机会。
甲 所以大家很有兴趣,想弄张票看一看:这马季长的什么模样啊?
乙 都挺关心的嘛。
甲 现在借这个机会,公开在这儿展览一下。
乙 啊?展览哪?
甲 欢迎参观,请勿拿走!
乙 哎!谁抱的动啊?
甲 前边都是表演的节目。
乙 对。
甲 咱们俩人呢,在这儿来个别开生面的节目。
乙 什么节目?
甲 咱们在这儿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乙 在哪儿?
甲 就在这舞台上。
乙 这舞台上能运动的开吗?
甲 咱不搞大型的比赛项目。
乙 那咱比赛什么呀?咱们下棋?
甲 下棋不行,下棋大家看不清楚。
乙 那,咱俩拔河。
甲 拔河是集体项目哇。
乙 那,咱俩拳击。
甲 拳击?咱俩谁打谁都不合适。
乙 那咱俩比赛什么呀?
甲 咱俩比赛吹牛吧。
乙 哎!吹牛?
甲 啊。
乙 说大话呀?
甲 哎,这是一种新兴的比赛项目,古今中外吹牛的人是大有人在呀。
乙 是吗?
甲 吹牛的方式还多种多样。
乙 都有怎么吹的?
甲 直截了当吹的、拐弯儿抹角吹的、互相对着吹的、捧着吹的、海阔天空吹的。
乙 嘿哟!花样还不少。
甲 咱们通过今天这场友谊比赛,把一个个吹牛的嘴脸勾划出来,推荐给大家。
乙 啊?
甲 您爱学哪样学哪样。
乙 有学这个的吗?
甲 咱们就是让大家看一看。
乙 可以。不过我在吹牛上可没什么经验呐。
甲 不要紧哪,一回生两回熟,熟中生巧哇。只要你不断地吹、经常地吹、刻苦地吹、用不了多久,你能吹出亚洲,走向世界。
乙 啊?我吹出亚洲啊?
甲 你应该有信心,你条件确实好哇!
乙 我什么条件好哇?
甲 脸皮比较厚实。
乙 哎……谁呀?
甲 怎么样?
乙 既然这样,我就吹吹试试。
甲 好,那我们吹牛比赛开始了。
乙 行,行。
甲 请大家都坐好了。在座的哪位,如果对吹牛有兴趣,我欢迎您上来咱一块儿吹。
乙 这队伍就别扩大啦。
甲 好,现在吹牛比赛开始,双方运动员入场。
乙 还有入场式?
甲 (学吹奏)
乙 这什么乐队呀?
甲 吹管乐伴奏。
乙 好嘛,全吹一块儿去了。
甲 首先,由队员赵炎开吹!
乙 好!我呀!
甲 啊?
乙 我还真没吹过这玩艺儿。
甲 要吹咱就卯足了劲儿吹。
乙 那当然了,咱还想破纪录哪。
甲 对。
乙 要想吹牛啊!
甲 嗯?
乙 在座的谁也不如我!
甲 这属于直截了当吹。
乙 我吹牛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甲 不简单呀!哈哈,吹了十几年啦?
乙 啊。
甲 我吹二十多年啦。
乙 他比我还厉害。我现在吹牛上可有绝招啊。
甲 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啊。
乙 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
甲 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
乙 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
甲 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
乙 嘿,你可太厉害啦。
甲 吹呀!
乙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甲 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门里出身。
乙 我们家是吹牛作坊。
甲 我们家是吹牛工厂。
乙 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
甲 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
乙 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
甲 我们……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乙 嗐!比不了。你可真能吹呀!
甲 吹呀!
乙 比不了!
甲 吹呀!开局你就失利啦!不行吧?咱再来。
乙 来。
甲 咱们换样吧。
乙 什么样?
甲 咱们绕着吹吧!
乙 什么叫绕着吹呀?
甲 你吹我,我吹你,吹来吹去,目的还是为了抬高自己。
乙 嗬!吹牛的名堂还真不少。
甲 吹牛人全是这样嘛!来,吹吧!
乙 哎哟!马季同志。您的相声说的太好啦。
甲 哪里哪里,赵炎同志!您的相声比我说的好啊。
乙 不行,不行,您可以称的上是名家高手,权威大师啊!
甲 不能这么说,您可以说是新星新秀、新的潮流的代表。
乙 哪里,哪里!您的相声是高雅而不粗俗哇。
甲 您的相声是幽默而又含蓄呀。
乙 您的相声真是脍炙人口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当代佼佼者。
乙 您的相声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
甲 您的相声可以说是世界幽默宝库里面的精品哪。
乙 您的相声让人是前仰后合呀!
甲 您的相声那真是山崩地裂啦!
乙 啊?要地震哪?您的相声社会作用太大了。
甲 您的相声社会效果极佳呀。
乙 上回东郊一个工厂着火啦,全城的消防队都去了,没救灭呀!没办法把您请去了,您站在那儿嘚啵嘚啵来段相声,眼看着那火苗子出溜出溜、吧叽就灭了。您这作用太大了。
甲 好,我这相声管救人哪。
乙 好哇。
甲 要说您的相声作用更大啦!
乙 怎么哪?
甲 西郊奶牛场那个牛哇,不下奶了。后来把您给找去了,你是风尘仆仆,不顾疲劳,对着奶牛您就吹上啦!
乙 吹上啦?
甲 您就说上啦!
乙 哎。
甲 说了一段相声,感动的那牛啊,顺着眼睛往外流牛奶呀!
乙 您瞧瞧!
甲 哗!……
乙 行啦!这儿开闸啦!您不光相声说的好哇!您那笔头子厉害呀!
甲 您那笔头子比我厉害多啦!
乙 昨天我听说:您一晚上写八篇文章啊。
甲 我听说昨晚上,您写了仨**剧本儿啊。
乙 您那国画也好哇!
甲 您的书法真是一绝呀!
乙 您的国画,荣宝斋都不敢公开出售哇。
甲 您的书法……海关都不让出口哇!
乙 那为什么呀?
甲 怕丢人哪!哈哈。
乙 像话吗?你不光文学上有所成就哇!您还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
甲 您……我还运动员哪?
乙 您瞧,您这体形,没怎么运动就先圆啦!运——动——“圆”。
甲 我什么运动员哪?
乙 您是体操运动员呢。
甲 对,我要不是体操运动员,我能有这线条吗?
乙 嘿!他还承认啦!
甲 对对!
乙 嘿哟!前些日子你编了套高难度的动作,什么童非、李宁,根本做不了哇。
甲 你怎么知道的?
乙 体育界这点事儿,能瞒得了我吗?
甲 您给大伙儿介绍介绍。
乙 说一说?
甲 啊。
乙 那套高难度的动作呀!那是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然后蹿到高低杠上,一个佳妮腾越,在单杠上来个单臂大回环,最后掉到地毯上,来个旋转七百二十度,然后从怀里头变出个大火盆来。
。。。。。。。。
甲 哎呀,你可太能吹啦!
乙 行行,你也太能吹呀!
甲 我吹不过你。
乙 怎么?
甲 你不愧是吹坛上的新秀。
乙 哪里,哪里!那我也比不了您这吹坛上的老将啊。
甲 哎,你是青出于吹胜于吹啦!
乙 哎!您是老将吹马,一个吹俩呀!
甲 不能这么说,您是长江后吹吹前吹啦!
乙 您是……?我都没词儿啦!
甲 又完了吧?
乙 再来,再来!
甲 还来呀,又换样啦。
乙 又换什么样啦?
甲 借吹啦!
乙 什么叫借吹呀?
甲 借别人的嘴吹嘘自己!
乙 好嘛!这名堂还真不少。
甲 来吧!
乙 要讲借吹呀,你马季可就不行啦!
甲 马季?
乙 啊。
甲 等会儿!马季来了吗?马季在哪儿呢?找找!马季也来啦?
乙 嘿!这位吹牛吹的,连自己都找不着啦!你不是马季吗?
甲 不,我不是马季。
乙 你是谁呀?
甲 我不值一提。
乙 你是哪位?
甲 我是小小的“赵炎”。
乙 嘿,“赵炎”就小小的呀?那你是“赵炎”,我哪儿去啦?
甲 我哪知道?
乙 我是谁呀?
甲 哎哟!你就是德高望重的马老先生。
乙 好嘛!我俩换个啦!
甲 哎呀,马老先生真是了不起呀。你是博学多才。您称为活的百科全书。马老先生!
乙 这位借别人的嘴吹自己呀!不行,不行,我“马季”比你“赵炎”可差远啦。你“赵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啊。
甲 不能那么说。我小小的“赵炎”见了您是小巫见大巫啦。
乙 哪里,哪里!我“马季”见到您退避三舍呀!
。。。。。。。。
甲 怎么样?又完了吧?又不行啦!
乙 再来呀。
甲 这回咱们海阔天空吹。
乙 海阔天空?
甲 想吹什么,吹什么。
乙 来吧。
甲 你来吧。
乙 告诉你呀!我这个人能耐太大啦!
甲 有什么能耐?
乙 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能耐大。
甲 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乙 你有什么能耐?
甲 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乙 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甲 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
乙 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甲 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乙 我留神吧!告诉你呀!昨天晚上我发高烧啦!
甲 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乙 我高烧六十七度。
甲 我高烧九十四度。
乙 你也不怕烧死啊!”
甲 烧吧!
乙 烧的这厉害哟!手里摸个玉米粒儿,一张手成爆米花了。
甲 我烧的也太厉害啦。
乙 怎么啦?
甲 今天早晨出被窝一睁眼呢,那被子烧了四个大窟窿啊!
乙 你可太能烧啦!
甲 你也够能烧的啊。
乙 昨天晚上我请人吃饭啦!
甲 我昨天晚上也请人吃饭啦!
乙 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甲 来吧!
乙 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
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乙 啊?你够得着吗?
甲 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乙 像话吗?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少年老成。
甲 我告诉你呀,我这个人成熟得过早。
乙 我十岁就考上大学啦。
甲 我九岁就大学毕业啦!
乙 我八岁就结婚啦!
甲 我七岁我们那孩子十三啦。
乙 好嘛!像话吗?
甲 反正吹牛也不上税不是,来吧!
乙 我跟你说呀,我六岁就长老人斑啦!
甲 我五岁就有抬头纹啦!
乙 我四岁就驼背啦。
甲 我三岁就留胡子啦!
乙 我两岁就谢顶啦!
甲 我刚生下来我退休啦!
乙 这不边儿啦!
甲 来吹呀,吹呀!
乙 跟你说呀,我这人可高。
甲 跟你说呀,我比你高得多。
乙 我两米六九。
甲 我三米六九。
乙 你有那么高吗?
甲 你有那么高吗?
乙 我热胀冷缩抽抽啦!
甲 我热胀冷缩胀出来啦。
乙 那你也没我高,我跟北京白塔一般高。
甲 我比白塔高一头。
乙 还是我高。
甲 我高。
乙 飞机从我腰中飞。
甲 卫星打我脚下过。
乙 我高。
甲 我高。
乙 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不能再高啦!
甲 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乙 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甲 啊!
乙 那你的脸哪儿去啦?
甲 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乙 嗐!
三凤桥酱排骨属于哪里的特产
三凤桥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从问世到现在已有近140年历史,为无锡著名的三大特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前后),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庄(三凤桥肉庄的前身)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改进,味道得到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
作为无锡地区的三大特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百余年风雨而不衰。三凤桥酱排骨是用猪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种天然香料,运用独特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滋味醇真,甜咸适中。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戏剧家周贻白食用了三凤桥肉骨头后,大快朵颐,赋诗一首“三凤桥边肉骨头,朵颐足快老饕流;味同鸡肋咀嚼,莫负樽中绿蚁浮。”据了解,在台北市也有无锡的肉骨头出售,但由于用料、水质不同,以及方法未得真传,口味远不如三凤桥酱排骨。从当年至今,三凤桥酱骨的传人已是五代了。
关于三凤桥酱排骨,有这么一个传说
无锡城内有座大石桥,桥墩下河滩上,很多年以前,不知谁丢了只破石臼在那里。年长日久,破石臼里积满了垃圾、长满了青苔.有一天,有个江西人摇船到江南来寻宝。小船在桥下,江西人无意中发现了那只破石臼,横看竖看、左看右看,不禁失声惊呼起来:“有缘千里来相会,宝贝滚到眼前来。”他连忙上了岸。
桥边有个豆腐店,老夫妻两个做做小生意勉强度日。那个江西人寻上门来,一脚踏进店堂,就问老老:“老伯伯,桥墩下那只破石臼是啥人家的?”老老见问的是那个破,感到奇怪,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声:“这还是我太公那一辈丢在那里的哪。”江西人二话没说,忙拿出两块银子朝桌子上一放,朝老老连连点头:“好好好!我出五百两纹银买你家这个破石臼,今天先付十两作定金,十天后我带足银子来取货。”老老听了吓一跳,一个没人要的破石臼值这么多钱,真是天上落下来的财饷!便一口答应了。江西人乐滋滋地走开了。
老夫妻俩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想想人家出这么多的银子,也该把破石臼收拾一番才对。老夫妻俩下到河滩,哼哼哈哈把石臼里的垃圾扔进河里,又用洗帚把石臼里里外外刷了个干干净净,然后请了几个后生家,七手八脚把石臼抬回家。
过了十来天,江西人急忙来到豆腐店,老夫妻俩笑眯眯地把他迎进店里。江西人着急地问:“石臼呢?”老老说:“客人别急,石臼在房里,我已把它洗干净了。江西人一听,心里暗暗叫苦,进房中一看,连连叹息,说道:“你们......嘿!这破石臼我不买了,那十两定金也还给我吧。”老夫妻俩莫名其妙,忙问其中缘故。
原来这破石臼并不是什么宝,真正的宝贝是石臼里的那堆垃圾。俗语说“千年难逢天开眼”,有回,老天真的开了眼。天光闪闪,彩云飘飘,三只仙凤下到凡间,飞到江南变成三只小鸟,竟在这破石臼里宿过一宵,并在里面掉了些羽毛屑屑。要知道,这仙凤的羽毛本是无价之宝,放到水里,水清又净,放到菜里,鲜美无比。如今,石臼里的垃圾都扔掉了,夹杂在里面的宝贝被扔得一干二净,剩下的那只光打光的破,屁个钱也不值。
老夫妻俩听清来龙去脉后悔莫及,只好把十两定金还给人家,老头想得开,回头对老太说:“算了吧,你去买两斤肉骨头来烧烧,让我喝两盅,解解烦。”
老太买回肉骨头,见铁锅已生了锈,说拿洗帚把锅刷了一遍,烧火煮起肉骨头来。只一炷香功夫,满里飘起一阵肉香,香得特别,香得出奇!连门口过路人的鼻子都吸引住,探头朝屋里看个不完。隔一会儿,肉骨头盛在青花碗里,老头夹起一块,嘴巴一沾,啧啧,活了一世还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肉骨头哩!忙问:“老太婆,你用啥佐料烧的呀?”老太太也奇怪,尝了一口,果然味道不一般。她细想想,心里明白了:刚才煮肉以前,是用那把刷过破石臼的洗帚刷过锅的呀!想心是宝气带到锅里了吧。
老太和老老一合计,忙把锅里剩下的肉骨头汁留着,下一次煮肉时添在汤里。以后,每回煮,每回留,每回煮出的肉骨头味香的出奇,鲜美无比。后来,夫妻俩干脆关了豆腐店开起了酱排骨肉店,说是在清朝已有名的现门莫家饭店产前身。至于那座大石桥,也改名为三凤桥,提到三凤桥,人们说会想起吃肉骨头。
再说,那石臼里的垃圾连同仙凤羽毛屑屑,扔在河里流出西水关,流进太湖,无怪太湖水年年月月总是分外清澈明净。
求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70篇 翻译
1.宜兴义牛
义牛就是宜兴桐棺山农民吴孝先家的水牯牛。它有力气而且也有美德,每天耕山地二十亩,即使饿了,也不吃田里的庄稼苗。吴孝先把这头牛当作宝贝,让自己十三岁的儿子希年来放养它。(有一天)希年跨坐在牛背上,任凭牛去它要去的地方。牛正在涧边吃草,忽然一头老虎从牛背后的山林中走出来,心里想要攫取希年。牛知道老虎的意图,立即调转身子转向老虎,慢慢前行吃草。希年很害怕,伏在牛背上不敢动。老虎见牛过来,就蹲着来等待它,意思是等牛靠近自己就去攫取它背上的小孩儿。牛将要靠近老虎,就立刻狂奔着上前,用大力撞牛。老虎正垂诞牛背上的小孩儿,来不及躲避,被撞倒仰面倒在狭窄的山涧中,不能翻转。水遮盖浸没了老虎的脑袋,老虎就死了。希年赶着牛回家,(把这件事)禀告了父亲,父亲招集众人抬着老虎回来,煮着吃了。
另一日,吴孝先和邻居王佛生争水,王佛生富有而残暴,向来被乡里人怨恨,于是乡人都不公正的对待这件事,而袒护吴孝先。王佛生更加愤怒,领养他儿子打死了吴孝先。希年到官府去打官司。王佛生用重金贿赂县令,于是县令反而杖责希年。希年被打死在廷杖下,没有别的可以为他辩白冤屈的叔伯或兄弟。吴孝先的妻子周氏,每天在牛的面前哭泣,并且告诉牛说:“先前幸亏借助你,我儿才能够免于被老虎吃掉。现在他们父子都死在仇人手里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谁来为我洗刷仇恨呢?”牛听了,大怒,抖抖身子长声鸣叫,飞奔至王佛生家。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请客畅饮,牛径直登上他家厅堂,竟然用角去顶王佛生,王佛生被抵死;牛又去顶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也被顶死了。有拿着杆和牛打斗的客人,都被牛伤了。邻里的百姓急忙去禀报县令,县令听到这件事,吓死了。
补充练习:
2、古人患鼠
甲
越西有个独居的男子,把茅草编结起来作房子,努力耕种来获得食物;日子久了,豆子、谷子、食盐、乳酪,都不依赖别人(供给)。(他家)曾闹鼠灾,(老鼠)白天就成群结队的(在屋子里)穿行,到了夜里就又叫又咬直到天亮,男子(对此)积了一肚子怨气。一天,(男子)带着酒意回家,刚刚靠近枕头,老鼠就百般的让(他)恼怒,(闹得他)眼睛都不能闭。男子发火了,拿着火把四处烧老鼠,老鼠死了房子也被烧毁了。第二天(男子)酒醒了,茫茫然不知道到哪儿去。
乙
赵国有个人家里闹鼠灾,他就从中山讨要一只猫。中山的人(就)给了他猫,这猫非常善于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被捉完了但鸡也被弄死完了。这人的儿子对此很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道理就不是你所能懂得的了。我家的祸患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它)就偷吃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洞穿我们的墙壁,弄坏我们的用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还要有害吗?没有鸡,我们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哪,为何要赶走这只猫呢?”
3.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注子年属鼠、丑年属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4.段太尉平乱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仪第三于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而遭,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卜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 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注:突出了他凛然正气大智大勇
5
6.为官不置华宅
长孙道生清廉节俭,虽然身居三司这样的官职,可是从不穿着华丽的服饰,不吃多样的菜肴,一张熊皮做的马鞍,几十年不换新的。当时人把他比做晏婴。(道生的)住房十分简陋,他奉命出征北寇后,家里的小辈们修理更新,建起了厅堂和四周的廊屋。道生回家(见到了),就叹息地说:“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没有消灭,就不应该只顾自己的家。今天强大的敌人还游荡在沙漠北面,我怎能安居在华美的家宅里呢?”于是严厉地责备小辈们,要他们把已建的堂庑拆掉。
李义琰的房宅没有专门的卧室,他的弟弟李义琎因此为他买进堂梁(准备修府第)。义琰说:“皇上任用我做国相,我觉得很惭愧,怎么能再去营建豪华的宅第,更快的招来祸端哪。”李义琎说道:“凡是当丞相太尉之职的,几乎都喜欢豪宅阔第,大哥你现在官位这么高,怎么可能将你赶下来?”李义琰道:“事情不可能总是称心如意,东西也不会两头都兴旺。已经身处高贵机枢官位,如果再大修宅第,要是没有好的名声和品德,必定会受累遭殃。”一直都不答应。后来梁木腐朽坏了便扔掉了。
《封氏闻见》记述道:“李义琰的宅第特别狭小,虽然他高居相位,在官任上很清廉节俭,最后竟然死在只有丈宽的窄小房子内。唐高宗听说这事后而呲嗟感叹,特地下敕令工匠制作大堂来安置李义琰的灵座牌位供人拜祭。
7. 刘羽冲泥古不化
刘羽冲,他的名字遗失了,他是沧州人。他去世的高祖刘厚道士,大多时间跟人以诗互相赠答。他性情孤僻,喜欢讲古代规章制度,实在是迂腐,行不同通。刘羽冲曾经请董天士作画,请刘厚道士题诗。他屋内有一幅画《秋林读书》,上面题诗是:“兀坐(独自静坐)秋树根,块然(孤寂)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面目)。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大概是规劝他的。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被淹死了而成为鱼食。
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出现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
阿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9. 雷州盗记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东陵生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11.以工代赈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12.韩凭夫妇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安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衷,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13.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一天说书一回,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贴、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象要崩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哈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会惊叹得咬舌死去呢!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灵利,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声价正好相等。
14.丁一士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气的终因力气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17.崇明老人记
崇明县有个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九十七岁了。这老人四个儿子,因壮年时家境贫困,所以卖去了儿子来活命,四个儿子都做了有钱人家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了,都能自立,个人赎出了身子,娶好了媳妇,便一同居住着供养父母。他们居住在县衙门的西面,房屋共五间:最大的开花布店,第二个开布店,第三个开腌腊店,第四个开南北杂货店,四个铺子并列着。当中一间,是进出的地方。四个儿子奉养父母,极尽孝道。最初打算每一月一轮,轮流着供养膳食。媳妇们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如果一月一轮,那必须经过三个月,才可以再服侍他们,未免太疏远了。”后来,想每天一家轮流着。媳妇们又说:“公公婆婆老了!如果一天一轮,必须三天后才可再服侍他们,也觉疏远了。”于是限定一餐轮流一家。譬如早饭在大儿子家吃,那中午在二儿子家吃,晚饭在三儿子家吃,明天的早饭便在四儿子家吃,这样轮流着。如果逢到五和十那天,那就四个儿子一同把酒食放在中堂上,父母向南坐,东面是四个儿子和许多孙子坐,西面四个媳妇和孙子媳妇坐,依据长辈小辈的辈分,分左右坐定,然后逐一个人劝酒祝寿,这样已成了习惯了。
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口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缺少了钱,儿子们便私自补足,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私自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老人自己也不知道的,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
老人夫妇俩至今还很健康。他的大儿子已经七十七岁了,其他三个儿子也头发半白了,孙子和曾孙共有二十多人。崇明总兵刘兆,把一副对联表彰在他家门上道:“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确是实在的事。所以用笔记了下来,告诉给做儿女的人
19.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
20.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只找到这么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