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金价暴跌原因_俄罗斯金条
1.1929 经济危机 黄金的价格如何
2.黄金价格的问题
3.辛丑条约的执行情况
4.黄金基本面分析
1929 经济危机 黄金的价格如何
1.进入19世纪初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加拿现了丰富的金矿,使黄金生产力迅速发展。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产量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了一个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具有如下特点:(1)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汇票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大部分是黄金,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2)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当外汇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外流时,如果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减少,会导致货币供给紧缩的效应,进而使物价下降,这将会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单键能力并抑制进口;同时紧缩也会使利率上扬,引起资本流入。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亦然。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但实际上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金本位制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受到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于国际收支也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同时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处,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它往往使—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出还是流入,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的流出,即使对外贸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取紧缩政策;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取膨胀政策的情况。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一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而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2. 布雷顿森林系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价),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即它在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出,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成为国际储备。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如果美元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竞争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 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基金;设立特别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3. 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现在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3.4万吨的黄金储备。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客观的评价是:在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性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黄金价格的问题
黄金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在众多商品中游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黄金作为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可以购买任何商品.黄金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和容易分割久蒇不坏的自然属性,是最好的货币材料.黄金不仅本身有价值,而且充当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等五大职能.黄金是财富的化身和代表.黄金作为货币,它的价格也是由自身的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黄金是稀有金属,生产黄金要耗费大量的人类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所以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相对稳定,尤其是在实行金本位的时候更是如此.现在世界各国虽然不以黄金为唯一储备,但都还储备黄金.纸币是代表黄金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发行量若超过或少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或升值,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这就是所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国际上的价格是以美元/盎司来计算的,1盎司=31.1035克,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是按美元价格÷31.103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克。你所看到的国际价格可能是错误的。可能到://.go24k上面查看一些价格。网上收购的黄金都是以为参考,然后按成色来定价格的。
参考资料:
1.进入19世纪初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加拿现了丰富的金矿,使黄金生产力迅速发展。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产量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了一个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具有如下特点:(1)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汇票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大部分是黄金,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2)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当外汇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外流时,如果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减少,会导致货币供给紧缩的效应,进而使物价下降,这将会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单键能力并抑制进口;同时紧缩也会使利率上扬,引起资本流入。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亦然。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但实际上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金本位制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受到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于国际收支也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同时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处,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它往往使—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出还是流入,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的流出,即使对外贸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取紧缩政策;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取膨胀政策的情况。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一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而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2. 布雷顿森林系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价),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即它在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出,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成为国际储备。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如果美元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竞争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 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基金;设立特别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3. 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现在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3.4万吨的黄金储备。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客观的评价是:在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性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辛丑条约的执行情况
《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条约签字以后,清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这笔巨款还款方法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
1.债券:由清发出五种债券,按分摊数额交给各国收执,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帝国主义遂将各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也划归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税务司管理。
2.额外款:"镑亏借款"。《辛丑条约》规定,赔款数目虽按银两计算,因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用金,还须按照白银市价折合为金币,这样亏损很大,这种亏损称为"镑亏"(以英国货币金镑为代表)。清为筹付这笔额外支出,1905年4月又向汇丰银行订借英金一百万镑,借款利息五厘,期限20年。
3.庚款办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庚子赔款"对中国进行精神、文化侵略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国从事传教、经商30余年的史密斯,曾于1906年向建议"退还庚款"来培植中国学生。19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用"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的提案,1909年付诸实施。从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办起了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这笔巨款到底还完了没有?
没有还完,主要原因有:
1.一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美、英、日、荷四国部分的庚款余额则改订偿付办法。
2.抗日战争影响: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停止对日赔款。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冲突尖锐化,中国也无力赔款。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至此,中国共赔款白银已近6.532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
黄金基本面分析
目录: 1.黄金供求分析 2.美元与黄金 3.通货膨胀与预期年化利率 4.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黄金供求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供给: 金矿开: a.全世界近几年每年金矿开量约2500吨左右,每年产量变动平稳. b.全球已探明未开的黄金储量约7万吨.只可供开25年. c.南非,美国等主要产金国产量下降, 勘探大型金矿可能小 d.开一大型金矿正常程序一般需要7-10年时间. e.1980年后长期跌势中,开投入支出不断减少 对价格的影响:金矿开受本身行业特性限制,对价格的敏感度低,价格的大幅上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映到产量增加。 例子:19-1980年金价爆涨,最高至850美元,但金矿开量直到1981年都无重大改变,到了1983年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世界黄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19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黄金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21世纪以来世界黄金产量平均稳定在2600吨左右。 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在下降。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成本高。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比较稳定。 据科学家推断,地壳中的黄金大约有60万亿吨,人均1万多吨。但是,到为止,世界现查明的黄金量仅为8.9万吨,储量基础为7.7万吨,储量为4.8万吨。截止2005年,人类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地球上的黄金分布很不均匀,虽然,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金,但是各国产黄金产量差异很大,各地产量却颇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产金国依次为: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秘鲁、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布亚新几_亚。其中中国黄金产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亚及美国产量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国的产金量也达到8.6%。 世界每年矿产黄金2600吨左右,但是能达到这个产量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不断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19世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由于19纪一系列黄金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叶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 19世纪开创黄金生产新纪元的是俄国在18世纪中期乌拉尔山东坡岩金矿的发现,这个发现使俄国金业开始复苏,不过当时产量不很高,40年后仅生产了2.6吨黄金,但这使沙皇看到了希望,从而加强了金矿勘探工作,在这之后的70年里,俄国又发现并开了许多金矿,到1840年俄国的黄金年产量已经达到43.5吨,到1847年俄国黄金年产量占全世界年总产量的60%。但是俄国人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同以后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所取得的收获相比却有些相形见绌了。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黄金,很快就有数千人汇集在此处寻找金矿,第一年就生产了25万美元的黄金,第二年就增加了40倍,之后黄金产量逐年提高,到了1852年产量达到77吨,1853年达到93吨。 美国发现黄金3年后的1851年,在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黄金,澳大利亚黄金产量也开始快速提高,1852年澳大利亚产金26.4吨,1853年年产金达到70吨。 之后是南非在1886年发现黄金,1887年南非的黄金产量仅有1.2吨,5年后增加了25倍,达到30吨,1898年达到120吨,居世界第一。一直到现在,南非总计生产了数千年来全世界矿产黄金总量的40%。 赶上19世纪黄金生产力展末班车的是加拿大。1896年两个探金者亨德森和卡马克在捕捞大马哈鱼时,在克朗代克发现了黄金,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城市——道森市,这一地区的黄金一直开到1966年。 总结19世纪世界黄金生产历史,可以看出:18世纪的100年间全世界共生产黄金不足200吨,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也就是说,19世纪后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产金200吨。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 19世纪形成的世界黄金生产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续至今,19世纪形成的产金大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出国。自1980年以来,南非的产金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产金量仍居世界各国第一位;美国的产金量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特别是自80年代后期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亚的产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产金量趋于稳定,变化不大。全球主要产金国有: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不过,百年来世界黄金生产格局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美国、非洲黄金产量下降的同时,南美的秘鲁、阿根廷以及东南亚的黄金产量在显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黄金产量已占到全球的14%。 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的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却在下降,特别是南非,其2005年的产量下降了15%,仅为300吨左右,这将使得全球的黄金产量难有提高。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成本高,如果在一个地方勘探出黄金,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7-10年才能生产出黄金来,因为光地质探矿就需要2~3年,然后再做工程,开矿石,再冶炼,最快也要4~5年。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会比较稳定。 目录: 1.黄金供求分析 2.美元与黄金 3.通货膨胀与预期年化利率 4.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美元与黄金 美元对黄金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标价货币,因而与金价呈现负相关.设金价本身价值未有变动,美元下跌,那金价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上涨.另一个方面是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投资工具.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金价的不断上涨,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美元连续三年的大幅下跌。 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统计来看,美元与黄金保持的大概80%的负相关关系,而从近十年的数据中,如下图,1995-2003年美元与黄金相关性的示意图,美元与黄金的关系越来越趋近于—1%。因此,我们在分析金价走势时,美元汇率的变动是一重要的参考。 美元指数: 通常我们分析美元走势的工具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美元指数期货的计算原则是以全球各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量为基础,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出美元的整体强弱程度,以100为强弱分界线。在1999年1月1日欧元后,这个期货合约的标的物进行了调整,从十个国家减少为六个国家,欧元也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权重最大的货币,其所占权重达到了57.6%,因此,欧元的波动对于美元指数的强弱影响最大。 美元指数权重: 欧元57.6 日元13.6 英镑11.9 加拿大元9.1 瑞典克朗4.2 瑞士法郎3.6 美元指数USDX是参照13年3月六种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几何平均加权值来计算的。以100.00为基准来衡量其价值。105.50的报价是指从13年3月以来,其价值上升了5.50%。 13年3月被选作参照点是因为当时是外汇市场转折的历史性时刻。从那时主要的贸易国容许本国货币自由地与另一国货币进行浮动报价。该协定是在华盛顿的史密斯索尼安学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达成的,象征着自由贸易理论家的胜利。史密斯索尼安协议(Smithsonianagreement)代替了大约25年前的在新汉普郡(NewHampshire)布雷顿森林(BrettonWoods)达成的并不成功的固定汇率体制。 当前的USDX水准反映了美元相对于13年基准点的平均值。到现在为止,美元指数曾高涨到过165个点,也低至过80点以下。该变化特性被广泛地在数量和变化率上同期货股票指数作比较。 下图即为美元指数和纽约期货黄金价格的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二者的负相关关系。 目录: 1.黄金供求分析 2.美元与黄金 3.通货膨胀与预期年化利率 4.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通货膨胀与预期年化利率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货币,黄金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其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而其本身的价值微乎其微。在极端情况下,货币会等同于纸,但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因此,可以说黄金可以作为价值永恒的代表。这一意义最明显的体现即是黄金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投资价值——纸币等会因通胀而贬值,而黄金确不会。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为例,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这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而数百年前几十英镑可以买套西装,但现在只能买只袖子了。因此,在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胀横行的年代,黄金就会因其对抗通胀的特性而备受投资者青睐。 对金价有重要影响的是扣除通胀后的实际预期年化利率水平,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预期年化利率是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实际预期年化利率为负的时期,人们更愿意持有黄金。 例子: 实际预期年化利率=名义预期年化利率-通货膨胀率。设通货膨胀率=4%, 银行名义存款预期年化利率=3%, 实际预期年化利率=-1%, 100元存款一年后本息共计104元。104元 ?目录: 1.黄金供求分析 2.美元与黄金 3.通货膨胀与预期年化利率 4.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基本分析的不足与限制 投资者在进行黄金买卖之前,第一步要进行的就是基本面的分析。如缺乏基本分析,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知道市场的现状,了解不到金市是处于收缩还是还会有所增长;市场状况是否过热;现在应该入市还是离市;投资的资金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市场趋向如何,所有这一切的基本因素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但是黄金的基本分析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产金国家的资料难以获得或时间滞后 部分产金国家,并不情愿向国际公布产金数字,或者数字的公布有一定的滞后期,的数字只能是估计得来。所以当这些国家在套取外汇时,其市场的黄金数量,完全可能使市场产生震荡。基本分析在这方面的资料上,就显得有些不全面。 公开市场,需求数字很难精确 黄金供应的数字,只需要将主要产金国家的每年产量相加,便可获得较为有效的数字。。但是,需求方面数字的获得就较为困难。比如有的企业会将金币进行熔化,用于工业生产,从而使需求的数字含有重复计算的因素。所以,不可能用精确的数字来进行基本面的分析。 不能告诉我们入市的时机 我们经过基本面的分析以后,都知道金价是在大牛市阶段。但是哪一天介入呢?现在做多,可能后天价格就会低得更多。等到下星期再买,可能现在就是最低价。因此,基本面分析只能告诉我门黄金价格的大势所趋,而根本不能向我们提供入市的最佳时机。 捕捉不到的峰顶和谷底 即使是再大牛市阶段,金价也会有起有落。如可以把握每一浪的走势,在高处吸纳、在低处沽出,获得的利润必然要比简单持有高得多。而基本分析,恰恰不能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基于基本分析只能分析市场的大势所趋,而不能解答市价起起落落的原因。因此除了在黄金买卖中要进行基本分析以外,还要通过技术分析来进行补充。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