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知道 花生油 和 棕榈油 的营养价值和两者间的比较

2.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是怎么生产的

3.米跟油的问题

我想知道 花生油 和 棕榈油 的营养价值和两者间的比较

泰香纯花生食用调和油价格_泰香纯玉米油什么价位

1. 按新国家标准分:一级油、二级油、三级油、四级油。

调和油不是油的等级,它通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和而成的。各企业生产的调和油多是执行其各自的企业标准,用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和花生油、芝麻油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制成的。

2. 按油的品种分:

1、动物油脂

2、植物油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籽油等。

3. 按脂肪酸类别分:

1、饱和脂肪酸类油脂:动物油脂;

2、单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菜籽油、橄榄油等;

3、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油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4. 精炼油/精制油、高烹油、色拉油、调和油有何区别?

精练油/精制油是一个习惯性说法,国家并无明确规定,通常说的精炼油/精制油介于一级油和高烹油之间、质量不够稳定。

高烹油和色拉油是在二级油、一级油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而得的。相比较来讲,色拉油比高烹油要高级一些。色拉油的烟点要高于高烹油,色拉油颜色略浅,气味更好,在0度以下冷却5.5小时不凝固。

调和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根据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油种,现在市场上的调和油大多由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添加花生油、芝麻油调配成,不仅香味好,而且营养较为全面。

5、哪种油脂具有多种营养功能?

油脂中具有多种营养功能的是食用调和油。调和油顾名思义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品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调配而成的。常见的调和油由菜籽色拉油、大豆色拉油、花生油、芝麻油三种油按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能够扬长避短,保持营养和必须的脂肪酸,从而有利于健康。在口感上具有香醇可口的气味和滋味,具有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复合香气,绝无菜籽油的气味,可增进食欲。

6、从健康角度出发,如何选择适宜的食用油?

营养保健专家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红花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适量(每日1-3汤匙)食用,对心脏病患者有益,但食用过量却可导致某些癌症及胆结石。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容易遭受氧化破坏,而可能成为某些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的诱因。

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茶籽油,多作烹饪用油,其中,以橄榄油为最好,它不但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可增加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

7、食用油是否越清澈越好?

很多人吃油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越清澈的油品质越高,越益于人体健康。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食用油精炼的程度越高就越呈现清澈透亮,但在精炼的脱胶、脱酸、脱溶等过程中,在脱去损害健康的杂质如黄曲霉素等的同时,油中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等成份也被除掉了。如果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脱去,此时的精炼油就如同蒸馏过的纯净水一样,不再向人体提供任何营养成份。福临门精炼食用油工艺采用长混技术,经过八脱精炼的油品,能全面地脱去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同时有效地保存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

8、同一规格油品的液面高度为何有所不同?

造成灌装油液位线不一致的原因有三:

①包装容器的容积有差异:如PET瓶,其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发生容积变小的现象,故先生产的瓶与后生产的瓶容积不一样;

②油品温度:温度对油的体积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油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温度越高,油的密度越小,相应体积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冬天生产出的油与夏天生产的油液位线肯定不同。

③灌装精度:由于连续生产,不同瓶的油由不同的灌装头灌装。而不同的灌装头有着不同的灌装精度。

---------------------------------------

补充知识:

什么是油脂?油脂对人体有何作用?

油脂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其化学组成为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它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自然界的三大营养成份。

人体摄入油脂有四大作用:

1.为人体提供热量;

2.提供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须从植物油脂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3.供给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

4.提供食品风味和制作功能(烘焙用油、麻油香味等)。

最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少,临近年关,很多人更是选择用食用油作为礼品,很多高档食用油在市场也非常走俏,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名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挑选食油的时候一定要多些心眼,因为,有关食用油掺假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日前,家住永安里的孙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刚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花生油,买回家后发现,在摄氏15℃左右的情况下花生油就出现了凝结现象。张女士很不解,在这样的温度下,花生油应该不会凝结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纯正花生油、棕榈油、大豆色拉油出现凝结的最低温度分别为10℃、20℃和0℃。在15℃左右出现凝结的花生油,可能掺了棕榈油,在8℃左右出现凝结的花生油,可能掺了大豆油。眼下,往花生油里掺杂棕榈油是花生油掺杂使假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棕榈油无色无味,将棕榈油掺入花生油后,基本上不会改变花生油原本的香味。再就是棕榈油成本低。记者采访得知,棕榈油和花生油价格差较大,但棕榈油有个致命的特点,就是凝点比较高,而正常的花生油凝点则较低。因此在气温降至18℃左右就出现凝固现象的花生油,很容易暴露出掺杂棕榈油的秘密。

消费提示

如何鉴别掺假油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薛雅琳表示,消费者在家里鉴别掺假油的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闻气味,用一根筷子或小勺,点一到两滴油放置手心,搓至手心发热,拿到鼻前闻,就可以闻出浓郁的花生香味,而掺入香精的花生油开始有微微的花生香味,但随着再次揉搓,花生香味会越来越淡。掺入大豆油和棕榈油的花生油,可以用第二种冷冻法鉴别,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左右,将油放进去10分钟,纯正花生油会有一半开始凝固,掺有大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几乎只有底部微微凝固。

另外,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花生油首先应查看商品标签,真正花生油的配料表中应该只有“花生”,同时也应注意采用的生产工艺。如果花生油放置久了,香味就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同时酸值也会上升、过氧化物增多、口感变差,营养成分遭到破坏。此外,如果把几种“花生油”放进锅内加热,最先起烟的花生油肯定质量最差。高品质的花生油随着温度的升高,色泽基本没有变化,高温后的口感依然香滑醇厚。

消费前沿

时尚高档油主打精致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讲究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米要吃东北米、泰国米,菜要选绿色无公害,而增加美味体验的食用油,也诞生出了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一系列高档健康品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健康消费观念已经形成,消费者普遍从吃得好,转向要求吃得精、吃得有品位。

连续六年获得美国《读者文摘》“亚洲超级品牌”称号的刀唛食用油,占据着香港将近40%的市场份额,其所在的香港南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档食用油的走俏有它内在的原因,其中,品质上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原因。比如,目前的很多高档油为确保产品的原料新鲜、口味纯正、品质优异,选料、炼油、生产、包装等过程均按照ISO9001、HACCP质量体系要求,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免检产品称号。

以刀唛的橄榄油为例,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都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在当地收购优质原料,以传统冷榨工艺,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压榨出纯天然果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橄榄油天然营养成分。

另外,时尚的包装也是送礼用食用油的一个卖点。记者在一家商场看到,很多礼品装的食用油的瓶形设计就很有特色,脱离了大多品牌的塑料方桶+纸标签形式,如多力的一款橄榄油也采用很时尚化的设计,瓶身修长流畅。刀唛也独家采用扁圆形金盖瓶,标签采用专色印刷收缩膜,侧面人性化设计的提手,让女性使用起来方便省力,而一位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偏向于购买那些设计精美、造型独特的食用油,感觉送礼很有档次。

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是怎么生产的

米糠油254°C茶油252°C菜籽油高油酸246°C---八成成油温240°C,以上为油炸温度,以下为炒菜温度。---我是油炸的分割线---菜籽油精制240°C菜籽油压榨240°C橄榄油果渣油238°C棕榈油235°C玉米油精制232°C花生油精制232°C麻油半精制232°C大豆油精制232°C葵花籽油精制232°C---7成油温210°C,以上温度为炒菜干煸爆炒温度。---我是炒菜的分割线---葡萄籽油216°C橄榄油特级初榨191°C猪油182°C黄油177°C麻油未精制即小磨香油165°C玉米油未精制160°C花生油未精制160°C大豆油未精制160°C---4成油温120°C,滑炒温度(滑油)。亚麻籽油未精制107°C葵花籽油未精制107°C以@杨春燕的图做个常用油发烟点排序。各种用油一目了然。大概分成三档,适合油炸,适合炒菜,适合凉拌。油温几成通常被称为"几成热"每成热约为30度左右,并不是说某个油达不到这个油温,只是它一边升温一边在用力冒烟。经过工业精制的油,基本都能达到232°C,满足中餐一般的使用。油的制法大概分压榨和浸出,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经过再精炼的,其实两者就差不多了。有些人觉得压榨的香,我觉得差不多。既然说菜和油搭配的话,不同的还是有特定搭配的。随便说一下。菜籽油/花生油240°C:菜籽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菜油,舌尖中国二心传里面的菜油就是徽州木榨。我国是菜籽油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1999年前市场份额40%,目前是20%左右。油菜主要分夏播和冬播,顺带一提芥花籽油canola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菜油黄澄澄的,香气特别强,我国顾客特别喜欢菜油这个风味,而精炼过这个味道就消失很多。导致国内市场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是,乡村粗榨的低等级菜籽油的每年出货量,比高等级精炼菜籽油要大得多。花生油和菜籽油、芝麻油类似,特别香。油品好,不饱和脂肪酸高。炸东西也挺好,就是较贵。很想提一下X花的营销真是很厉害,特别的花生香(直观的商品特色)、国宴用油(专家效应)、强调压榨非转(当代食品安全痛点),完全抓住了家里老头老太的心。(和油品厂商无利益相关。单纯一说。)四川辣椒红油必须用菜籽油炸或者花生油炸。豆瓣老油最好也是菜籽油。四川火锅红油一半是菜籽油(清油火锅),一半是牛油制作(牛油火锅,也有叫老油的)。舌尖中国也说了徽州臭豆腐要用菜油才好吃。炒青菜用菜籽油也特别好,好吃的菜包子里都是菜油。既然是烟点高,油炸是不错的选择。江浙沪名小吃萝卜丝饼不用豆油用菜籽油炸,好吃的没魂。我吃过以苏州黎里为佳(夏天没有,夏天只有油墩)。↑没找到我自己吃的用菜油炸的照片,菜油炸的更加金黄。找的图。今年冬天我去吃一下。↑再放一张菜油炸油墩。特别烫,但真挺好吃,外面是糯米。自己照的棕榈油235°C:棕榈油主要是拿来炸方便面。因为是饱和脂肪酸很多,不容易变质。但是凝固点的温度比较高,我国秋冬季常温单一棕榈油就凝固了。油温烟点高,235度,所以油炸特好。棕榈油是生产效率最高的油类,同样单位面积生产的油是大豆的九倍,作为油料作物目前产量是的全球第二——便宜。因为便宜加容易凝固的特性,国内主要用来做调和油,价格便宜量足看着也不错。提供一条开店做炸物的油配方:棕榈油20%,牛油10%,猪油30%,植物油40%.↑这条配方炸出来的东西香酥脆、又便宜。适合炸土豆,洋葱圈,鸡排,脆皮炸鸡。找的图大豆油、葵花籽油230°C:大豆油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油,因为转基因争议颇多的油。主要产区来自巴西米国。我国东北的油根本不够炼的。老的大豆油有股豆腥味,但精炼调配后的大豆油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国内菜馆用的基本都是豆油,因为便宜。全国炒菜No.1。葵花籽油用法和大豆油类似,不过显得更高级更香一点,有些斋菜会为了香气采用葵花籽油。油类基本款。炒荤菜用豆油好。凯撒沙拉酱/蛋黄酱是用葵花籽油,但是也有用味道温和的橄榄油替代的。苏东坡《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东江酿豆腐。客家菜必点。豆油混合猪油,豆腐混合猪肉,营养均衡又美味。找的图橄榄油/葡萄籽油191°C:欧洲菜基本标准油就是橄榄油,普通的那种,不是初榨。请务必区分。还有我们国家吃的橄榄是橄榄科,外国榨油橄榄是木樨科,差别很大不要拿中国橄榄去榨油。现在市面上的橄榄油主要是以特级初榨(extravirgin)为主流。因为已经被包装成最健康的油品,卖的特贵。特级初榨橄榄油烟点比较低,并不适合中国人高温炒菜,比较适合西餐煎烤和凉拌。比较适合中国炒菜的是橄榄果渣油(pomace,也有叫二次榨取橄榄油),烟点238°C。且橄榄的味道也会淡很多,但市面并不多见,很多超市根本没有。大家不懂也不买。市面上比较好买的是纯橄榄油。↑三种橄榄油比较。特级初榨烟点最低最不适合中国烹饪习惯,注意看英文学习区分。找图再P的初榨橄榄油有一股浓郁的橄榄味,做中国菜可能吃不惯。葡萄籽油也是,我第一次吃葡萄籽油老觉得有股怪味(个人观感)。西餐大部分基础酱都是使用初榨橄榄油,无论是罗勒青酱、番茄酱、加泰罗尼亚风味酱都采用的是初榨橄榄油。番茄凉拌加初榨橄榄油很合适,与番茄相得益彰。↑简单纯正的欧风沙拉=初榨橄榄油+雪莉酒醋+番茄+罗勒。菜谱翻拍。美乃滋蛋黄酱也可以使用非初榨的纯橄榄油。用初榨橄榄油做蛋黄酱主要是大蒜蛋黄酱这样风味较强型的。猪油182°C:中餐标准油之一,又分板油、肥膘、背油。如果讲究,很多中餐必须用猪油做。比如清炒虾仁,因为白。↑手剥河虾仁我觉得才算清炒虾仁。肉质鲜美比海虾强多了。找的图比如炒蔬菜、蒸鱼、油爆虾、点白粥,因为香。蔬菜放入油渣也是同一道理。猪油拌饭还需要说吗?而且中国的点心用猪油起酥才是正道。尤其是大饼,猪油和葱、面粉分外的搭。很多专做炸物的店,油炸用油都要加入猪油,一般占三成比例,以有效增加香味,炸出来的东西色泽金黄口感酥脆。但猪油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冷了会很油腻。(可参看上面的炸物配方)很多面条、馄饨汤都要加入猪油才好吃。日本人特别推崇背油,拉面汤里要混入猪油才能白白的煮到乳化,特别浓郁。不过把汤打包回家放冰箱一夜,就会发现这碗汤里有很多很多油。黄油177°C:西餐标准油2。来自牛奶的乳脂肪团,天然奶香,动物油脂。黄油煎的蘑菇比植物油、猪油的更好吃(我觉得)。黄油和龙虾(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是绝配。↑黄油煎蘑菇,超简单的做法。哪怕是用便宜的杏鲍菇也很好吃。找的图。拿波里肉酱,也就是番茄意面酱,指定使用黄油。动物油脂都特别适合拌饭这种碳水化合物,《深夜食堂》里黄油拌饭简单又好吃。同理黄油做的奶油白酱做焗饭也特好吃。↑黄油酱油和米饭。微波炉1分钟就可以成功深夜发吃。找的图。黄油还能有效的增加汤汁的粘稠度,芡或胶原不够的话加入黄油,能乳化形成厚重的口感。藏区的酥油和黄油差不多。酥油茶、黄油咖啡都是冬天很好的补充热量的饮料。黄油在蛋糕西点的作用无需多言。芝麻油165°C:人类最早栽培的油料植物,没有之一。四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种芝麻了,我国则是东汉开始种植。(本知识来自于果壳)。芝麻油又分冷压、大槽、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最佳。芝麻油味道香,但不耐热,香味XX酚一受热就挥发,故不适用于炒菜。↑古法小磨香油就这样,真的香,现在不多见了。找的图。多用于凉拌,加一点很香,但是不要多加,加多了反而不香。粤菜有“麻油包尾”的讲法。就是上桌前在锅里加入麻油达到增香、增润的作用。一般其他菜系勾芡菜也要用出锅加香油。我一直不知道四川火锅油碟用纯麻油是不是正宗,但是有些专门封装好油碟的成分标明,麻油是和玉米油豆油一起调配的,麻油成分仅30%。北大路鲁山人(日本美食家)说炸天妇罗的油,是要用芝麻油混合山茶油30%炸的,我不懂这样是不是对,供参考。一些冷门油类。茶籽油:又叫山茶油。全球90%的茶油来自中国,主要是湖南人民爱吃。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还高,而且分子比较小,吃着不腻。民间有坐月子吃茶油的说法。但是产量少,贵。农民也不太爱种,年景不好每亩只能产10斤茶籽。不过这几年每个牌子都在抓茶籽,用高产林。未来会好些。胡麻籽油:国内只有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省份吃,尤其是宁夏。胡麻耐高寒耐干旱,是西北油。味道很浓,适合土豆茄子什么的。不适合青菜。芥花籽油:芥花籽油canola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主产区在内蒙。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风味没那么强。用油两个心得: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by袁枚荤油炒素,素油炒荤,相得益彰。动物油配海鲜,增加丰腴的味道。同种油炒同种菜之前说的菜油炒油菜(上海青是叶用种,榨油的是油用种),豆油煎豆腐都是这样,蒸饭煮粥时放点米糠油也是绝佳选择。同种油炒同种菜让食者觉得味道浓郁又浑然天成。买油的渠道现在买油基本都在网上买,要不就在银行买理财有送。猪油什么的就自己炼了,每次买肉把肥膘剔下来冷冻,攒多了加姜炼一下。因为是饱和脂肪,所以长久放冰箱不容易坏,半夜下面条下速冻馄饨,事半功倍。尽量不要自己榨油,没精炼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米跟油的问题

中国的优质大米品种较多,根据栽培稻分类和稻米理化性质,将食用优质大米分为三类:

1、籼米:属籼型非糯性稻米,根据它们的栽培种植季节和生育期,又可分为早籼米、中籼米和晚籼米。

2、粳米:属粳型非糯性稻米,按种植季节和生育期也可分为早粳米、中粳米和晚粳米;这类型的优质大米主要产于中国长江以北一带稻区;

3.糯米:属糯性稻米,包括籼糯米和粳糯米。

大米以“肥瘦”而分为两种:粳米与籼米。粳米短而宽,人称“肥仔米”,常见的有珍珠米、水晶米、东北大米等;而籼米则外形修长苗条,常见的有泰国香米、丝苗米、中国香米、猫牙米等;这两种米在直链淀粉含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强,适合熬粥,后者米质胀性较大而粘性较弱,适合焖饭。

所以珍珠米和丝苗米一个属于粳米一个属于籼米。前者适合熬粥,后者适合煮饭。这个两者的好坏很难区分。

而关于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油四烯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调节人体机能、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及预防疾病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是食用油中最高的,每百克花生油含锌元素8.48毫克,是菜籽油的16倍,豆油的7倍。它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而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

调和油是由几种高级烹调油经过搭配调和而成。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加入少量花生油以增加香气的调和油比较常见。调和油的营养价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它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且价格合理,最适合日常炒菜。

所以花生油较好,因为营养成分更多,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