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2.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3.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2020: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国际油价再现恐慌_国际油价双双破7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 ,作者智谷君

辉煌灯火下的深度思考

还有一年,中国人就要整体性和贫困说拜拜了。

马云说他最近1天要接5个朋友打来的借钱电话,一个礼拜里有10个朋友在卖楼。和马云的朋友相比,上市公司为保壳排队卖几套房这量级就稍显弱了些。大家果真不容易,都轮到蹭热点的孙宇晨说要帮王思聪还债,一线小花迪丽热巴还自爆8个月无戏可拍,就连大发猪财的刘永好都感慨2019好难啊。

反正,咱普通人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敢问,一心只想带着全家老小脱贫奔小康。

致富也要讲究姿势,总不能秀过头当了炮灰。我最近和很多朋友聊起2020年准备怎么过,发现富人、中产、底层的焦虑完全不一样,应对策略也有很大差异。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

最近还老听说,负利率时代,逆袭的机会来了,对此,我只想一手把这张图丢过去。

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低收益时代,没有一个阶层能高枕无忧。

012019,只是不容易的开始

你都不知道,你是多优秀和坚强才成功挺过了这动荡的一年。

“黄马甲”的火种走出了热爱革命的法国巴黎,街头抗议运动演变为全球性浪潮,不服就干,不爽就砸,吓死个人;

美国撕毁《中导条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俄军备控制条约已经死亡”,神仙失控,小鬼随时遭殃;

大国明枪暗战不知多少来回,华为备胎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产业链打乱了,该脱的钩似乎也不远了;

隔壁的邻居陷入混战,日本将韩国一脚踢出贸易“白名单”,咱们甚至也无心看戏,中日韩自贸区前路还是这么难;

美联储政策180度大转弯,送出10年来首度降息的大礼包,由此开启了全球降息潮,实际上各大央行已穷途末路……

幸好年末峰回路转,全球经济两大定时炸弹——英国脱欧、中美谈判都传来了好消息。

这个时候,只剩下理智的少数人能让咱们相信,人类还在仰望星空——当天文学家们捕捉到世界第一张黑洞的照片,当马斯克的“猎鹰重型”火箭让人类离火星更近一步。值得我们致敬的,从来不是权力和金钱。

“也许你对政治毫无兴趣,政治却对你兴趣甚浓”,现在就是这样的被动时代。

看看脆弱瘦小的咱们都被动经历了些啥——

A股又来了一次熟悉的千股跌停,好在忠诚的韭菜们经住了考验,还能结构性吃肉;

楼市年初走出一次小阳春后随即翻脸,房地产投资致富似梦似真,鹤岗十套房换不来深圳湾一个卫生间;

在岸、离岸人民币一度双双破了7.0的心理大关,握在手里的钱也不敢想它究竟毛了几分;

养国足的钱,还不如拿去养在本命年历劫的猪,不过转念一想,服输的国足才是这个时代最难得的确定性,甚至还能给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带来和平和欢笑。

年头美团的王兴出口转内销了一句名言,传唱了今年整整一年。“2019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真是丧气中带着一点撩人的小火苗。

最让人心头痒痒的,是“周期天王”尼古拉斯·金涛的预言。他说,2019年是康波周期万劫不复之年,危机到来,全球资产会跌到最低点。人生发财靠康波,所以2019也是人生中仅有的三次财富大机会中难得的一次,85后的第一次机会,抓住就能成为中产阶级。

有神人掐指一算,不妙,这几年出现了诸多干预周期的人为因素,比如特朗普的当选,所以万劫不复年还得再延长推迟。这是说发大财的机会还在远方等我们,还是说提心吊胆的2019只是渐入高潮而已,自个儿悟。

形势比人强,但今年流行“我命由我不由天”,大家伙儿一定要保持住这股精神气,马云说,2019只是不容易的开始。

2020年还在喊你去战斗。

02穷人只想保饭碗

精英一出口就是经济数据,但无产阶级的兄弟姐妹们并不care。

穷人关心眼下,对饭碗里的价格变动很敏感。

我一位刚毕业的同事最近天天哀嚎,现在存银行、存余额宝、存货币基金里的钱,已经完全跑输了通胀。

11月的CPI一往无前蹿升到4.5%,是2012年以来的新高。还是猪肉的功劳,价格同比涨110.2%,拉了CPI约2.6个百分点。

猪价慢慢有点稳下来的势头,但耐不住其他肉类也想变金贵。餐馆的肉越给越少,老板还一天两天想涨价。菜单价格易上难下,2020年咱们下馆子的成本肯定是要上升的。

生活成本提高了,如果还碰上货币环境越来越宽松,穷人手里的钱只会毛得不像样。

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油价飙涨,美国通胀高企,但当时美联储主席认为,剔除油价的核心CPI没通胀,于是我行我素搞起了负利率。后来另一位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坚决反对降息,他出手把联邦基金利率加到了19%才结束了两位数的通胀。

保罗·沃克认为,对美国这么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来说,剔除掉石油的核心CPI很荒谬。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也许相同的道理,对一个猪肉消费大国来说,“剔除猪肉是通缩”这种话也同样令无产阶级的兄弟姐妹们满脸问号,“敢情这张嘴不吃肉?”

猪肉价格上涨,影响的是二八效应里的那个“八”,社会的基本盘,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易行长有句话说得好:“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

普通人对通胀焦虑、对降息担忧,无非因为负利率时代,对谁伤害最大,答案无疑是穷人。

即便我们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残酷的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了。

美银美林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全球整体利率会降至5000年来的最低水平。

未来十年全球整体利率会降至5000年来的最低水平

高收益的产品,要么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风险,要么是全副身家也够不着的门槛,好比今年收益最高的资产、全年涨幅80%以上的比特币。总之,买不起,打扰了。

而股市又是“七亏二平一赚”的市场,散户那点知识和资金完全不够和机构斗。

现在利率持续走低,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从2014年的高点6.763%降到今天的2.354%,连饭碗里的猪肉都要保不住。

无产人士束手无策吗?别丧。

我这位同事最近买了好几本投资相关的书籍,形势变化太快,系统学习理财知识更迫切了。而她选择的理财途径是基金,既能跟着富人投资且门槛还低,又能做更广泛的资产配置。她属于稳妥型投资,把股指型基金的配置比例控制在10%-20%,剩余配置了偏股债型基金、货币基金等绝对收益产品,控制风险。

其实她已经在今年的就业大潮中跑赢了很多毕业生,现在年轻人“灵活就业”的真不少。2019年“找工作”的百度搜索指数,是过去十年均值的5倍。

饭碗,牵动最多人的心。

03富人寻求安全

富人才会关心全球政经大局。

他们的眼光往往放得长远,会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财富规划和传承。

眼下的通胀并不可怕,富人怕的是未来资产通缩,全球经济的萧条,盈利机会的耗尽。

降息的日子富人会舒服很多,谁加杠杆的能力强,谁就更有可能获取巨额收益。这时候,你也能理解为什么任首席会呼唤降息,金融地产是宽松时代躺赢的行业。

降息的日子,往往也是贫富差距拉大的日子。

但如果负利率盛行,对富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妙的信号,证明经济下行,可获得投资收益的机会在减少。

假如此前还用高杠杆去追逐风口上的猪,那现在还得一手防猪跑路爆雷,一手防绷紧的资金链断裂。2019年,多少首富爆雷、首富入狱、首富变老赖……真是魔幻。

话说回来,挣多少个点的收益不是多数富豪最关心的,富豪手里拿的不是鸡蛋,而是很多只母鸡,只要母鸡能稳定生蛋、保证现金流就行。

这个时代的富豪最焦虑的,其实是风险激增和财富安全。

国际政治在走向失序,冲突在扩大化。一位做家族办公室的智谷会员和我透露,这两年来他接触的高净值客户都在想各种办法把资金放到更安全的地方去,这种需求比往年更迫切。

比如,普通人看脱欧是作死大戏,富豪就看到了抄底机会,密集加仓伦敦房产。伦敦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快速恢复,这种惊人的、经过历史考验的韧性真不愧是国际大都市。从有统计的1967年到现在,伦敦房价最大跌幅只有15%,而脱欧溅起的波澜放历史长河里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水花。何况现在鲍里斯带着英国脱欧已成定局,预期被消化之后,反而给富豪们带来了更确切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稀缺品。

富人保卫资产的极端手段,其实最让人佩服的还是“明天回国贾跃亭”。

闹腾了两年,被收割的投资人们已经为梦想窒息,法拉第还是迟迟没量产。贾跃亭本人呢,成功申请破产,美国五处海景豪宅左手倒右手,资产也用保险金信托做了隔离,传给了女儿。还有谁敢不服他。

母鸡不能放同一个笼子里,这是富豪最核心的投资理念。

04中产最焦虑

中产是块夹心层,既要关心眼下,还要考虑明天,既要算计柴米油盐,也要跟踪国际时事。

穷人们没有太多可失去,富人又有太多途径可对冲,只剩中产们不上不下。

上有四老要照料,下有娃的人生赛道要砸钱,头秃的自己还背着房贷,外面的镰刀一把接一把,投资的项目也是富人捞过一层油之后剩下的,风险大机会小。“中年危机”这词就是为中产而生。

中产就是个不稳定阶层,向上的通道要挤破头才能进,向下的通道却一直有强大的吸力。一年到头都得绷紧神经,严防死守,打好资产保卫战。

以前,房产是中国中产专属的抗通胀、实现阶层跃升的资产。

但是,这两年房价深度调整,挣钱的方式发生了大变。

我有位朋友就栽在了“用老思路挣钱”这上面。

2017年一线楼市调控收紧之后,我这位朋友立马在北京石景山区高杠杆买了套二手房。按他过去的经验,调控期买房是最正确的选择。这本来没错,但他错在严重低估了这次调控的决心、静态观察北京城市规划的巨变。本以为不久就会放开调控,迎来房价上涨,但直到现在,北京二手房依旧在过冬。

他那套房,比起2017年的价格高点,已经跌去超过30%,百万首付全跌没了。

现在房地产投资市场有太多不确定性。

大城市落户门槛逐渐取消,中小城市已死,而最具确定性的几个大城市交易门槛与日俱增。

中国经济模式在转型,意味着城市产业必然要进行深度调整,地段选择和鉴别的难度肯定在提高。如果按过去的老思维去挣房地产的钱,可能一个铜板都捞不到。

更核心的是高层的思路发生变化。大国博弈,中国必须振兴“世界工厂”。而只有在压下实际利率的同时,打掉房地产市场多数的挣钱机会,不再让钱流错方向被房地产虹吸,实体经济才有机会。

躺在国运上就能闭眼挣钱的时代加速远去,中产能怎么办?

最近几个月整个保险行业一直在热销的年金险,其实收益率也就是4.025%,在富人眼里,它就是买来做规避遗产税、做财富传承或者对冲借贷风险的小收益而已。

但它被市场疯抢。为什么?抢购者其实大部分都是中产。因为利率下行趋势已经成为了市场共识,而年金险锁定利率,能带来确定性收益,熨平经济周期。现在银保监已经在叫停4.025%收益的年金险产品,这么一来,中产更焦虑了,因为——

低收益的未来赤裸裸摆在眼前。

股市、基金这些工薪阶层、中产、富人皆可投资的渠道,未来会越来越需要你有投资知识的积累、有甄别风险的能力,才能避免被割韭菜。

我们很多时候都忘了,致富是没有捷径的。

控制风险、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才是挺过这漫长下行周期、找准资产低点最踏踏实实的路子。

着眼未来,踏实努力

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与经济有关联!能源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油价与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原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今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扩展资料:

国际油价暴涨:

国际油价周四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双双暴涨逾10%,收复本周早些时候全球市场动荡时的大幅失地,得益于市场臆测委内瑞拉呼吁召集OPEC紧急会议、全球股市反弹和供应速度放缓催生空头回补式反弹行情。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委内瑞拉与OPEC成员国接触,力促与俄罗斯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遏制油价大跌的计划。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3.96美元,涨幅10.26%,报42.56美元/桶。中国股市大涨缓解了市场有关该国经济的担忧,并推动大宗商品在本周遭遇抛售后普遍上涨。

百度百科-油价

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史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97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

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

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政府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3-197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17%。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197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在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时期美国各产业的表现

70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我们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资源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采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 的上涨。其中,采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则是因为70 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了出现新的盈利模式——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中东“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的银行,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70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滞胀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我们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发现这期间总共有8 次经济衰退,每次都伴随着股票市场走熊。股票市场走势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8 次经济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经提前下跌已经提前下跌,而经济开始复苏前,股市一般会提前4 个月左右起稳。当然并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与经济周期有关,14 次股市调整只有8 次与经济周期有关。信贷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整个滞胀时期,股票市场经过了 6 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也就是说,1946-1995 年美国股市的14 次调整有一半是发生在滞胀时期的。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调整中,美国S&P500 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从个股的表现看,在70 年代股市调整时期,仍有部分行业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比如,金融股、国防股、采掘股和服务类股。总体来说,板块的走势还是与当时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滞胀”对全球影响——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巨额转移

虽然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都陷入了滞胀的局面,但是,美国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资金。1973 年,加速的通货膨胀与利率上调的不利影响无法支持美国银行正常的融资活动,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演进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石油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产油国,这些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银行。缺乏正常融资渠道的银行一下子拥有了巨额的资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产生与70 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实际利率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负利率降低了还本付息的费用,也间接增强了借款国的信用度。下跌的实际利率、扩张的世界贸易、不断提高的商品价格、再加上贬值的美元,这一切都鼓励了债务国,并给与他们增加负债额的机会。国际上,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需要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产油国家则需要贷款来支持经济扩张计划。适逢东西方关系缓和,美国银行成为信贷的源泉。

其三、利润。当时,欧洲美元市场不受管制,美国银行不必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债务保持最低的准备金。国际贷款的利润相当的丰厚。

国际贷款业务成为整个银行业务中发展最快的业务。加上各家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对贷款条件的要求就相应宽松很多。借债国为获得贷款而提供的必要资料少得可怜,一些贷款银行甚至不知道贷款对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数额。就这样整个国际信贷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1982 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纪90年代开始,私人资本才开始显著流入新兴市场。

美国如何走出“滞胀”?

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实际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滞胀时期,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

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政府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97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总统在任职期间,也将这一目标路径沿袭下来。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二是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前一项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扩大了预算赤字,从而加剧了美国依然存在的通货膨胀,以至于197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后一项措施则因拨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将重点重新转移到治理通货膨胀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过了10%。由于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最终,卡特政府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79 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政府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政府改弦易辙,采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经降到3.8%。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1983 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