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价为什么会降价!

2.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3.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及策对

为什么控制煤价不控油价_煤炭为什么不降价

原油 2013年,国内外原油价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倒“N”型变化态势,总体来看,国内油价比美国油价高7.2%。其中,大庆油田原油现货年均价为105.7美元/桶,跌幅6.9%。由1月的111.8美元/桶跌至6月的98.9美元/桶,10月回升至110.4美元/桶。纽约原油现货年均价为98.6美元/桶,上涨4.7%。价格由1月的97.4美元/桶降至6月的93.7美元/桶,后又回升至12月的103.9美元/桶(图2-45)。

图2-45 国内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降。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稳步好转,欧元区经济持续萎缩,日本经济缓慢摆脱衰退状态,欧佩克海运原油出口环比增加,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增加,美元指数走强,国际油价呈震荡下降的趋势。二季度,中国外贸数据好于预期,美国房地产、就业市场持续复苏,消费者信心指数好于预期,欧佩克海运原油出口环比持续增加,美元汇率走强,国际油价进一步震荡下跌,该季度国际油价为全年最低。三季度虽然美国经济数据整体走势向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优于预期,日本经济数据也较为乐观,但是由于美、英、法等国相继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问题表示谴责,并欲对其进行军事打击,导致市场担忧叙利亚局势影响中东原油供应,国际油价回升,9月份的价格大幅上升至全年最高。进入四季度后,受到叙利亚国内冲突缓解,有望恢复出口,且美联储缩减购债导致美元上涨,美国馏分油库存增幅超预期,中国制造业数据意外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外原油价格维持震荡下跌的走势。

专题9 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石油需求量的提高,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安全,不仅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

目前,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以下特点:

2013年以来,世界主要原油进口国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成为本轮油价反弹的基本支撑。但是,短期来看,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影响更为明显,成为主导油市高位波动的主导因素,伊朗核计划的忧虑,埃及局势持续动荡,8月底,美国对叙动武预期升温导致国际油价窜高;9月初,外部对叙利亚军事打击形势出现缓和,导致3日油价收跌3.44美元。从当年两次伊拉克战争以及伊朗危机事件的历史走势来看,中东地缘政治事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高至15%~30%。进入2014年以来,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进一步激化,西方国家将对俄罗斯进一步制裁,石油价格回落将不可避免。

在当今“一超多极”的政治格局下,要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必须研究石油地缘政治。制订石油地缘政治规划,把石油安全作为地缘政治问题来考虑,才能够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能源才不会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

煤 国内优质煤价呈先扬后抑的变化态势。国内优质煤均价为573元/吨,下跌12.1%。价格从1月的607元/吨波动下降到10月的527元/吨,随后又小幅上扬至12月的5597元/吨。总体而言,煤价延续2012年以来下滑的趋势(图2-46)。

图2-46 国内原煤价格走势图

煤价为什么会降价!

煤炭夏季价格或将大涨,推动焦炭生产成本上涨

由秦皇岛煤炭价格走势可得,2007年至今,每年3—4月份煤炭的需求淡季时,国内煤炭价格均有回调,而进入夏季后,煤炭价格均保持上涨趋势。但今年煤炭价格的春季回调不明显,截至4月18日,山西优混煤和大同优混煤价格分别为790元/吨和840元/吨,同比上涨14.5%和14.3%。同时,国家发改委在4月初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煤炭供应的趋紧。另外,近年来煤炭产量持续增长,运输瓶颈将逐渐凸显,汽油价格等的上涨,也增加了国内煤炭的运输成本。总之,在国内通胀高企,以及煤炭供应趋紧的背景下,夏季动力煤上涨将为大势所趋,而动力煤的上涨,必将推动更稀缺的焦煤的价格上涨,由此而推动焦炭的生产成本上升。

钢铁需求稳步增长,使得焦炭需求保持乐观

钢铁行业对焦炭的需求占据焦炭需求的80%以上,由此,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决定了焦炭的需求状况,今年3月,国内粗钢产量为5941万吨,同比增长8.98%,焦炭产量为3488万吨,同比增长12.59%。粗钢和焦炭的产量同比呈高度的相关性,并且粗钢的产量增速变化要领先于焦炭的产量增速变化。在2009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下,钢铁产量同比超预期的大幅增长,直接导致2010年的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压制了2010年钢铁行业和焦炭行业的产量增速。但进入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势增长,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使得钢铁产量增速逐渐恢复平稳,由此,2011年供过于求的严重状况将会有所缓解,钢铁行业利润的回升也将导致焦炭行业的好转,提升焦炭的价格。

另外,目前焦炭期货的上市,让焦炭的价格市场化,这将利好焦化行业的发展,转变焦化行业在定价权上完全被动的局面,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焦炭行业的整合将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焦炭行业集中度也将增加焦化行业的定价权。在此双重利好的情况下,如果焦化行业利润率增加3个百分点,意味着目前焦炭的价格将增加约70元。同时,焦炭夏季受成本推动,价格本身看涨,再加上焦炭的仓储成本等,由此J1109合约目前的价格并未偏高。

煤炭涨价的经济学原理:供需矛盾

油价下调,煤价回落,猪肉、鸡蛋降价,养老金涨了,日子越过越好

1:交通技术进步,运输成本下降。

2:其他能源供给扩大。

由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天然气、电力输送,使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污染严重,成本较高的煤炭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迫使煤炭价格下降,以获取竞争力。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例如高原地区的太阳能,沿海和内蒙古地区的季风能,西南地区的水电,以及正在大力建设的核能,使煤炭无论在价格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低。

3: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勘测发现大量煤矿,煤炭的市场供应量提高,供求关系对价格进行调整。这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4:低碳生活的倡导,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不得不降价以促销获得市场。

5:煤炭开采技术进步,开采升本下降。

6:火电及钢铁冶炼工业的技术改进,降低了煤炭消耗量。

还有其他更方面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比如政策的调整等等。

不过总的来说,煤炭依旧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能源来源,广阔的中国市场为煤炭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因而煤炭即使价格下降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降价总体上是技术进步,供求调整,成本下降等市场因素带来的变化,短期内煤炭业依然是暴利行业(这东西又不要成本,挖出来就能卖),所以煤老板很多,而且都很有钱啊!

油价持续上涨,对哪些行业的冲击最大?

日子好不好,一个同收入的高低有关,另一个就同物价的高低有关,收入越高,物价越低,那么生活就会越过越好,而最近虽然大家被反复的公共卫生事件搞得有点烦,但好消息是油价、煤炭、鸡肉、鸡蛋价格回落的同时,居民的养老金却涨了。

油价下调

距离12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还有一个工作日的时间,虽然国际原油价格还有进一步的变动,但其对国内成品油的最终调价结果影响越来越弱,截止到12月16日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国际原油品种均价为76.76美元/桶,综合变化率为-6.84%,预计国内汽油、柴油的下调幅度约460元/吨,折合每升下降0.34-0.38元/吨。

12月19日将是2022年的油价“最后一调”,到2023年的油价“第一调”,油价有希望继续回落,基本逻辑有如下几点:

1、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下调能源需求预期。

2、投资者担忧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政策,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

3、成品油库存增加。

4、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承压。

油价下调是件好事,毕竟几乎今年一整年的时间,大家都在用着高价油,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明年大家势必会忙活起来,对汽柴油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油价下降有助于生活成本的回落。

煤价回落

随着各地交通运输的恢复,煤炭主产地高速卡口陆续放开,市场上煤炭供应量有所增加,叠加终端备货积极性不高,市场煤价开始回落。

其中伊金霍洛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3家已经下调价格,1家即将下调价格,2家价格未变动。

准格尔旗调研的6家煤矿中有4家下调价格,1家保持稳定,1家上行调整。

整体而言,煤炭价格处于回落状态。

煤炭价格的回落,一方面是普通居民用煤基本已经囤货完成,短期无采购需求。

另一方面是电煤需求释放缓慢,疫情监管放松后终端并未出现大面积补库,仅保持刚需采购。

所以煤炭产地整体供应局面略显宽松,价格有所回落。

考虑到前期因疫情影响而停产减产的煤矿已经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交通运输的恢复有能让生产出的煤炭运出去,终端采购备货积极性不高,预计煤炭价格还将会继续偏弱运行,以下调为主。

猪肉降价

笔者所在地的猪肉价格在20元左右,其中带皮五花肉和五花肉23.98元/斤,里脊肉22.98元,精选后肘和前肘21.98元,普通五花肉19.98元,而特价猪肉价格仅需16.98元/斤。

这个价格相比上半年5、6月份的价格确实偏高,但相比10月末的猪价来说已经有了明显回落,当前的批发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相比10月底的价格,降幅有15%左右。

猪肉价格能够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养殖户的压栏惜售,生猪出栏踩踏集中上市。

另一方面得益于猪肉消费的低迷,虽然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加上近期疫情的反复,餐饮消费没有增长,而学生提前放假,农民工提前返乡又减少了食堂等的集中消费。

目前来看,后续猪肉供应整体宽松,不仅标猪供应受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影响处于高位,还有50%左右的大肥将会集中在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上市。

猪肉价格涨还是跌,还是要看消费的恢复情况,如果消费恢复良好,消费的增幅超过猪肉供应的增幅,那么猪肉价格会有上涨,反之肉价还会继续下滑。

鸡蛋降价

最近半个月的鸡蛋价格先涨后跌,12月8日涨到近期的高点后开始回落,目前河南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3-5.55元,山东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1-5.5元,江苏地区的红蛋散筐大码价格在5.4-5.7元,相比之前6元多的价格确实有不小的降幅。

当前鸡蛋市场比较复杂,供应端,12月新开产蛋鸡数量相比11月同比增长,但淘汰鸡的数量增幅也非常明显,综合考虑12月的蛋鸡产能是有下跌的,不过好在养殖端的出货积极性一直比较高,所以产能的小幅回落并未对供应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观消费端,居民前期囤货较多,近期以消耗囤货为主,采购积极性不高。

餐饮消费又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并未明显恢复。

鸡蛋走货不畅,加上鸡蛋价格的回落,贸易商以观望为主,致使价格持续下滑。

养老金涨了

临近年底,不断有地区发布通知提高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比如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再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14元/人/月,这是从2022年1月1日起,当地的第三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了,从2021年的253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294元/人/月,涨价后的养老金预计会在12月中旬发放到当地城乡居民手中。

江苏宜兴近日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调整2022年度宜兴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通知》(宜政发〔2022〕239号),文件规定,宜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10元/人/月,调整后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了365元/人/月,上涨部分金额预计会在2022年12月底前补发到位。

此外,江苏镇江2022年第二次上调当地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后将达到243元/人/月。

浙江湖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30元/人/月。

临近年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发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的消息。

上调基础养老金一直是城乡居民所期盼的,随着物价的上涨,每月一百元左右的养老金已经无法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了,受限于历史原因,很多农民年轻时没有缴纳养老金,但是他们依然靠着缴纳公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认可他们的贡献,尽量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让这部分农民也能老有所养,老了有个依靠。

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及策对

听到油价上涨的消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毕竟手里还有一辆燃油车。买车的时候是马达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呢?油价一涨,马达一响,钱包异响了。这是对于个人而言,油价持续上涨最直接的影响了。而对于整个商业社会,各行各业影响也是很明显。

1、油价上涨,直接冲击的是整个石油产业链。

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石油价格的上涨,而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仅仅是燃料油来源,更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直接原料或间接原料。

作为燃料油的来源,各种型号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等都会涨价,而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动力机械,如汽车、拖拉机、轮船、军舰、坦克、飞机、火箭、锅炉、火车、推土机、钻机等等,使用成本都会涨价。

作为化学产品的直接原料,如润滑油、润滑脂、沥青、溶剂等等。它们是工业原料的基本原料或是中间体,油价上涨它们也会上涨。

作为化学产品的间接原料,如塑料颗粒、农药等等。传导到下游,将是每一瓶饮料和每一粒粮食的价格上涨。

2、油价上涨,首先影响的是整个运输产业链。

首先是物流。物流的成本主要是工具车投入和损耗,还有高速费,还有油价。油价上涨,本来同样的价格一箱油可以跑五百公里,现在同样的价格,只能购买三分之二箱的油,可以跑的距离明显缩短了。

其次是人流。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人交通。以前一箱油的价格可能是五百,现在接近六百的时候,有私家车的人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而燃油车出租车飞机等等,则会选择上涨车费机票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最后是运输产业链后的终端用户,如快递、包裹、蔬菜瓜果等等。需要经过燃油汽车运输的产品,油价上涨,运输的价格上涨,而成本将平均摊到每一个运输的快递、包裹,每一颗白菜、瓜果等等的价格上。

3、油价上涨,次要影响的是各种商品价格。

就拿一杯奶茶为例。装奶茶的胶杯由于油价的影响,无论是胶杯原料还是运输价格,胶杯价格需要上涨,而配合胶杯使用的杯盖和吸管,也是需要价格上涨。而胶杯中的奶和茶,还有水果等等,因为肥料、运输、还有冷藏的成本,势必它们都会上涨。

如果你去奶茶店店,发现奶茶的价格上涨了,有可能是油价上涨了。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会有一定波动,理性看待,开心过好每一天。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源结构不合理将加剧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压力

为解决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内出现了电力项目建设高潮,预计2004年、2005年将分别新增发电装机3500万千瓦、4800万千瓦。由于新增发电装机有相当一部分是火电,如2004年预计投产2600万千瓦火电机组,相应的电煤需求也将在2003年8.8亿吨的基础上增长7000至8000万吨。

最近两、三年我国煤炭产量高速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和煤炭协会的估计,2003年我国原煤产量16亿多吨;今年上半年原煤产量8.8亿吨,同比增长15%。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通过大型煤矿超能力生产和乡镇小煤矿产量急速增加实现,而这种高强度大幅度超能力增产,将使煤炭行业的产能比进一步失调,进而影响煤炭连续稳定供应。

此外,能源需求(特别是电煤)的高速增长也造成了全国运输紧张。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运输4.8亿吨,同比增长12.2%,比全路货运量平均增幅8.7%高出3.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但仍不能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如果不优化电源结构,不合理布局电源项目,铁路运输瓶颈将长期存在,扩大电源建设、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目标也无从实现。

2、煤炭价格机制存在缺陷,“煤、电价格之争”已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电和煤已经成为能源供应链上相关性和依存度相当高的产业。90年代初期进行的煤炭工业体制改革使得除发电用煤外,煤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现在发电用煤也实行市场价格,但电价受到国家控制,不能随意调整,相应地,电煤价格调整也受到制约。

近年来随着电力紧缺的加剧,燃煤机组急剧增长,电力用煤在煤炭产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50%左右。而合同电煤价格与煤炭的市场价差也在逐年加大,目前市场煤炭价格普遍大大超过电煤供应价格,最高价格差已经接近150元/吨,煤电价格矛盾增加。

为疏导电煤矛盾,国家在半年内两次调整电价以抵消煤价上涨对电力发展的影响;但是“计划不如变化”,电价的调整尚未到位,煤炭的价格就又涨了。伴随着煤、电紧缺的形势,电和煤的价格轮番上涨,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难解的怪圈。产生上述现象很大程度在于煤炭价格机制不合理,频频发生的煤、电之争,昭示着煤炭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电煤价格的放开,已是十分迫切。

3、电源建设前期工作出现“跑马圈地、盲目布点、无序开发”

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后,适逢缺电局面,五大发电集团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谋求电源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跑马圈地”,“争抢资源”。目前这种资源端竞争出现的问题是:1)项目前期工作落后,前期项目储备资金不足;2)建设地点好,经济效益好的电源项目大家抢着建,地处偏僻、经济效益差的电源项目无人问津。

电源资源的省级壁垒开始显现,保护地方投资者的倾向有所抬头;而国家尚未形成对电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的调控机制,现行的宏观调控手段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行政管理手段失效。

电力项目开发的市场机制不成熟,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投资者的做法有待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源开发秩序无法建立。

4、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缺乏应对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措施

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保证中长期稳定供应。截止2003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567亿吨,探明储量比上年略有增加,储产比约为4:1。近十年来,我国石油消费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率,并且有逐步加快趋势,预计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将达2.8亿吨,甚至更高;在石油消费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2003年我国净进口石油9000多万吨,2004年可达1.1亿吨。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波动频繁,而我国缺乏应对高油价的防范措施,特别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国际市场油价的影响力却很小。

虽然高油价会促进节油、代油技术的研发,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单靠贸易保证国内石油供求缺口,必然会对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GDP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长远来看,我国石油将依靠国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乃大势所趋,迫切需要我国采取积极策略,在稳定、安全供应石油方面做出探索,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减缓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冲击。

5、西南水电产区高耗能行业畸形发展,给当地环境、能源、运输带来巨大压力

在世界范围内,水电开发与高耗能产业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目前,我国高耗能工业布局正逐步从沿海向水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与国外高耗能企业推动水坝建设不同的是,我国西南高耗能工业大多由地方政府大力推动起来的。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在大上水电站的同时,高耗能产业“遍地开花”,几乎所有已经和正在大力开发水能的市、州、县都在发展耗能产业。并且有不少高耗能产业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生产,产品出口国外。

200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能源趋紧,而此时西部的高耗能工业企业依然享受优惠电价;在国家三令五申取消高耗能工业优惠电价之后,一些地区依然我行我素,利用地方电网独立运行的“优势”,继续给予高耗能工业优惠电价。“一高一低”间的巨大反差,使高耗能产业一时间成了暴利行业,西南水电富集区成了高耗能工业发展的“乐园”。同时,西南一些老水电厂也“近水楼台”,利用低价电自己投资生产高耗电产品,这些企业往往设备简陋,技术不成熟,污染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已有高耗能企业建自备火电厂的现象。如果没有切实措施,东部高耗能企业也会到西南“圈水”建自备水电站,然后将企业转移到西部。如果任由这些低门槛发展的高耗能产业畸形扩张,不仅会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还会严重污染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如果仅为高耗能行业大建水坝,更会使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6、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执行良好,但仍然存在落实不积极的问题,这将会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埋下隐患

这说明,仅仅依靠产业政策和行政指令还不足以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政策,要与法规条例政策(凡不符合能效标准的电气装备、产品一律不准生产)相配合,要与市场配置资源(竞价上网)相结合。

7、能源需求侧管理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各地纷纷采用能源需求侧管理(DSM)的方式,利用价格杠杆,实施差别电价,移峰避峰,引导科学用电,调整负荷曲线,减少限电、拉闸的现象发生。缺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需求侧管理机制的发展。

从国外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本意看,它是在不牺牲用户的生活品质和生产能力,通过科学使用能源的合理技术,来实现有效降低负荷,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这些技术的投入最终具有较好的经济回报。

目前我国针对电力短缺实施的需求侧管理只是提倡蓄冷、蓄热等转移负荷技术措施,对于使用节能灯、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节能家用电器,以及以天然气冷热电联产技术替代电力采暖、电力空调和电力供热水等内容关注很少。

从长远看,能源(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目前的能源(电力)供应紧张,更要在未来我国能源(电力)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下,通过市场手段,鼓励用户或消费者主要改变用能(电)方式。而这方面我国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政策仍嫌薄弱,特别是长效激励机制较为缺乏,这使得需求侧管理能否得到长期有效实施有较大不确定性。

8、能源统计体系亟待完善

可靠的能源基础数据体系有益于政府的宏观决策。机构改革之前,各部委均有相应的节能机构以及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在能源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方面具备比较好的条件。但机构改革以后,过去的一套节能管理体系相应取消或弱化,影响了能源基础数据的获取,也缺乏对能源基础数据的客观分析。能源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性长的特点,能源基础数据的不可靠、忽高忽低都会影响能源决策、能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数据的戏剧性变化凸显了转型时期加强能源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的难题,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导致我们缺乏可靠的能源数据,无论对能源供求现状的分析而言,还是对能源决策都带来了很大困扰。

政策思考与对策建议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设定全社会可持续的能源需求目标,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立;重新思考能源结构和发展战略问题,促使我国能源尽快向多样化方向进行调整;改革政府的能源管理体制,建议组建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部门,以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统筹能源各产业的发展和利益协调,严格按照“政监分离”的原则,组建职能相对集中、独立的监管机构;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并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监管等改革措施,形成各能源产品合理的比价关系,以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和调整;树立能源大国思想,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积极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积极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能源合作组织,积极鼓励石油公司加快分享海外油气资源的节奏,扩大分享比例;加强煤炭生产能力建设,统一认识,加快核电发展;进一步采用经济手段限制煤炭及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建立可靠的能源数据体系和定期能源形势公布制度,支持政府的宏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