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河口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2.睡知道老河口是什么时候解放的?

3.老河口是攒侯萧何的家乡和封地吗

老河口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老河口光化特金价格_老河口光化特酒16年价格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全市共辖2个乡8个镇5个办事处,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1985年,被湖北省政府列为计划单列市。老河口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赞阳,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家巷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朝鲜著名表演家金昌满、金炜等名人曾荟萃于老河口。

老河口自然资源丰富。市内有天然巨型“六股泉”矿泉水,经国家鉴定,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还有储量丰富、品质高的石灰石、露天圆型砂、大理石,含钒量较高的几条煤带。更为可贵的是,该市处于汉水中上游,上游无大中城市污染,汉江水质清纯,在生产加工无污染蔬菜等农副产品方面前景广阔。

老河口交通、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汉江水运可以上至陕西,下抵东海,常年通航。汉丹、襄渝两条铁路和汉孟(武汉至老河口孟楼)、老白(老河口至陕西白河)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穿境而过。老河口机场民航已开辟北京、武汉、上海、温州、广州五条航线。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市内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具有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现已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能提供电报、用户传真、无线寻呼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新建丹江口至老河口输电线路和西关变电站。

老河口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荷载力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模型进京参展,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并荣获全省一等奖。十多年来,老河口始终如一地按此规划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美化城市,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卫生连续多年在全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最佳成绩,被湖北省建设厅誉为“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子”。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市辖仙人渡镇被授予全国百颗星乡镇,孟楼镇、光化办事处被授予“楚天明星乡镇”。

老河口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围绕“版图小市、经济大市”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老河口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油料为主,其小麦单产居湖北省之首。近年来,老河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老河口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老河口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目前已形成以化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冶金五大行业为支柱,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电子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新格局,生产千余种产品。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横向联系和大力开发新兴产业,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近几年来,老河口强化对外开放意识,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1994年7月获自营出口权。出口产品有木雕、玉雕、柠檬酸、羊角锤、钢锯架、棉纱、棉布、水泥、玻纤纱等204个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老河口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历为鄂西北商业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称。建国后老河口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睡知道老河口是什么时候解放的?

1948年,老河口市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在城区内建立3个区。1949年,光化县全境解放后,撤销老河口市,全县设5区、33乡,老河口为其中一区;次年1月,老河口区改为镇;1957年7月,老河口镇升格为专署辖市;1952年8月,撤销市建置,变为县辖镇。1979年11月,批准老河口镇升格为市,除镇辖范围外,并划5个生产大队为其所属,市设3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11月,撤销光化县建制,辖境并入老河口市。

老河口是攒侯萧何的家乡和封地吗

萧何为汉初三杰之首(另二杰为张良、韩信),是刘邦建汉后第一任丞相和相国,因功封为酂侯。按汉代有两个酂县,一个是南阳郡酂县(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一个是沛郡酂县(在今河南永城市)。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南阳郡酂县下云“侯国”,而在沛郡酂县下则没说是侯国。据此有的史学家认为萧何所封的酂国应在南阳郡的酂县,而不在沛郡的酂县。对此我颇有疑问。人所共知萧何是沛郡沛县人,在当时有衣锦还乡的习俗,项羽就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①所以项羽宁肯自封西楚霸王回老家彭城(江苏徐州市),而不肯留在关中当关中王。再如韩信为淮阴人,故被封为淮阴侯。张良家在下邳(江苏沛县东南),在留县(江苏沛县东南)遇到刘邦,故自请封为留侯。汉初三杰中的其他二杰都封在了自己的家乡,为什么萧何家在沛县却不封在沛郡的酂县,而要封在远离家乡的南阳郡的酂县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另外,永城有座萧何造律台,这是萧何为汉朝制定法律的遗迹,如果萧何封在南阳郡的酂县,怎么会在沛郡的酂县制定法律呢?还有,汉初彭越为梁王,都定陶(今属山东),如果把萧何封在沛郡酂县,对彭越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刘邦何乐而不为呢?我就是带着这些疑问和猜想来探讨萧何封地问题的。查阅资料的结果,说明在唐代以前就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萧何的封地就是在沛郡的酂县。吕后二年才把萧何的封地改封在南阳郡的酂县。

在汉代虽然有两个酂县,但在读音上却各不相同。南阳郡的酂,音赞(zan);沛郡的酂,音(cuo),而且在字形上原来也不相同。沛郡之酂原作“*”,音嵯(cuo),后来改作酂,仍读为嵯(cuo)。对此许慎《说文解字》及段玉裁注说的很清楚。如在《说文?邑部》下“*”字条曰:“沛国县,从邑,*声,今酂县。”段玉裁注曰:“《前志》(指《前汉书?地理志》)沛郡酂,《后志》(指《后汉书?郡国志》)沛国酂。陈胜攻銍、酂、苦、谯,谓此酂也。今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西南有故酂县城。”又曰:“谓本为*县,今为酂县,古今字异也。班固《泗水亭长碑》曰:‘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正作*。”从许慎《说文解字》及段玉裁的注文可知,沛郡的酂县,原作*县,古今字虽不相同,但其读音则相同,都读作嵯(cuo),并且以班固《泗水亭长碑》文为据,证明萧何受封于*,这就是说永城的酂城确实是萧何的封国所在地。

许慎《说文解字?邑部》“酂”字条下云:“从邑,赞声,南阳有酂县。”段玉裁注曰:“《汉地理志》南阳郡酂,侯国。”孟康曰:音讃。按南阳*县作酂,沛郡县作*。许(慎)二字画然不相乱也。在沛者后亦作酂,直由莽曰赞治而乱。南阳酂音讃,沛*及改作酂字皆音嵯,音亦本不相乱。萧何始封之酂。《茂陵书》、文颖、臣瓒、颜师古、杜佑皆云在南阳,江统、戴规、姚察、李吉甫,今钱氏大昕皆云在沛,在沛说是也。始封于*,高后乃封之南阳之酂与筑阳,文帝至(王)莽之酂侯,皆在南阳,故《地理志》于南阳云:酂,侯国。而沛郡酂下不云侯国,为在沛者不久也。诸家所传班固作《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以韵求之,可以不惑。②

《说文解字》对“*”字、“酂”字的解释及段玉裁的注文,对汉代的两个酂县的阐释非常明白。说明南阳的酂,音讃,沛郡的酂,音嵯。许慎对这两个字分的很清楚,不相混乱。后因王莽把沛郡的*县改为赞治,东汉时就把沛郡的*改为酂,但酂仍读为嵯,在读音上与南阳的酂并不混淆。段注还指出对萧何初封地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茂陵书》、文颖、臣赞、颜师古、杜佑都认为在南阳,江统、戴规、姚察、李吉甫、钱大昕都主张在沛郡。段玉裁的观点很明确,认为“在沛说是也”,并进一步说明萧何始封在*,即在永城的酂,吕后时才改封在南阳之酂与筑阳,因此,由文帝至王莽时的酂侯都在南阳,故《汉书?地理志》才在南阳郡酂之下说明是“侯国”,而在沛郡的酂县之下不说是“侯国”,是因为萧何的封国在沛郡酂县的时间不长。最后段玉裁还引用班固的《泗水亭高祖碑》的碑文:“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来说明萧何的封国在沛郡酂县的史实。

《中华大字典》申集“邑部”对“酂”、“*”两字的解释与《说文解字》大同小异,现转引如下。

“酂”《汉地理志》:南阳郡酂,侯国。孟康曰:音讃。按:南阳县作酂,沛郡作*。许(慎)二字画然不相乱也。在沛者,后亦作酂。

“酂”,才何切,音嵯,歌韵,*或字(*为酂的异体字)。*,《说文》:沛国县,萧何初封邑,或从酂。

以上是对“酂”的解释,下面是对“*”的解释。

“*”,才何切,音醝,歌韵,沛国县,今酂县,见《说文》。《通训定声》:今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西南有故城,后汉改为酂,与南阳之酂同字异音。萧何始封*县,不久高后又封何于酂县。③

上引《中华大字典》对“酂”,“*”二字的解释,由于与《说文解字》及段注基本相同,故不必赘言重叙,但其观点简单明确,即认为沛郡之*,后改为酂,是萧何的始封地。吕后时把萧何(实为萧何夫人)改封在南阳郡的酂县,这一认识与历史的真实性是相符的。

为证实萧何的初封地,我查阅了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其“酂县”条云:“秦汉(“汉”为衍字)旧县,④属砀郡,汉属沛郡。萧何封酂侯,即此邑也。”《元和郡县图志》为唐代历史地理名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对“酂县”的解释,文字虽不多,但非常明白、准确。贺次君的《校勘记》尤为重要,现转引如下:

“萧何封酂侯,即此邑也”。考证:按《汉书》萧何封酂侯,地属南阳郡,班固曰:“侯国”是也,本音赞。《御批通鉴辑览》:“今湖北襄阳府光化县北酂县故城,萧何所封。”又《地理志》:沛郡有酂,读嵯,《说文》作“*”。钱坫《地理志补注》云:班固《泗水亭碑》以此作为萧何所封。又江统《徂淮赋》云:“戾*城而倚轩,实萧公之封徂国。”此《志》之所本。段玉裁曰:“始封于*,高后乃封之南阳之酂与筑阳。文帝、王莽之酂侯,皆在南阳。”⑤

贺次君的考证是相当客观的。首先介绍了萧何封地南阳酂县说,然后又介绍了钱坫《地理志补注》引用的班固《泗水亭碑》和江统《徂淮赋》,用以证明沛郡酂县是萧何的初封地,并说明这就是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立论根据。最后又引用段玉裁的话作为结论:萧何“始封于*,高后乃封之南阳之酂与筑阳。文帝至王莽之酂侯,皆在南阳”。以上结论与《汉书?萧何传》及《百官公卿表》所记萧何及其子孙封侯的经历基本相符:萧何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被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其封地当在沛郡酂县(河南永城市。师古,文颖认为在南阳郡酂县,误)。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逝世,追谥为文终侯,其子萧禄嗣爵。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萧禄死,无子,酂侯爵位空悬。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封萧何夫人同为酂侯,封国移至南阳郡酂县,又封萧何小儿子萧延为筑阳侯,封国在湖北谷城北。可以说吕后二年是酂侯封地转折点。萧何及其子萧禄时(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86年),封地是在沛郡酂县(河南永城),前后不足16年时间。此后萧何夫人同就被吕后改封在南阳郡酂县(湖北老河口)。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文帝免去萧何夫人同的侯爵,改封其子延为酂侯,筑阳也随之合并于酂国,仍属南阳郡。此后萧何的孙辈侯爵几度中断,几度续封,但除其孙萧嘉改封为武侯(封国今址不详)外,其他孙辈则均继封为酂侯,直至王莽败亡,萧何后人的酂侯爵位才随之灭绝。由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到王莽地皇二年,即公元23年,断断续续前后约有210年之久,酂国封地均在南阳郡,故《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酂为“侯国”也是有充分根据的。

通过以上的考证和论述,我们所要证实的仅仅是萧何、萧禄父子有16年时间其封地是在沛郡酂县,但这16年在汉初是非常重要的,是汉国初建,百废待兴,是萧何忙于为汉政权制定政治制度、法律条文时期。对于证明永城为汉兴之地尤为重要。说明萧何制定律令与永城有密切关系,萧何造律台的存在是其明证。

从《说文解字》及段注,从《元和郡县图志》及贺次君的《校勘记》所提供的资料来看,证明沛郡酂县是萧何的初封地,应该说是证据确凿,有很强的说服力。但颜师古、文颖、臣瓒等史学注释家却否认《说文解字》、《元和郡县图志》所提供的证据,而认为萧何所封的酂国,始终是在南阳郡酂国。其中以颜师古的意见最坚决,也最有代表性。

文颖是后汉著名经学家,是《汉书》最早的注释者。臣瓒是晋人,史失其姓,是《汉书》主要注释者之一。但文颖和臣瓒对萧何封地酂县的注释,多属表态性的判断文字,仅说明萧何封地在南阳郡酂县,没有提供什么理由和论据。颜师古是唐初的经学家、史学家,他对《史记》、《汉书》的注释颇具权威性,但智者千虑也有一失,他对萧何封地的注释虽然也下了一些考证功夫,然而其结论却不能令人信服。下面先引师古具有代表性的注文,然后再作必要的分析和评说。

臣瓒曰:《茂陵书》:何封国在南阳酂,音赞。师古曰:瓒说是也。而或云:何封沛郡酂,音才何反,非也。《地理志》:南阳酂县为侯国,沛郡不云侯国也。又南阳酂县者......城西有萧何庙,彼土又有筑水,水之阳古曰筑阳县,与酂侧近连接,据何本传,何薨之后,子禄无嗣,高后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罢同,更封延为酂侯,是知何封酂国兼得筑阳,此明验也。但酂字别有*音,是以沛之*县《史记》、《汉书》作酂字,明其音同也。班固《洒(泗)水亭碑》以萧何相国所封,与何同韵,于义无爽,然其封邑实在南阳,非沛县(郡)也。且《地理志》云:王莽改沛酂曰赞治,然则沛酂亦有赞音。*、酂相乱,无所取信也。说者又引江统《徂淮赋》以为证,此乃统之疏谬,不可考核。⑥

上引注文,师古除了赞同臣瓒所说的萧何封邑在南阳外,还正面说出沛酂不是萧何的封国,并举出五点理由和根据.其一是《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酂县是侯国,而沛郡酂县“不云侯国也”,其实这是对《汉书?地理志》的误解,其二是根据南阳酂县有座萧何庙,就认为萧何封国必在南阳,因为萧何封国后来改封在南阳,时间达二百年之久,有座萧何庙何足为据,永城的萧何造律台比萧何庙更有说服力,其三是以高后封萧何夫人为酂侯,封小子萧延为筑阳侯为据,来证明萧何封地在南阳酂县而兼得筑阳,并且加强语气说“此明验也”。其实这是把萧何以后的事往前拉,强安在萧何头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科学精神。其四是玩弄文字游戏,以酂、*同赞音,使酂、*相乱,又以王莽改沛郡酂县为赞治,说明沛*亦有赞音,使酂、*相乱,“无所取信也”。其实这是师古不信沛郡酂县说而强词夺理。其五是最没有道理的,师古竟然以《汉书?地理志》不记沛郡酂县为侯国,而否定班固在《泗水亭碑》中认为萧何初封地在沛郡酂县的意见,更以“此乃统之疏谬,不可考核”为由,而否定江统在《徂淮赋》中的正确观点,而咬定了萧何的封国不在沛郡酂县,而在南阳郡酂县的论点。

以上介绍了关于萧何封地两派不同意见的争论,其实争论的焦点,仅在萧何初封酂侯及其子萧禄继位酂侯的16年间,他们父子的封地究竟在何地的问题。主张沛郡酂县说者,认为这16年萧何父子的封地在沛郡酂县,自吕后二年至王莽灭亡,萧何夫人同及其子孙的封地均在南阳郡酂县。主张南阳郡酂县说者,认为萧何初封的酂国及其子孙继承的酂国,始终都在南阳郡酂县。对于两派之争,归纳起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主张沛郡说者,并不反对自吕后二年以后的酂国在南阳郡;主张南阳郡说者,却不承认萧何初封地在沛郡。但是,由于《说文解字》、《元和郡县图志》和班固的《泗水亭长碑》(或称《泗水亭高祖碑》、《泗水亭碑》)、江统《徂淮赋》所提供的证据真实而可靠,使主张南阳郡说者无力反驳,故只能是强词夺理,用“于义无爽”、“不可考核”为遁词予以否定。但班固的《泗水亭长碑》和江统的《徂淮赋》是否定不了的。班固是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是《汉书》的作者,对汉代历史了如指掌,对萧何初封地的确认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为了证实班固《泗水亭长碑》的可靠性,我查阅了《全后汉文》,在第二十六卷中查到了班固所作的《十八侯铭》,其中的《酂侯萧何》云:“躭躭相国,宏策不追,御国维纲,秉统枢机。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酂。”⑦ 本铭中的后四句,与《泗水亭高祖碑》文完全相同,但却增强了碑文的权威性、可靠性,说明班固至少在两篇文章中提到了萧何“受封于*”,⑧ 这一结论生在唐代的颜师古是不可能推翻的。江统是西晋的政论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徂淮赋》现在仍保存在《全晋文》一百零六卷中,并常为学者所引用。江统所说的“戾*城而倚轩,实萧公之故国”,是有所据而云然,决非“疏谬”之语,并不像颜师古所说“不可考核”,而是很容易核实的,这也是唐代学者颜师古无力推翻的结论。

用了很多笔墨来考证萧何初封酂国的所在地问题,考证后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就是萧何初封时的酂国在沛郡酂县(今河南永城市),其后,于吕后二年,萧何夫人同及其子孙的酂国移至南阳郡酂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这个考证结论虽然很简单,但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