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年前家乡树上摘下灵芝

2.灵芝有哪些特征?

3.灵芝孢子粉怎么吃 注:就是说它的营养成分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几年前家乡树上摘下灵芝

安徽灵芝孢子油价_灵芝孢子油价格差距大

灵芝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且因所用菌种,菌种产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艺,制剂方法不同而各异.灵芝属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含有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衍生物,甾酵类,生物碱类,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三萜类,倍半萜,有机锗,无机盐等.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 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 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 对人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 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过敏作用等.指导意见:  食用方法灵芝味虽苦,但苦而香,苦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根据灵芝的特点,现介绍几种既简便,效果又好的食用方法:  1,灵芝泡水法:把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用开水冲泡后当茶喝,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15g,可连续冲泡5次以上.  2,灵芝水煎法:将灵芝剪碎,放入罐内,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和,分次口服.  3,灵芝泡酒: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冰糖或蜂蜜.生活护理:  灵芝炖猪蹄:  取灵芝15克,猪蹄1只,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适量.将猪蹄去毛后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段时间,捞出再洗净,灵芝洗净切片.锅中放入猪油,烧热加葱姜煸香,放入猪蹄,水,料酒,味精,精盐,灵芝,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熟烂,出锅即成.

灵芝有哪些特征?

(王淑芳)

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别名木灵芝、菌灵芝、红芝、赤芝、万年蕈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一年或多年生真菌。产地分布较广,以南方各省为主。以子实体、孢子及菌丝体入药。除含有多糖、多肽及多种氨基酸外,还有麦角固醇、甘露醇、腺嘌呤、腺嘌呤核苷、尿嘧啶、尿嘧啶核苷、甜菜碱、海藻糖、硬脂酸、γ-三甲胺基丁酸、苯甲酸、虫漆酶、虫漆异酶等成分。光谱分析灵芝含银、铝、硼、钙、铜、铁、钾、钠、镁、锰、锗、锡、锌等元素。味苦、性平无毒。具保肝、解毒、强心、抗缺氧及抗惊厥、益心气、补中等多种功能。主治慢性气管炎、高山病、急慢性肝炎。其孢子粉经加工制成的无菌水溶液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多发性硬化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一、形态特征

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分支,直径1—3μm。表面常分泌出白色草酸钙结晶。子实体分菌盖、菌柄和子实层。成熟后子实体木栓化,其皮壳组织革质化。有赤褐色光泽。菌盖多为肾形、半圆形。柄侧生。菌盖大小不一,上有环状轮纹及辐射状皱纹,下面菌肉连着紧密排列的相互平行的菌管,管内产生担子层。管孔呈白色至淡褐色,平均每mm24—5个,担孢子着生在担子上,大小为8—11×5—7μm。卵形,具双壁,中有一核及一大油滴(图21—5)。

图21—5 灵芝形态图

1、2.子实体 3.孢子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菌丝在4—39℃均可生长,以24—30℃生长快,分化子实体也快。分化子实体的温度至少要20℃。在25℃子实体发育慢,但质地紧密,皮壳色泽也比30℃亮。琼脂斜面上菌丝只能耐受0—4℃低温,再低会逐渐死亡,保存不了3个月。但在小麦、麸皮及玉米粉中的菌丝体可在0—4℃条件下保存一年以上。锯木屑为主的栽培瓶中菌丝体在北京冬季堆放室外避风处,冬季虽有-10℃左右短期低温,翌年夏秋仍可继续生长出子实体。

2.湿度

包括基质含水率和空气相对湿度。菌丝生长要求基质含水在150—200%之间,随基质本身物理性状如硬度、颗粒大小、形状、装载紧实度等而有一定差异。超过250%时生长慢。菌丝体只在容器内生长时,外界相对湿度可低一些,有利于减少杂菌繁殖,如在60%即可,过低引起基质水分蒸发,也不利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和发育对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子实体分化要求基质和水之比为1∶2最适,因必须有充足氧的供应,菌体直接接触空间环境,相对湿度低,其幼嫩的分生组织易受损害而停止生长。因此,子实体分化发育期相对湿度不能低于70%,以85—90%为好。

3.空气

主要是空气中氧气及二氧化碳对其影响较大。菌丝在基质内,含水量与氧的供应是一对矛盾,含水量高则氧易不足。用750ml的广口瓶,每瓶装硬木屑与麦麸(3∶1)混合拌水的培养料约600g为适,其中干物质在210—240g。过多则会过于紧实,菌丝会因缺氧而生长慢。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较多氧的供应。如CO2浓度高则菌盖不分化或不产生担孢子,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通风换气条件。据陆文梁等研究,空气中CO2含量超过0.1%,菌伞就不发育。但在0.1—1.0%之间对菌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人工培养时,当子实体原基分化以后,放入密闭的玻璃柜中,菌柄均伸长为筷子状。

4.光照

菌丝在基质里生长不需要光,无光全黑条件生长速度最快,当照度增加到30001x时,生长速度只有全黑条件下的一半,所以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从光质看,黄光对菌丝体生长抑制作用强,红光抑制作用弱。对子实体来说,缺少光照则生长缓慢甚至畸形。在全黑中生长的菌丝体不分化子实体原基,如经一段时间光照再放入黑暗中,原基就可分化发生。子实体生长具向光性,其新生的白色先端部分总是朝向光源的一边。其菌管却有明显向地性。

5.酸碱度

菌丝体在pH值3.5—7.5的基质中均可生长,以PH5—6生长较好。一般常用的培养基自然酸碱度都适于其生长。

6.营养

在自然界灵芝常生于柞、栎、桦、椴及枫香、板栗等阔叶树的木桩旁。菌丝生长初期只能吸收利用一些低碳水化合物单糖,很快它就可通过本身产生的各种酶类来分解、转化、吸收、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一些矿物元素,所以可在多种腐木上生长。在利用锯木屑作培养基栽培灵芝时,加入一定量的麸皮,营养更丰富,灵芝生长发育更好。麦麸比例越大,菌丝生长越旺盛,但如全用麦麸则难分化发育出子实体。所以麦麸适宜作栽培种培养基,以得到大量菌丝体。试验还发现,多种中草药的茎叶及种子作培养基或掺入培养料,并不抑制菌丝生长。如穿心莲茎叶、木槿花、甜杏仁、板兰叶、马齿苋、葶苈子以及小蓟叶等。其中以掺入木槿花、甜杏仁、葶苈子者,菌丝生长较好,可能是由于其营养较丰富之故。

(二)生活史

灵芝的生活史与猴头相似。担孢子依靠自身贮存的营养萌发为初生菌丝。初生菌丝是单核的,在灵芝生活史中存在时间很短,即由不同性别的初生菌丝相互结合为双核的次生菌丝。次生菌丝洁白粗壮,生长迅速,分解和利用基质营养能力强,在自然界次生菌丝能在寄主树木组织中迅速生长。如1983年广东澄海县一水库边,一株高10m、胸径16cm的台湾相思树,由于灵芝寄生而迅速死亡。菌丝体吸收利用树木的营养,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分化出白色团状物——子实体原基,继而发育成达510g重的巨型灵芝,并产生新的担孢子。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利用担孢子来培养子实体的繁殖方法一般不被采用。主要为更新菌种和培养优良母种。以往有人认为担孢子萌发不易,实际上只要孢子是新鲜幼龄的,在基质固体上有适宜温湿度不难发芽,1970—1972年在灵芝培养室曾发现,在脱掉油漆的木窗框上,由于孢子飘落上去而生长出许多小灵芝。

无性繁殖是人工栽培灵芝的主要方法,栽培方式有瓶栽、段木栽及露地栽三种。以瓶栽较普遍。

(二)菌种

以组织分离法获取。即将野外或人工栽培的正在生长发育的新鲜子实体的一部分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采用无菌操作把它切为3—5mm2的小块,取五块左右放置于平板培养基上,或取一块放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5—28℃,培养3—4天,就会发现小块组织的周围有白色菌丝长出。这时挑选纯白无杂的菌丝移植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5天左右,即得灵芝母种。每支母种可转接新斜面20支为原种。其母种分离及原种培养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马铃薯(去皮) 200g(切片加水煮沸半小时去渣)

蔗糖 20g

磷酸二氢钾 3g

硫酸镁 1.5g

维生素B1 10mg

琼脂 20g

加水至1000ml

注:如铃薯可用50g麦麸代替,并且可不加维生素B1。

除上述培养基外,还可用PSA或PDA培养基以及沙氏培养基。为了配制方便,降低成本,也可用浸胀的小米、麦粒或玉米粉,以及麸皮做成斜面培养基,供培养原种用,也可用来保存菌种。

(三)瓶栽灵芝

1.制备培养基

成分为锯木屑和麦麸,重量比为3∶1。通常采用阔叶树的木屑,以硬木为好,后劲足。杨、柳等木屑较松软,不易压紧,后劲差。松、杉、樟、柏的木屑及霉变的硬木木屑不宜用。没有木屑可用蔗渣、棉籽壳或玉米轴渣等代之。按比例称好木屑及麦麸后混拌匀,加水至配好的料以手紧握指缝有水而不滴下为度。拌料多时水分下渗,注意上下搅拌均匀。

2.装瓶及制种子皿(瓶)

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750ml的广口瓶或蘑菇瓶,边装边将瓶蹾几下,以免瓶下部有空隙,使上下均匀。合适的盛量为距瓶口3—5cm,压平上表面,然后用直径近1cm的竹棒或木棒(可用筷子代替),在瓶中央从上到下扎一孔洞。旋转退出竹棒以防把上部料弄碎。扎洞有利于灭菌彻底和菌丝蔓延。瓶口塞棉塞加防潮纸,或盖耐高压塑料瓶盖,用两层牛皮纸包上亦可。灭菌要求1.2kg压力,1个小时。种子皿(瓶)制备:将麦麸及水按重量比1∶2配合,混匀后装入培养皿或柯氏瓶中,稍压平即可。每10g干麦麸可装一个9cm直径培养皿。装瓶时培养基不要太厚,或者降低拌水量,按1∶1.5—1.8即可,灭菌同上。

3.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好的斜面原种,以接种针挑取黄豆大带培养基的一块菌丝,放置麦麸皿中央,将菌种稍往下压,与麦麸紧密接触,置26℃下培养一周,白色菌丝几乎充满全皿,即可作栽培种用。一个培养皿的菌丝可接25—30瓶。栽培瓶接种时,用镊子从皿中夹取约1cm2的一块菌丝麦麸,迅速放入瓶中孔洞处,包好瓶塞即可进行发菌培养。在没有麦麸种时可用斜面原种,也可用没长出子实体或已出过子实体的栽培瓶下边的菌丝体作种。

4.培养

可分两个阶段,最好设两个培养室。第一培养室只要求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25—28℃。瓶子均竖放,不能横放,以免菌种掉在瓶壁或瓶口,接不上培养基影响发菌。约10天后菌丝除向瓶内延伸5—6cm外,在瓶内培养基表面形成白色疙瘩状突起物,即子实体原基。此时应去盖拔塞送入第二培养室。为了多排放一些瓶子,瓶子可横放。如罩袋收孢子粉以竖放方便。培养室除有合适温度25—28℃外,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70%,最好在75—85%之间。此外还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和适当通风换气,以保证有足够的氧供应,使灵芝正常分化出芝盖和产生担孢子。换气要缓缓进行,气温低时应在中午,避免温度骤变引起灵芝畸形。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杂菌

有青霉(Penicillum sp.)、毛霉(Mucor sp.)及根霉(Rhizopus sp.),有时还有曲霉(Aspergillus sp.)等。在无菌操作不严或高温高湿的第二培养室久不换气就易出现。防治方法:培养基灭菌要彻底,无菌操作要严格。培养间可用5%新洁而灭100倍液喷雾灭菌;适当通风降低相对湿度;轻度感染的可局部清除重新灭菌后再接种,严重的则移出淘汰。

2.蕈蚊及尖眼蕈蚊

可在室内悬挂蘸敌敌畏布条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瓶栽灵芝从接种到收子实体一般需45—60天,成熟的标志是菌盖不再出现白色边缘,原白色也变赤褐色。菌盖下面的管孔开始向外喷射担孢子。成熟后即可采收,由菌柄下端拧下整个子实体。摊晾干燥,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要超过55℃,并要通风,防闷热发霉。充分干燥后放入塑料袋中封藏。如采收孢子粉,则可在培养架子实体下放干净塑料布或光滑干净纸张,用板刷收集。用套袋法将开始产生孢子的子实体包起来会收得较多孢子粉。一般收一个月即可,平均2—5g/株。孢子粉经过晾晒,干燥后入塑料袋保存。

构菌

(王淑芳)

构菌〔Collybia velutipes(Curt,ex Fr.)Quél.〕又名冬菇、金针菇、朴菇。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真菌。日本国称它为增智菇。英、美、德、苏等国称它冬菰。世界性分布。我国南北各省均有,于自然界秋末冬初时发生在杨、柳、构、桑、椴等树枯枝或树桩上。子实体及菌丝体均可入药。味稍咸,后微苦,性寒。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糖蛋白、多肽及多糖等物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炎及胃肠溃疡,并具抗癌作用。也有资料报道它具较好的降血清胆固醇效果。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成丛生长,分菌盖、菌褶(子实层)、菌柄。菌盖早期呈球形,后期展开。直径1.5—7cm,表面有粘性物质,水分越多粘性越大。菌盖中部肉桂色,边缘乳**并有细条纹。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白色至乳白色或微带肉粉色,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3—7cm,栽培者可达13—20cm,直径0.2—0.8cm,具黄褐色或深褐色短绒毛,纤维质,内部松软,基部往往延伸成假根状,相互连在一起。孢子无色或淡**,呈广椭圆形,光滑;7—8×5μm,内含1—2个油球。囊状体呈圆锥状,18—30×7—8μm(图21—6)。

图21—6 构菌形态图

1.子实体 2.子实体纵切面 3.孢子 4.担子 5.囊状体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属低温型变温结实性真菌,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温度要求。担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以23—25℃为宜,在24℃于麸汁综合平板上3天可完成萌发、伸长及分枝的过程。7天形成有白色气生菌丝的菌落。超过30℃则不能萌发。菌丝在4—34℃之间均能生长,以25℃为宜。高于30℃生长显著减慢。在15、20、25、30℃四个温度下培育的菌丝体,同时移于4—13℃条件下见光培养,3周后除30℃处理因菌丝基础差外,其余均形成子实体。栽培可利用此特性在中秋节接种,待菌丝生长好时,随自然气温下降,恰适于子实体分化及发育。子实体在3—20℃均可形成,以8—13℃为宜。一般在利于子实体分化及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低则菇体粗壮,肉厚。温度高则细弱,肉薄。菌丝体抗冻,在干燥状态下,能耐-20℃的低温。培养条件下基质短期结冰也不致引起菌丝死亡。待融冰后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

2.水分

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含较多水分。水分是菌体吸收营养和物质代谢的重要条件。生长发育中所需水分来自培养基质和空气湿度。基质含水量在70—80%较好,过高过低对菌丝生长均不利;空气的相对湿度,在菌丝体阶段60%即可,而当子实体形成时则需85—90%,这样菇体才能生长快而肥厚。若湿度低,菇体不能很好发育并易枯萎;在85%以下产量易降低,但过高也不利,易滋生杂菌造成污染。

3.光

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子实体对光的反应据华中农业大学张扬试验,在少氧透明的密闭容器内,自然散射光侧射处理则菇柄细长,菇盖细小,有明显的向光性。为取得较好经济性状,可采用套纸筒法,使柄长、盖小、色白。在有光、无光或红光条件下都可产生子实体并形成孢子,但产量有差异(表21—1)。

表21—1 金针菇的光效应

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光源不要变动,否则出现扭曲现象。

4.酸碱度

一般要求中性微偏酸环境,在pH3—8.0范围中,菌丝体均可以生长,以.pH5.5—6.5为宜,在pH4—7之间均可产生子实体,以pH5—6为宜,出菇多。有资料报道:子实体干重在pH5.0—5.2条件下培育的比pH5.8—6.0者为高。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摇瓶培养一周后,菌液pH在5.4—6.2之间,置10℃左右处理两周均可出菇。所以应用深层培养的菌液作栽培种,其酸碱度对形成子实体是适宜的。

5.空气

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均需氧。由于基质含水量与含氧(空气)量呈反相关,因此基质颗粒大小、颗粒本身紧实程度以及装料时的紧实程度都会影响水分和空气的变化,栽培时应一并考虑。如基质颗粒小就不能在装料时压得过紧。否则气体供给过少菌丝生长迟缓。当料层上生一厚菌丝膜时,由于缺氧则子实体迟迟不分化,可通过搔菌措施促使子实体形成。如为获得菌柄长、菌伞小的菇体,可减少空气对流,使空气中CO2浓度超过0.1%,当CO2浓度超过0.6%时,菌盖发育受抑制。

6.营养

构菌虽具有分解木材中各种有机物的酶系统,但其分解能力比其它木腐菌弱。对营养物质要求不严格,除各种阔叶树木屑外,还可用压碎的树叶、稻壳、禾本科及豆科植物茎秆等掺入代替部分木屑,如再加入少许米糠、麸皮、玉米粉等营养物质可提高产量。但栽培后剩的培养基残渣,至少还有一半未被利用。所以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利用残渣30%或50%,来代替部分木屑或蔗渣再行栽培,对菌丝生长、菇体产量、质量均无不良影响。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对照无差异。近来山西省采用酒糟为主的培养料是值得推广的。按酒糟与棉籽壳重量比4∶1,再拌入1%石灰即可,不但成本低且利于生长。

(二)生活史

构菌除由担孢子到下一代担孢子的有性大循环外,还有无性小循环,即其菌丝体有时断裂形成单细胞粉孢子,萌发后发育成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通常栽培用的菌种及培养料中的菌丝都是双核的,有疏密不一的锁状联合;比单核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在生产上应谨防双核菌丝“退化”成单核菌丝。

三、栽培技术

栽培用菌种可由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法得到。因组织分离法所得菌株遗传性状较稳定,生产上多采用此法,其栽培程序为:母种→原种→栽培种→子实体培养。各程序均按常规进行配制培养基、装瓶、灭菌、接种等具体操作。为培养出高产子实体,应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培养室大小应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室内培养架应分层,最下面一层应离地面30cm。

分离母种及培育母种的培养基用PDA或麸汁综合培养基(参见灵芝),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相同,成分如下:

锯木屑 75%

麦麸(米糠) 23%

蔗糖 1%

石膏粉1%

水 适量

除上述培养基外,可按前边营养要求设计多种配方。由于其子实体成丛生长,瓶栽时宜用大口瓶,或用塑料袋袋栽。培养室分两部分。前期菌丝体生长要求温度高、湿度低;温度在25℃左右菌丝生长快,湿度应在60%以下。菌丝生长时由于呼吸作用,料温会比室温稍高,另外上下层也会有差异。为使菌丝生长正常一致,除适当调整室温外,上下层可10天对换一次。一个月菌丝可长满瓶。后期瓶子去掉瓶盖(塞),放入温度低、湿度高的培养室。在8—10℃气温及85%左右的相对湿度中生长发育子实体。

近年来,日本采用空调设备和各种测量仪表及半自动化装置,调节环境生态因子,进行冬菇现代化栽培。我国一些单位也开展了冬菇工厂化生产子实体新技术的研究。现代化栽培的生产程序可用小发酵罐生产液体菌种作原种,发酵厂生产出2t液体菌种,可拌入1t干木屑培养料,压制成菌砖,培育出子实体。

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褐斑病(Pseudomonas sp.)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很快。症状是在菌盖上呈现外圈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中部灰白有粘液。菌柄上病斑梭形,褐色,严重时整个菌柄变褐,最后整菇腐烂。在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在15℃以下我国菌株具抗病性。18℃以上则与引进菌株一样发病。侵染途径是孔口或机械损伤。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菌株;(2)出菇期控制温度在15℃以下;(3)及时防虫;(4)发病初期喷含有效氯1.0—1.5%的漂白粉液。

四、采收与加工

当子实体的柄伸长到10cm以上时即可采收。一般可收两次。以第一次出菇的产量高。采收时握住菇柄,轻轻向上拔即可。采收后去掉枯萎的小菇及菌膜,继续培养则可收第二次菇。也可把培养料挖出置干净的盘或木箱中拍实压块,用塑料薄膜保温,几天后菌丝重新愈合,半月后仍可出菇。栽培后的锯木屑等发酵废弃物,可施于农田作有机肥料。据日本资料,将这种废弃物的浸出液,加300—500倍水,喷洒到植株叶面上或土壤中,能使大豆增产2.6倍。已经感染了叶斑病的植株,喷2次后即痊愈。另也有资料介绍其菌体的水提液抗植物病毒,故有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

茯苓

(王淑芳)

茯苓〔Poria cocos(Er.)Wolf〕别名茯灵、松薯、松苓等。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属多年生菌类。主产地为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自治区。人工栽培较多的省自治区为广西、湖北及福建。以菌核入药。按切取部位分茯苓皮、赤茯苓及茯苓片等。切片中央有木心的为茯神。加朱钞粉的为朱茯苓。茯苓含有茯苓酸、β-茯苓聚糖、麦角甾醇、胆碱、组氨酸、腺嘌呤等。味甘、性平。茯苓聚糖经人工转变为茯苓多糖,其衍生物羧甲基茯苓多糖,药理试验有较强抑瘤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茯苓片偏于利尿消肿,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茯神与朱茯苓均偏于安神。茯苓的食疗品较多,如茯苓夹饼、茯苓糕及茯苓挂面等。

茯苓由野生变为栽培,中国已有400多年历史。过去均用鲜茯苓菌核为肉引进行栽培,平均每窖需用250g鲜苓。现多采用菌种法,节约了大量苓种。

一、形态特征

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状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体积大小不等,直径10—30cm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mm,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深2—3mm,直径0.5—2mm。孢子7.5×3.5μm,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平滑、透明无色(图21—7)。

图21—7 茯苓形态图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野生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50m到2800m均可发现,说明其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以海拔600—900m,生长期长、气候温和的山区分布多。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有松林分布,微酸性土层,砂质壤土中易找到茯苓。一般埋土深度50—80cm。

1.营养

为兼性寄生真菌。菌核中贮藏的茯苓聚糖是段木中的纤维素转化来的,因此段木的质和量影响着茯苓的产量。一般以7—10年生,胸径10—45cm的中龄松树为好。老龄树木心大、松脂多,幼龄木质疏松。在纯培养母种时用PDA培养基即可,其它如玉米粉、麸皮、蛋白胨、酵母膏甚至木屑粉均可作其营养源。在缺少松木的地方,利用其它硬木也可结苓。在北京海拔50m的西郊,5月用柞木段及松木段分别接种。10月收获时,两种木段上生长的茯苓菌核从外表形状上看不出差异。其药效如何,尚无定论。

2.温度

在PDA培养基上,22—28℃孢子即可萌发。菌丝在18—35℃均可生长,以25—30℃生长较快。在昼夜温差大的变温条件下有利于松木的分解和茯苓聚糖的积累,适于菌核形成。子实体在18—26℃时分化发育并能产生担孢子。菌丝能耐短期低温。吉林省通化县从山东引种苓,冬季经-3℃贮存后,菌核经组织分离得母种。扩展成原种在吉林栽培成功。黑龙江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提高地温。下窖气温要求在25℃以上,土温23—25℃,每年6—7月接种,次年6—7月收获。冬季窖上要覆土防寒,终于在高寒的小兴安岭引种成功。由于生长期不如南方长,所以产量不如南方高。

3.水分

栽培茯苓宜选干燥坡地。但茯苓生长的段木要求含水50—60%。结苓后对水分要求更为迫切。如遇秋旱,土壤湿度低于15%,不但菌丝生长受抑制,菌核也会发生龟裂。除加强培土外,应适量浇水,维持土壤湿度到25%。但水分过多,茯苓也会被溺死。如多雨则要注意排水。在无琼脂条件下,应用松木屑培养茯苓母种也可获成功。除所用菌核身嫩、肉白、浆多外,培养基干湿度也是关键。含水量应在65%左右。孢子在气温24—26℃,空气湿度70—85%时,易大量散发。

4.空气

茯苓生长好氧,所以苓场的土质一定要砂多泥少。而且下窖后覆土不能过厚。土壤板结时要及时松土,增加透气性。另外接种时段木含水量不宜过高。下雨天或雨后不能接种,因雨后水分多、湿度大则空气相对就少,满足不了茯苓菌生长发育的要求。

5.光照

茯苓菌丝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菌核在土内形成。而子实体形成则需要有散射光。因此在茯苓露出土面或采挖后不久,有些菌核表面就会长出大不一的蜂窝状子

灵芝孢子粉怎么吃 注:就是说它的营养成分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灵芝孢子粉用水煎服,它里面的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下面介绍传统中医对灵芝孢子粉的具体煎法:

将200克水放入砂锅中。?

把6—10克灵芝孢子粉放入锅中。

开大火烧开,转小火烧8—10分钟。

倒入小碗中,稍晾一小会儿,药汤温时服用。

灵芝对降低血中甘油三脂有较好疗效,冠心病伴高脂血症者食用后胆固醇和β-脂蛋白匀有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