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顿国际油价查询_博尔顿酒店
1.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及由来及形势变化
2.制裁升级!美伊冲突一触即发?美国搞事情,背后打的啥算盘?
3.艾伦.格林斯潘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及由来及形势变化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就已经涉足核领域,当时雄心勃勃的巴列维国王试图利用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全面实施核计划。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协议,这标志着伊朗正式开始实施核计划。1979年巴列维政权倒台时,伊朗已与外国签署了6个核电站的协议,其中西德帮助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建设工程。巴列维时代的伊朗一直努力成为家中第一个拥有核威慑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计划处于暂时停滞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计划重新全面启动时期。1992年,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标志着伊朗核计划进入新的阶段。根据西方情报部门透露的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1] 与此同时,伊朗还大力发展自己的导弹系统。1998年伊朗成功地进行了“谢哈布-3型”弹道导弹的试验性发射,射程1300公里,可达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加强了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战略威慑力。伊朗还在研制射程2000公里的“谢哈布-4型”弹道导弹和“谢哈布-5型”洲际导弹。
伊朗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核问题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安。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至今,美国和伊朗关系一直处在“冰点”。伊指责美支持以色列搞国家恐怖主义和占领阿拉伯领土,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是世界上“最大的魔头”。美则指责伊支持恐怖主义。美国认为 “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2] “其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反对,对地区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和其寻求制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仅成为邻国的威胁而且成为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威胁。”[3]小布什总统上任后,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把伊朗、伊拉克和朝鲜三国称为“邪恶轴心”。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十分关注伊朗的核设施,美国也指责伊朗寻求发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罗斯签署了共建布什尔核电站合作协议后,美如坐针毡,担心伊有朝一日发展核武器,多次敦促俄中止与伊的核合作,但无结果。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直接或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欧盟和俄罗斯不断向伊朗施加压力。美国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甚至威胁,美国保留使用军事手段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权利。美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了对伊的核监督,称伊在秘密研发核武器。以色列也声称伊在2005年或2006年前可造出核武器,并扬言对此已制定了军事打击计划。
08年国际形势变化.油价上涨,伊朗已有能力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
艾哈迈迪-内贾德面对在场的数百名伊朗高级官员和记者说,“从今天起,伊朗已经加入能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国家的行列”。
制裁升级!美伊冲突一触即发?美国搞事情,背后打的啥算盘?
9月20日晚,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制裁伊朗中央银行、伊朗国家发展基金等。受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伊朗中央银行负责人则表示,美国为找到制裁伊朗的手段已经"黔驴技穷",伊朗市场仍然稳定。
美国此番制裁会对伊朗带来多大影响?伊朗将如何应对?中东持续动荡,又会如何影响全球能源安全? 9月21日晚,《央视 财经 评论》邀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董漫远 和 央广 财经 评论员王冠 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美国极限施压伊朗 影响有多大? 董漫远:美制裁措施用尽 奈何伊朗不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盟友,沙特遇袭,美国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安抚。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飞到沙特,还对沙特表达了这么一种态度:这次袭击暴露了沙特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说明武器不够,档次不够,解决的办法就是多买武器,显然美方很大一部分精力其实是放在这儿的。而宣布向中东地区增兵,把伊朗央行、伊主权财富基金和伊朗一家公司作为新的制裁的补充,渲染成分居多。实际上对伊朗,美国能用的手段差不多都用上了,也没能把伊朗怎么样。
王冠:美方言行自相矛盾 制裁效果难及预期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主张对伊朗要更加强硬,刚刚被开除;再锁定一个关键地名阿富汗,8月底的时候特朗普表态要再撤回5000美军,这也是他竞选时的承诺,试问怎么可能在中东又开展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呢?
王冠:美国搞事情 背后是生意经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国向中东增兵,与其说这几百人是增兵,其实更像是一个武器展销会的押运队,也就是说,搞事情背后是生意经。
两年多以前,特朗普访问沙特,签了一个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的大型军购合同,这还不够,同时还约定未来还要再大买3000亿美元。如果中东一直风平浪静,凭什么再买3000亿美元?当然只有地区不断出现 紧张 局面,合同才能成立。
中东持续动荡 能源安全咋保障? 王冠:沙特会力保产能 平稳上市最重要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沙特现在的产量确实被削弱了,但还有库存,肯定不至于不能交付合同。而且沙特一定会千方百计保产能,这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出阿美国家石油公司5%的股权,以1000亿美元估值去IPO,希望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沙特绝不会因为一个短暂的遇袭,就想着无限推高油价,这是因小失大,上市才是最重要的。
董漫远: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基本稳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沙特遇袭,随后又出现一系列的指责、制裁,确实会造成石油短期价格波动。但全球石油供求关系基本稳定,第一是现在全球石油供应供大于求;第二是世界经济不景气,需求没那么强;第三是现在国际石油战略储备充裕;第四是沙特石油设施的修复速度很快,估计月底就差不多,供给能力跟得上。
王冠:“负利率”时代 国际油价缺乏支撑
央广 财经 评论员 王冠 :眼下全球经济的一个热词,是降息潮,或者说是负利率,充分体现了全球经济弥漫着一种相对消极的情绪,油价本身就缺乏支撑。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美国对伊朗各个维度的极限施压,效果正在不断衰减,因为能制裁的手段过去基本都用上了,伊朗也对抗了这么多年,新上的手段并没有给伊朗增加新的压力;再加上在中东爆发新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概率相对较小,整个油价还是会处于相对平稳的走势。
转载请注明“央视 财经 ”
来源 : 央视 财经 (ID:cctvyscj)
艾伦.格林斯潘
[编辑本段]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任内大事记 1987-1990 1987年8月11日,由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 1990年7月,美国经济进入一次短暂、温和的衰退。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国际油价飙升。 1991-2000 1991年3月,美国经济衰退结束,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 布什在华盛顿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举行会谈 [1] 、创纪录的经济扩张。 1994年2月4日,美联储首次公开宣布调整其货币政策杠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6年9月,格林斯潘说服同僚放弃了升息计划。他指出,当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政府表面的统计数据,这将使失业率下降,同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1996年12月5日,格林斯潘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股市上涨反映了“非理性繁荣”。华尔街股市应声而跌,但随后回弹。 1998年9月29日,美联储开始连续三次快速降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一家大型对冲基金濒临倒闭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创11722.98点历史最高纪录。随后几个月中,股市陷入低迷,账面价值损失近万亿美元。 2001-2005 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在两次决策会议间隙中,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它表明在经历股市下跌、商业投资下降后,联储开始实施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 2001年1月25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说,当年巨大的财政预算盈余(但最后未能成为现实)为减税提供了空间。此举使布什政府的1.3万亿美元减税提案在国会获得通过。 2001年3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结束。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格林斯潘在欧洲参加一个会议后回国,途中被迫改变航向。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发表声明,宣布美联储准备为处于金融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 2001年11月,美国经济衰退停止。但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竞相削减劳动力成本,导致失业率上升。 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一45年来最低水平。联储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并抵御潜在的通货紧缩威胁。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采取每次25个基点的系列升息步骤,逐渐淡化其经济刺激政策。 2005年10月24日,布什在白宫宣布,他提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 [编辑本段]格林斯潘的运气掌舵美联储 在格林斯潘为白宫工作的18年里,见证了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经济只要由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 最近,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下调50个基点,这也是联邦 艾伦·格林斯潘 [2] 政府4年来首次减息。其实面对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市场早就对伯南克迟迟不肯降息大惑不解,而如今人们只能说他与格林斯潘的行事风格也差不多了。除了最近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能让人们想起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外,格老退隐两年后写出的新书《动荡年代》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让全世界为之一震。在纽约92街的基督教青年协会(YMCA)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格林斯潘说道,“人们总是试图对各种可能的结果作出预测,但结果却总与现实相差甚远。”而相比之下,格老的预测与分析当然能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动荡年代” 如同书名“动荡年代”所描述的那样,世界经济总是处于不停的波动之中。2006年1月31日是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天。当天,他还在主持着2007年第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会。在他为白宫服务的18年里,经历了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海湾战争以及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去年刚刚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在《华尔街时报》上撰文表示,“人们一直对于各国的央行在理论上是否具备维持价格稳定的能力争论不休,争论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很多国家的央行做不到这一点。然而艾伦·格林斯潘的巨大成就向我们证明,维持价格稳定是可能的。他为人们树立一个标杆。” 弗里德曼的这番话说在格林斯潘刚刚卸任的时候,难免有一点歌功颂德的意味,但他的话也并不是没有根据。最近美国知名的经济学者唐纳德·卢斯金又在《华尔街时报》上对于格林斯潘做了另一番评价,“他在应对这些危机时的反应相当迟钝,而且他的处理力度不够,时机也太晚。”虽然,人们普遍都把格老尊奉为一位富有决断力的领导者,只不过是因为他很走运罢了。这倒是符合了格老曾经对自己的评价,他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及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职业生涯,也自我总结道,“我真得很走运。” 预测与分析 预测是经济学家们的乐趣。格林斯潘在书中预期欧元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因为美元已失去对欧元的大部分领先优势,欧洲中央银行也将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全球经济力量。 早在上世纪,格林斯潘就观察到技术在一直向前,而生产 艾伦·格林斯潘率增长速度在1970年左右就开始下降,直到现在也只有复苏的迹象。对此,格林斯潘经常引用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保罗·大卫以及耐森·罗森伯格的著作来说明,“商业完全吸收和使用新技术通常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例如,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不能从电力发展中获利,只有当新的以电力驱动机器的工厂建成,他们的生产力才能够增加。格林斯潘早先就领悟到,科技刺激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全球化与金融市场的成熟在他看来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于全球经济中高达十多亿的外来劳动者,格林斯潘感到无比的兴奋,他认为这将抑制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以及利率的提高,而对于摆在面前的贸易赤字,格林斯潘并不以为然。他还不忘提醒那些投资者,现在的低利率并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美国经济当前不明朗的前景,加之格林斯潘那句早就脍炙人口的名言“如果我的话你听得清清楚楚,那你一定是没有听明白”,所以假如他的预测没有兑现,肯定是你理解错了。 自传 《纽约时报》在谈到这本书时说道,“它其实是两本书”:一本是对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及预测;另外一本就是他的人生经历。正像是原兰登书屋编辑高朵芙所说:“他想写一本能够传世的雅俗共赏的书,把满脑子的奇闻异事一个接一个地娓娓道来,都是不为人所知的事情。人们由此也将看到一个他们从不曾见过的格林斯潘。” 高朵芙的话是在格林斯潘下笔之前说的,而当格老意识到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时,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挑战。故事从“9·11”讲起,他那时正好在从瑞士回家的路上,而接着笔锋一转,就开始了对于童年的回顾。这些叙述读起来是一马平川,但并不是很清晰,没有让读者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从来也没有提及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让人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声望,完全是他不得不承受的,这倒也正好又印证了运气好的理由。 对于他的第一任妻子琼·米契尔,他只是说到“她真的很美丽”。中学毕业后想去参军,但是他肺部的一个阴影看起来像是得了肺结核,这让他没能如愿。于是开始做萨克斯乐手,但他周围全是专业乐师,在这些超级天才面前,他感到很自卑。当时,格林斯潘在幕间休息时,总是躲在角落里读经济和金融书籍以求消遣。巡回演出一年以后,他离开了乐队,开始在纽约大学就读商业经济学。 格林斯潘就像是一个书呆子整日沉浸在技术与数字的分析之中,直到他妻子米契尔把他介绍给了艾因·兰德俱乐部。随着艾因·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逐渐在全美扩展,他才开始渐渐形成了对于世界经济宏观上的认识。格林斯潘在书中这样描述艾因·兰德,“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他却是我生命中一股坚定的力量。” 工作方法 《华尔街日报》曾经这样概括他的工作方法,“分析和本能的特殊结合。”《纽约时报》说,“格林斯潘讨厌教条。”在老布什执政期间,他坚持推行高利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老布什在1992年总统大选落败后,公开批评同为共和党人的格林斯潘是他连任失败的罪魁祸首,但格林斯潘不顾政治压力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 1969年以来,除吉姆·卡特以外,格林斯潘与每位总统都合 艾伦·格林斯潘作过。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格老也算得上是好几朝的元老了。对于每个总统的是非功过也算是有些发言权。对于福特总统,格老的好话说得最多,说他是一个优雅的政治家,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而对于其他的人当然是好的坏的都说了,却偏偏只有现任总统布什,他是毫不留情地奚落,而且还甩出一句众人都心知肚明就是不敢拿上台面来讲的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是为了石油”。 最近,布什身边的拉姆斯菲尔德、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卡尔·罗夫也相继离职,真可谓是“众叛亲离”。面对来自共和党阵营内部的公开质疑,布什也只有通过福克斯电视台说,“怀着尊敬的态度,我对格林斯潘的评价持不同意见。” 据说培生公司(Pearson PLC)旗下的企鹅出版公司就预先支付过格林斯潘850万美元的稿酬。都说“人走茶凉”,格林斯潘的茶倒没有凉得那么快,而且好多人都愿意再细细地品品。只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样评价他,“斯人已去,遗害犹存。” 事实上,格林斯潘卸任后也为美国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债务,而在他为白宫工作的18年里,见证了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经济只要由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这么说来,格林斯潘真够走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