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与现在几快钱

2.山西老农深山发现“藏金洞”,挖出金子去换钱,专家及时赶到了,后来如何?

3.山西农民意外发现山洞挖出100多斤黄金,以为会暴富,结果为何被逮住?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与现在几快钱

山西今日黄金价格回收表_山西金价便宜了吗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

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

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

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

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

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

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

,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

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

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

“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

,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

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

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

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

,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

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

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

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

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

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

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

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

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

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

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

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

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

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

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

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

,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

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

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

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

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

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

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

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

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

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

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

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

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

,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

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

)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

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

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

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

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

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

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

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

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

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

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

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

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山西老农深山发现“藏金洞”,挖出金子去换钱,专家及时赶到了,后来如何?

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发生了很多战争,大量文物也就此流落到了世界各地。还有一些珍宝藏在了人烟罕至的地方,虽然很难被后人发现,但它们也免受了战乱带来的危害。在一些偶然的机会下,这些珍宝又重新被人们发现。山西就有一位老农在深山发现了一处“藏金洞”,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往事。

这位发现藏金洞的山西老农,家境并不富裕,在一次上山砍柴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了一处空旷的山洞。老农走进山洞后,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只见里面全是闪着金光的金条和金块,老农随即意识到自己就要发财了,于是就用拉柴的板车将这些金条和金块都运了出去。

回到家后,老农就决定先带两块金块去银行换现金。银行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块金块很特别,上面还有一些古代的铭文,她意识到这金块可能大有来历,便悄悄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文物局。专家及时赶到,找到了老农,并对金块进行了仔细查验,发现金块果然有一定的年份,上面刻的古文则是: “柱国魏国工程张通儒进”。

根据史料记载,张通儒是唐朝时期安禄山手下的一名官员,后来成为了安禄山的心腹,而这些金块全部都是张通儒的遗物。这本来是国家的重要文物,但老农却将金块拿去换钱,这种行为自然也被列为了“走私文物”。之后专家便将老农家中的九十斤黄金收缴了。

专家将剩下了金块都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这些黄金上面都刻有“乾元元年”的字样,历史上只有国库的黄金上面才会有这样的字,所以这些黄金的价值已经不能用普通的金价来衡量了,它们之所以珍贵,还在于承载了一段历史。

国家针对文物有相对应的法律,私自贩卖文物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即使是不懂法,也应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避免造成损失。

山西农民意外发现山洞挖出100多斤黄金,以为会暴富,结果为何被逮住?

赢得清闲,自在逍遥走。随分为生应永久。不义之财,且缩拿云手。——《苏幕遮 咏友人叹身》

天上掉馅饼,**中奖500万,这样的事情是很多人做梦都想发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并不会发生。

每一笔财富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财富全部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得到。只在家中等,等这一笔意外之财的来到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实现也会转瞬烟消云散。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国,历史悠久,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藏与文物。但是文物隶属于国家,所有想要私自占有财富,占有文物的人都将会被严惩。

本期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老农,他曾经在一场意外中获得了100斤的煎饼,那么这些金饼是如何改变了老农的生活,后来的老农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老农上山砍柴,意外发现秘密山洞里的财富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小村庄中,故事的主人公则是一个普通的老农。

在这个小山村里,他一辈子以种田为生,没有见过什么大钱,也没有发过财,一生辛勤劳动也只够勉强糊口而已,生活仍然非常的艰辛。

在这一天,他仍然像往常一样在山上捡柴,一般来说捡柴劈柴烧柴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

如果不这样做,一家人将没有柴火烧锅,连饭都吃不上。他正在山上劳动的时候,却发现了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洞。

这个洞口并不宽,明显看得出来是被别人挖开的,大概有三四米深,他在这个山洞里面看见了下方有一些不明所以的金属物品。

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拿着铲子在旁边开始努力的挖,挖到最后才发现洞底是一堆金**的圆饼。

已经在乡村生活几十年,习惯安逸生活的他,其实一时间还并不知道这些圆饼到底来自于哪里。

他不断的挖掘,发现洞底的的**金属可能是黄金,越来越多的黄金堆在一起。

虽然说在户外条件下,存放较久的金子已经蒙尘,表面有些腐蚀,但是那金黄金黄的光还是让他非常的震惊。

天上掉馅饼,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一件事,但是当巨大的财运砸到一个人头上的时候,还是会令人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揉了揉眼睛,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一次偶然的境遇竟然让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发财了。

一时间,他连柴也顾不上砍了,连忙把这些从地里挖出来的黄金包起来,避开村里人的视线,偷偷把这些东西都搬回了家。

二、偷偷将黄金搬回家,专家鉴定其价值不可估量

当老农把这些东西带回家的时候,全家人也被老农这样的发现震惊了,毕竟他们一辈子可能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黄金,更没有办法估量这些黄金背后会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实,家里人再遇见这么多黄金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感叹于老农的奇遇,希望这些金子为他们的家庭现状带来不一样的改观。

另一方面,他们内心也有些担忧,因为生活在农村,所以说封建迷信的思想特别强烈,从山中带回来了这么多的黄金确实属于不义之财。

这些黄金是否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厄运,这些人也不得而知。为了处理这些黄金,并且进一步的鉴定,老农还托人去找了相熟的鉴定人员过来探查这些是否是纯正的黄金。

结果鉴定显示这些黄金的纯度非常高,而且数量之大也令人惊叹,一共100多斤左右。

当时的金价1g大约是在400块钱左右,这些黄金确实是让人不可估量的财富。

这一下老农也蒙了,他也不知道这些黄金到底来自于哪里,并且也不知道这些黄金应该如何处置了。

三、银行兑换时被工作人员注意,文物金饼得以上交国家

可能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再加上老农从小生活在山村里,在看见这么多财富之后,也一时起了贪婪之心,并没有上交国家的意识。

他只认为这笔财富是上天赏赐的,所以说就满怀着期待,希望将这些黄金兑换成钱。

但是他却遇见一个难处,因为黄金不是货币,拥有这么多的金饼,也不能创造什么价值。

所以说,他就又偷偷摸摸的把这些金饼包了起来,来到银行,看看能不能把金子换成钱。

当这个老汉颤颤巍巍的在银行柜台上放下了一大袋,明显有些年份的金饼的时候,银行的柜台人员也被惊呆了。

他们不知道这些金币的来历,所以说也并不敢将其贸然兑换,而且老农的身份以及姿态也引起了他们的怀疑。

在反复询问之中,老农终于说出了这笔金饼的来历。银行人员毫不马虎的,在第一时间上报公安机关。

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农只好带着公安机关回到了自己家,并且说出了这些金饼的来历。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劝说下,他还是把捡到的所有金饼都上交了国家,为了表彰他这样的贡献,文物局还是给予他的锦旗与500块钱的奖金。

四、金饼的来历被揭开,不义之财不可获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疑问,这个老农到底是为什么能够在山上突然就捡到这么多的煎饼?这些金饼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当进一步对这些金饼的做工以及表面的文字调研了之后才发现,这些金饼呈金**,被打造成为了圆形。

在金子表面还打造着乾元元年的字样,依照这些字样专家追溯到了金子的来历,原来这比金饼来自于唐朝。

当年安禄山之乱发生了之后,民不聊生,这些财富的主人便是来自于安禄山的一个手下,当时他在安禄山的手下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确实是发了一笔巨财。

而看着安禄山战败,自己前途不保,他就拿着自己手上的财富兑换成为了全国通用且便于携带的金饼仓皇逃跑。

但当时正值乱世,一个人带着这么多的钱财注定是太过引人注目,因此她就把这些钱财埋在了山里,待到时局稳定之后再来取出。

可是,没有想到他再也没有等到来取出金饼的一天,而它所埋葬这些金饼就经历了风吹日晒,一直停留到现在。

在如今,被一个毫无文化水平的老农发现,这一切的一切可能是缘分,也可能是一种偶然。

总结

在普通人的心里能够发一笔意外之财,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做过的梦,但是这个梦却注定不能成为现实。

不义之财的背后必定隐藏了太多的不合理,无论你是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所获得的财富,亦或是意外所获得的财富,这些财富注定都不属于你。

如果强行留下的话,那么必然还会带来弊端与危害就像这位农民,他曾经以为这100多斤的黄金能够让他暴富。

但实际上现实告诉他,文物隶属于国家,从来不属于个人,想要通过占取国家的文物得到自己发财的后果,那么来迎接他的必然是挫败的结局。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亦是如此,中华悠悠5000年留下了无数值得我们纪念的文物,这些文物流传于世,拥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他们值得我们纪念,同时也值得被记住,但是这些文物最妥善的处理方法还是应该上交国家,由国家保管,这才是对于民族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守住了历史的尊严。

这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知道的常识,上交文物其实只是一名普通公民的义务而已,在遇到文物之时切不可私藏,或者是生出别的歪心思,否则这笔不义之财也必然会给你带来意料之外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