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帮忙找全球金融危机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分析性文章

2.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3.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4.白银未来真的会暴涨吗?

5.97年钢价暴跌之后会怎样

6.10年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7.金价今后将会是涨还是跌?

求帮忙找全球金融危机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分析性文章

金价暴涨汽车暴跌原因分析_金价大涨原因

金融危机出现,原油下跌,带动世界金属下跌

因为金融危机会使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甚至衰退,从而引起有色金属价格的下降,从而降低金属制品的成本,进而降低金属制品的价格和利润

金融危机拖累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跌

9月15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投资者纷纷逃离工业金属市场,本周基本金属价格延续上周颓势全面下跌,其中,锡、镍价格跌幅最大,分别达到12.85%和11.95%。

库存方面,铜、铝、锡、镍库存上升,铅、锌库存下降。继上周创出2004年3月以来的新高后,本周LME铝库存再度猛增15.67万吨,增幅达13%以上,国内铝库存也在增加,再次印证了铝市场供给过剩的现实。

金价强劲回升,符合预期

本周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阴影之下,黄金做为避险工具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金价上周五触及年内低点后,本周展开强劲回升,COMEX黄金期货价格周涨幅达16%,国内黄金期货周涨幅达11%。前几周黄金价格受美元上涨和油价下跌的影响持续下挫,上周五更触及年内低点。本周的拉升除避险价值的发现之外也是对前期较大跌幅的修正。美国、欧盟8月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分别为5.4%(CPI)和3.8%(HICP),但受能源、汽车、住房等价格下滑的影响,增速较上月略有回落。但美国的核心CPI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5%,仍远高于1.5%-2%的美联储长期政策目标。中国CPI增速已下降到4.9%,但是PPI增速持续上升至10.1%,已连续3个月创出了10年来的新高。这说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对CPI指数的回落构成较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仍然认为国内CPI指数在未来将延续上升趋势。受此影响,金价近期将维持震荡走势,再度深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长期看好。

1-7月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多为需求缺口

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本周公布了1-7月有色金属市场供求状况的数据,除铝、锌存在供给过剩外,其余基本金属都存在需求缺口。而1-6月的数据显示除锡、镍存在需求缺口外其余金属都存在供给过剩问题,说明7月基本金属市场的需求相对增加而供给相对下降。这跟中国7月份有色金属普遍减产或有一定关联。

金融危机拖累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跌

9月15日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投资者纷纷逃离工业金属市场,本周基本金属价格延续上周颓势全面下跌,其中,锡、镍价格跌幅最大,分别达到12.85%和11.95%。库存方面,铜、铝、锡、镍库存上升,铅、锌库存下降。继上周创出2004年3月以来的新高后,本周LME铝库存再度猛增15.67万吨,增幅达13%以上,国内铝库存也在增加,再次印证了铝市场供给过剩的现实。

9.16 锡库存创下了5300吨的年内低点之后,周三出现了跳空上涨,较周二增加了935吨,此后略有回落,周增幅6%以上。锡库存今年前7个月一直呈下跌状态,同时也支撑锡价不断上行,然而受世界经济下滑的拖累下游需求低迷,库存有回升的迹象,锡价的上涨趋势将受到抑制。本周在金融危机的合力打压下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

镍库存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爆发性的增长,今年库存量一直在高位运行,近期有加速上涨的趋势,导致今年镍价跌幅已达35%以上。主要原因是下游不锈钢需求持续低迷。为此,国际上许多生产商已经停止了供应镍或者推迟扩张计划,国内最大的镍生产商金川集团近期也表示将降低年产量的目标。我们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镍供应量将逐渐减少。从下游需求情况看,2008年上半年,全球不锈钢产量同比降1.8%,降至1,480万吨。

1季度产量降2.9%,2季度降0.6%,需求的下降已经有减缓的趋势。我国7月份四大不锈钢生产商实际完成的出口总量为40331.21万吨较上月增加了1.2个百分点,也证明了国际不锈钢需求已有所缓和。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综合供需因素,我们认为今年内镍价将启稳回升。

金价强劲回升,符合预期

本周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阴影之下,黄金做为避险工具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金价上周五触及年内低点后,本周展开强劲回升,COMEX黄金期货价格周涨幅达16%,国内黄金期货周涨幅达11%。前几周黄金价格受美元上涨和油价下跌的影响持续下挫,上周五更触及了年内低点。本周的拉升除了避险价值的发现之外也是对前期较大跌幅的修正。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打击了投资人持有美元避险的信心,本周美元指数走势疲弱,周五报收77.68点,周跌幅1.6%,这也成为支撑本周金价走强的原因之一。

美国、欧盟8月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分别为5.4%(CPI)和3.8%(HICP),但受能源、汽车、住房等价格下滑的影响,增速较上月略有回落。但美国的核心CPI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5%,仍远高于1.5%-2%的美联储长期政策目标。中国CPI增速已下降到4.9%,但是PPI增速持续上升至10.1%,已连续3个月创出了10年来的新高。这说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对CPI指数的回落构成较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前景并不乐观。本周一(15日)中国政府的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综上,我们仍然认为国内CPI指数在未来将延续上升趋势。受此影响,金价近期将维持震荡走势,再度深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长期看好。

美国次级贷发生危机以来,已经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据分析,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已经周期结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已经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现货与期货并存,铜等主要有色金属期货衍生金融商品的属性突出,价格走势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紧密的商品。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使投资者对几乎所有金融商品失去信心,撤离期货市场,直接导致全球金融商品(包括石油、有色金属期货等衍生金融商品)价格出现下跌。由于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基本实现了接轨,在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使国内市场也不能幸免。

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在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新一轮剧烈下跌的影响下,中国市场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10月中旬,中国市场铜价约为4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了27.6%;铝价约为1.4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6.7%;铅价为1.55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3.4%;锌价为1.11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9.6%;镍价为12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20%。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不仅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要影响,也将影响到相关产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从目前形势分析,中国铝、锌产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领域,生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铜、铅、镍产业虽然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尚没有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难境地。

有色金属市场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尽管从长期发展趋势方面分析,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具有良好前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已经基本实现接轨的背景下,世界有色金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国内需求也不可能表现为直线上升。预计未来二年里,中国市场对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的需求增速将受周期性变化。出现明显放缓。

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比汽车的价格更多变

一.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面对10月份高达4.4%的CPI数据,面对80%以上的商品涨价,我们岂能坐以待毙?尤其是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抢购风的工薪族,仿佛如临大敌,变身“海豚族”再次疯狂地囤米、囤油、囤鸡蛋;而富裕的人们则蜂拥“抢金”,逼得金店一再推迟打烊,直到捧着金砖金条回家才安心。不过,我们并不希望人人都变得如此疯狂,本期《封面文章》告诉大家,保卫钱包要有理性!

如今大多数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单靠囤积来保卫财富,效果毕竟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所以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当前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因此,我们不妨改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提前消费,有的放矢地抵御通胀。

面临通胀之忧的人们,如果再不积极理财,财富就将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缩水了。所以,赶快到11月19~2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来吧!为期三天的展会上,来自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外汇、收藏等行业的百余家参展商将汇聚一堂,齐齐为你出谋划策,帮助你保卫钱包,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通胀来了

提要: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鸡蛋涨价!蔬菜涨价!苹果涨价!服装涨价!……

“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已成常态,更有“糖高宗”、“棉里针”紧跟其后,人人都在抱怨,“苹什么”涨价无休无止?

物价上涨,正像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样,不再局限于绿豆、大蒜这样个别的农产品,而是向衣食住行全方位渗透,向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蔓延。

这不是通胀是什么?这就是通胀!

这一次,通胀是第三次的“狼来了”,真的来了!

涨价无处不在

1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的CPI数据,4.4%的数字既让人吃了一惊,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令人吃惊的是,今年前9个月的CPI的数字还在3%一线,如今竟然跨上了4%的线上,似乎还在向5%的警戒线挺进。意料之中的则是,人人都感受到涨价无处不在,CPI不走高怎么可能?

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31种受监测产品中,近80%的价格上涨。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数的80%。10月份,大中城市黄瓜、西红柿、油菜等15个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2.41元,比9月上涨10.1%。

在棉花价格大涨的带动下,下游产品的“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国内标准棉的现货价格就从1.8万元/吨上涨到2.8万元/吨,创11年以来的新高。作为终端产品的棉织品、服装等价格则上涨了10%~30%,羽绒服的价格上涨最为显著,与去年相比市场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到三成。

10月,发改委上涨成品油价格,一些城市再次出现了柴油荒的局面。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不仅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成本:加油更贵了、燃油附加费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将继续传导至工业、旅游等行业,引起工业产品、农产品、服务产品等价格的再一轮上涨。

涨价,正成为近期生活中影响最普遍的关键词;涨价,让我们钱袋子的购买力越来越低;涨价,让我们越发感受到通胀的威力和压力。

CPI为何还是温吞水?

一直以来,人么都是拿CPI指数作为衡量通胀率的指标,可是对于CPI的诟病也不绝于耳。这边厢,物价上涨早已铺天盖地;那边厢,CPI数字往往还是温吞水,不紧不慢地慢慢升呢?CPI的涨幅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CPI数据的来源与构成。目前,中国的CPI统计中主要包括8大类商品,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居住。对于8大类商品,配以不同的权重,如权重最高的为食品类,配以的权重为34%;权重最低的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权重为6%(每年统计局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对权重进行微幅调整)。在此基础上,统计部门根据抽样选出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在8大类中确定262个基本分类,并选出600种左右具体商品和服务,进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

因此,产生实际感受与CPI落差的第一个原因在于,房价并不属于CPI的计算范围。在CPI的编制过程中,居住费用指的是租房的实际房租,自有住房的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燃料等。房屋价格则作为投资,不计入CPI的统计中去。因此,首先是租金而不是房价被计入CPI的统计中,其次居住这一项目中CPI统计中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3%左右。造成的结果便是,房价的迅猛上涨在CPI数据中并未体现。

第二个原因在于CPI指数并没有对不同收入居民进行有效区分。我国采用总体CPI、城市居民CPI和农村居民CPI三个指标,并不能体现出不同收入居民消费习惯和权重的不同。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当中,往往会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报告多种形式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如在香港特区,就根据收入的低、中、高,分别报告CPI(A)、CPI(B)、CPI(C)。相对来说,按照目标人群和消费习惯来统计的价格指数与人们的实际感受就会更加贴合。

近期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参加财新专家圆桌——“通胀离我们有多远”时就表示,由于统计方法带来的误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CPI数据低估了2个百分点。考虑到真实的CPI,沈明高认为,中国的通胀容忍度为4%~6%的通货膨胀,超过6%就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如果统计局的数字CPI达到4%就已经很高了。”沈明高说。

谁带来了通胀

大量的货币供给,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最基本原因,“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的主要央行相继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据美银—美林证券的估计,在首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包括原油、铜以及贵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涨了约15%。11月,美国再度推出了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由于美元的供给量大幅增加,将导致美元贬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通胀波及到生活中的多个层面。

另外一方面,由于货币泛滥,全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并不断输入到新兴经济体中,引发全球性的资产价格上升,带来资产泡沫。

在中国这个独立的经济体内,除了通胀的输入和全球资本的流入,自身飞速增长的广义货币M2也推动了通胀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保持着23%的水平,截至到今年9月底,M2的供应总量达到了69.万亿元。在经济学界,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目前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倍的很少。但到2010年9月底,中国的GDP总量为26.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GDP的2.6倍。以此指标来衡量的话,中国的货币已经属于绝对超发。

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金岩石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身边所有的消费品和投资品,都可以装在一个木桶和水池里。”木桶里装的是衣食住行,事实上,也这就是CPI数据所涵盖的主要对象,而水池里是股市、楼市、政府投资、奢侈品等,我们可以把水池理解为资产市场。“央行增大流动性,也就是投放货币,只有两个选择,木桶或者水池。”如果流入“木桶”,势必引起衣食住行等物价上涨;如果注入“水池”,就会使得股价、楼价上涨,形成泡沫。事实上,今年以来由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推出,楼市内涌入的资金被挤出,股市等资本市场也未形成大规模的上涨,因此大量资金流入到“木桶”中,像今年以来所发生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推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带来物价的上涨,推高通胀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结构调整本身就具备通胀性质。沈明高指出,如“十二五”规划里面,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要超过至少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通胀,既有全球性因素,又与我国的货币发放量、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的是,通胀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很有可能的是,通胀还将继续延续,甚至明年达到高峰。

积极应对通胀

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在通胀的背景之下开展一场成功的财富保卫战。通胀一直是财富最大的敌人,原因很简单,通胀使得我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在通胀加剧时,这一作用更加明显。如近期物价上涨如连续剧般上演,不仅对低收入居民产生了影响,中等收入的家庭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传统最简单的做法是“囤”和“省”。“海豚(囤)族”是近期涌现的一个热门词汇,到超市抢购食用油、大米、面粉、卫生纸这些保存时间略长的生活必需品,囤积起来避免价格上涨的风险。通过团购、寻低价等方式采购无法保存的产品,如蔬菜、餐饮等等,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海豚”和“省长”们并没有错,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到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尽管在通胀的背景下这些方法起到保卫财富的目的,可是效果有限,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更主动的应对方式是,在通胀时期利用资本市场随胀而涨的特性,将现金尽可能地转换为实物资产,在资本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分享其中的收益,这样我们的财富不仅不会缩水,还有可能战胜通胀的脚步,成功地做个通胀赢家。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让我们的餐桌越来越贵,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得不承担食用油、糖、蔬菜、肉类涨价给我们带来的支出增加;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从大豆、糖、玉米等大宗商品市场上获得高得多的收益回报。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投资途径的完善,无需把成吨的大宗商品“囤”起来,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QDII、商品指数基金等方式参与到大宗商品市场上。一进一出之间,哪个利益更大?

黄金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本轮通胀由货币超量发行引致,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黄金价格与货币发行量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时,会带来黄金价格0.9%的上涨。当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推出,国际金价便触及了1400美元/盎司的整数关口。当然,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大,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应对通胀的功能值得投资者重视。

从股市的表现看,围绕通胀主线也产生了诸多投资机会。一方面,在资金推动的通胀中,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提升,适度的通胀水平将有助股市保持重心稳步上移的趋势;另外一方面,股票市场上一些受益于通胀的上市公司有望获得良好的表现,像“煤飞色舞”、近期走强的农业、医药板块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从理论上说,房地产市场属于通胀的受益板块,投资房产可以起到抗通胀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宏观政策环境来看,投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今年以来,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接踵而至,包括限购令、较高的贷款利率成本甚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投资者还要面对更高的税务成本等,因此短期来看,房地产投资难当抵御通胀的大任。

经济专家如何看通胀

提要:目前的通胀是怎么形成的?通胀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深感通胀之忧的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此,经济学界的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作出了精辟的剖析。

经济复苏后和货币超发招致通胀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说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国际和国内其实基本一致,就是由于货币的大量供给。从国际上看,西方的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直到目前为止仍在货币“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往前走,这就直接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而中国国内亦是如此。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信贷规模可谓空前绝后。

在这样全球经济刺激的背景下,一些没有受到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这就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条件。

因此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后率先进入了政策紧缩期,但遇到的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货币政策还相当宽松,因此即使未来政策紧缩,国内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和国际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会存在,通货膨胀无法快速减弱。

其实目前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预料之中。2010年的通胀水平总体温和,3%左右的目标可以达成,而真正的挑战是在2011年,通胀仍有向上走的趋势。此轮通胀可能要持续到2012年上半年左右。

对于目前国际的通胀环境,从静态看,新兴经济体正面临通胀压力,而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缩压力,但是展望未来,全球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美国最近发行的通胀保值债券(付息水平根据上一年CPI来调整,有对抗通胀的能力)出现了负利率,这就表示这一债券在市场上受到疯狂抢购,也就意味着市场未来通胀预期非常强。不难看出,即使美国这样静态看仍有通缩风险的国家都有着如此高的通胀预期,未来全球的通货膨胀应该可以预料。

在美国这样全球本位币国家大规模量化宽松、让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化风险。但是资产泡沫的水平往往是无法确认的,政策也就无法采取前瞻性行动,甚至会出现失误。所幸现在出现了通胀,加息政策随即出台,这样也就减小了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三大货币“注水“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看待此轮通胀,首先要回顾到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大搞的金融创新。当时美国的金融创新助涨了资产泡沫,人们手上的票子得以迅速增长,甚至超出了财富能力。当危机突然来到时,原本具有相当购买力的票子变成了不良资产。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可以把货币泛滥的问题解决,但是各个国家都没有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对待危机,反倒采用注资的方式不让金融机构、大企业倒闭。”金融危机原本可以使不着边际创造的货币收回去,但事实却让本来应该失去的债务关系复活了,2008年前创造的大量货币并没有减少、消化。

而导致此轮通胀的导火索,就是美国连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人们对钞票不再信任。他说到,从前金本位时,钞票的价值由黄金决定,而现在,全球货币的价值由三大货币决定,即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的注水就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当人们觉得金融资产已经泛滥、不靠谱的时候,就会把原本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转而投向农产品、铁矿石、大宗商品等等,例如我们熟知的金融大亨索罗斯、巴菲特都已经开始投资硬财富寻求收益,这也就导致了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下游投资环境、消费环境一起涨价。其中,投资环境涨价是指企业成本增加,令其不得不把成本转嫁到生产的最终产品上,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老百姓会因为农产品涨价,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物价上涨了,而这些老百姓中,有一些还有转移成本的能力,比如他本身是一个商户的经营者,那么在他发现生活开支增大后,即便自己本身不是生产者,也会抬高出售商品的价格,以对冲物价上涨给他带去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全面的物价上涨。

不过,票子泛滥的欧美国家并没有出现通胀,反而是大宗商品所在国不得不提前加息。由于资金回流增加,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不得不加息,而制造业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在升值,海外资金的涌入会造成资产泡沫,所以这些国家同样不得不率先采取加息政策,这就给世界经济未来复苏带来不透明性。不单是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来了,现在在在前一轮危机中没有受害的国家全都卷进去了。

只要美国不放弃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那么全球通胀将没有安宁的可能性,未来通胀只会越来越严重。只有当欧美、日本放弃低息政策,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趋势才会减缓,世界经济才会复苏。当生产成本稳定时,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上升,就业情况亦会好转,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好。

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李伟(渣打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

从数据方面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因素,而且这种上涨并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即便今年年末通胀有所放缓,也只会是短暂的,2011年国内的通胀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现在只是处于通胀的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利率进行调整。国内通胀的产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欧美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虽然食品价格的上涨中,有一定的投机性因素,但整体而言是受到国内经济复苏、需求提升、流动性充裕的影响。

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是有互相影响的,就以房价上涨为例,人们会感觉到收入在相对贬值,为了提高收入,农民可能就要提高农产品价格,商人就会提高商品卖价,也就随即产生了互相涨价的情况。抑制通胀需要全面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只控制某种单一商品的价格。

由于资产价格的泡沫会有渗透效应,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手段抑制泡沫的生成。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各种商品价格的平稳。目前政府采取加息的手段,对抑制资产泡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由记者根据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整理)

战通胀之利器四大利器

提要: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由于楼市正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所以我们另外提出,以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消费来战胜通胀

1.股市――温和通胀带来投资良机

“资金放出来,即使不是水也是油,最后一定要在什么地方鼓起来。如果投资不能跑赢CPI,便是购买力下降了,因此,我们需要投资。”北大一位教授如是说。

而货币的泛滥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明显的通货膨胀,从“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到“苹什么”……如今,物价上涨已成不争的现实。而伴随着各种物品的轮番涨价,老百姓的通胀焦虑感日发严重:手中的钱越存越不值钱,该怎么办?投资什么才能抵御通胀?

股市是抵御通胀的利器

一般而言,在通胀预期之下,大宗商品、黄金、楼市和股市是投资的“四大金刚”。然而,以大宗商品为标的和期货市场非普通百姓涉足之地;黄金已经连创新高,达1420美元以上,颇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楼市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此时买入显然时机不佳。因此,相比较而言,股市是时下最为通行和便利的,抵御通胀的投资利器。

事实上,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股票都是最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在股票实际收益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上,西方各发达市场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股市有着相似的经历:在通胀水平较高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负相关;而在通胀水平温和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正相关。而不同的通胀阶段,股市的表现不一,相关板块的表现也同样不一。在经济刚开始复苏,通胀预期有所抬头的时候,有色、煤炭等资源类股票都值得关注。而到了经济逐步走向繁荣,通货膨胀却处于温和期,各个行业都有较好表现,金融、地产等行业表现更为明显。而在恶性通胀期,投资机会就会减少,这时需要选择一些跟CPI关系的不大的行业,比如科技创新、医药类行业。

由于我国股市历史还较短,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可以总结。但从最近通胀与股市来看,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CPI显著上涨过程中,上证指数表现就有较好表现,股指从不到2000点攀升至6000点。然后,全球遭遇了金融风暴,通胀一下转为通缩。而在政府推出4万亿的刺激政策后,危机很快过去。2009年初,通胀又开始抬头,而股市也出现了一波像样的牛市。

因此,投资者应该充分意识到通货膨胀所衍生的投资机会,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谁最抗通胀?

抗通胀将是四季度,更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股市投资的主基调。而按常理,在通胀的初期和中期,股市会出现一次趋势性的上涨,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胀品种”,并不代表所有股票均能抗通胀,只有极少数股票能抗通胀,多数夹在中间的、资本支出庞大的制造业股票不仅不能抗通胀,而且会受到通胀的严重伤害。那么,究竟哪些行业和板块属于这“少数派”?

首先,是与大宗商品有关联的资源类板块和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板块。近段时间以来,由于通胀的不断加剧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而近期农产品又接过了涨价大旗,因此农产品相关股票也有相应走高。但分析师提醒投资者,由于前期资源类股票如有色金属、煤炭等涨幅过大,虽然中期较为看好,但短期来说可能调整继续。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合适介入时机出现,并且要根据央行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随时做出调整,以免蒙受损失。

其次,是大消费板块。大消费概念板块包括汽车、家电、医药、零售百货、服装、食品饮料等,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大消费板块将成为“长期关注的焦点”。其中,医药行业最应值得关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老龄化加速、预期寿命的增加,使医药行业进入了发展“”时代。今年1~8月医药工业实现收入6976亿元,利润总额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35.58%。盈利水平创近10年来的最高。对医药板块中重点关注有产品特色的公司。可以说,特色意味着差异化,差异化意味着稀缺,稀缺意味着垄断,拥有特色的产品,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独一味、东阿阿胶、奇正藏药这样的传统民族特色产品;妇科千金片(千金药业)、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速效救心丸(中新药业)等一批专科强势品种;自主研发或独家、首仿、疗效具有突破的专科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如恒瑞医药的瑞格列汀、三家企业正在研发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像独家生产、品牌优势明显的非处方药(如三九医药的三九胃泰颗粒)。

其次是公用事业类板块。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处在自然垄断之下,业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所说的公用事业板块包括电力、交通设施、供水供气等行业,这些行业在2010年经济成长的过程中,业绩收入稳定增加,未来成长性良好。此外,在通胀中,由上游传导而来的涨价潮也波及公用事业行业,如用电将实行梯度收费等,而调价将确保该行业的利润免受原材料上涨的挤压。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合适的股票,在合适的价格才能抗通胀”,而非“所有股票、不论价格均能抗通胀”。 通胀预期不是仓促决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考虑股票的质地及介入价格,而经过四个多月的上涨,很多股票已价格不菲。而在没有合适价格、足够安全边际的可交易证券之前,一定要将钱包看得紧紧的。

2.大宗商品――多种方式参与商品基金

除了股票,大宗商品是对抗通胀的又一大类投资工具。

2010年三季度以来,伴随全球通胀预期的升温,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代表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上涨4.81%,大宗商品迎来普涨行情,其中涨幅居前的为棉花、白糖和橡胶等软商品,如纽约棉花、原糖期货涨幅为22.92%;其次是农产品,芝加哥玉米、大豆和小麦分别上涨17.67%、10.91%和6.41%,豆油期货上涨9.34%。可以看到的是,与通胀相关的资产价格正节节走高。

白银未来真的会暴涨吗?

白银:黄金价格与白银价格的比率非常高,白银对工业需求的依赖程度更高,表明全球经济增长上升的杠杆效应更大。因此,我们看到白银价格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并表现优于黄金价格,尽管不是在近期。

尽管年线将时隔两年后重新收低,跌幅逾9[%],但多头似乎也在不断借机扭转颓势。银价四季度收高已成定局,且12月份有望取得2017年1月以来单月最佳表现。浪形分析显示,银价自21.13美元开启的下行((II))浪走势接近尾声。

白银跌破14美元的关卡后,没有触发预料中的新一波抛售潮,该关卡将会是重要的长期支撑位。而银价成功突破15美元后,将有望一路升至17美元左右。

由于与黄金同为贵金属家族成员,在评估白银价值时,多数投资者可能仍会着眼于全球地缘局势和总体宏观经济环境。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英国脱欧之路跌宕起伏、加上美联储可能缓升息所透露出来的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让银价受到激励上涨,近期震荡走高。

英国首相梅惊险挺过不信任案,英镑走强相形让美元指数转弱,大宗商品获得短线支撑。市场资金更可能寻求、建构更防御性资产组合,而黄金、白银有机会在避险需求提高下获得更大关注。不过由于白银抗氧化能力远不及黄金,投资保值功能较黄金大打折扣。

97年钢价暴跌之后会怎样

经济损失严重。

宏观经济损失: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钢企产业链中下游供大于求,钢材供应总量持续减少。钢价高企的运行主要是供给侧结构、环保、减产推动,而非需求推动。钢板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销售市场整体公司估值偏低。

薛暮桥《稳定物价和我们的货币制度》:“在国际市场上,常常出现由于若干国家抢购黄金以致金价暴涨,币值暴跌的现象”。

10年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新闻]

1.黄金持仓:12月17日,ishares黄金持仓持平/白银持仓持平;黄金信托12月18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黄金信托持有黄金361.73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白银持仓量为11348.36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12月17日黄金ETF持仓量:SPDR黄金持仓量减少5.56吨;黄金ETF 12月18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黄金ETF-SPDR黄金信托的黄金持仓量为880.66吨,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56吨。

2.周二,钯价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美元/盎司,现货钯价一度上涨1.1%,至2000.35美元/盎司;延续了过去一年全球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然后由于获利回吐而下跌。自今年年初以来,钯的最大涨幅为59%。市场观察人士表示,供应缺口难以弥补,这对钯生产商来说是个好消息,推动库存飙升;另一方面,Ole Hansen saxo的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钯价上涨不会对汽车制造商造成太大影响,因为钯只占整体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矿业公司和投机者从持续上涨中获得了回报。花旗集团在报告中称,到2020年中期,钯的价格可能会从周一创纪录的1898.85美元/盎司跃升至2500美元;BMO Capital Markets金属衍生品交易主管Tai Wong表示,在钯价超过2000美元之前,大多数情况下,高价的解决方案是高价,但这并不适用于钯。他指的是对原材料价格的普遍看法,即价格大幅上涨将带来新的产出,这将使涨幅回落。Wong表示,似乎没有任何合理价格的新的现成供应,因此钯的价格可能在当前水平的基础上继续上涨,但波动性可能会增加。

3.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Jabaz Mathai和jason williams在12月17日的报告中指出,随着市场消化美联储将在2021年底回到零下限的预期,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该行美国利率策略师预测,2020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跌至1.25%的历史低点,这是迄今为止最低的预测之一。策略师贾巴兹马塔伊和贾森威廉姆斯在周二的报告中表示:“10年期利率(以及曲线的其余部分)的最佳预测指标是市场对最终联邦基金利率的消化。”预计美联储2019年的三次降息将让位于一个完整的宽松周期,并在2021年前回到零下限。这一预测有两个主要依据:一年内衰退的高模型概率和疲软的全球PMI。花旗对2020年底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预测:2年期0.75%,5年期0.80%,10年期1.25%,30年期1.75%。

5.金价周二持稳,因强劲的美国制造业数据提振了冒险意愿,抵消了市场对中美贸易协议挥之不去的疑虑;钯在试图达到20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后下跌。卡博特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罗布卢茨(Rob Lutts)表示,各国央行的行动是危险的,黄金必须反映这一点;我们已经形成了要求央行促进经济增长的习惯。其他方面,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赢得大选的背景下,将硬英国退出欧盟的风险重新提上日程,表示将通过立法要求英国退出欧盟过渡期不能延长至2020年以后;在经济或政治不确定时期,黄金通常是投资者的避风港。

6.今年对白银的一个主要担忧是,与黄金相比,白银的表现没有那么好。然而,在新的一年里,许多分析师现在更看好白银而不是黄金。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大宗商品策略师丹尼尔加利(Daniel Ghali)表示,明年白银的表现可能会好于黄金。在过去的几年里,白银和黄金的投资出现了相当大的脱节。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有迹象表明,这两种金属的投资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再次转正。我们看好黄金的前景,但是买白银的人会得到更大的回报。我们认为,今年晚些时候工业需求的状况将会改善,由于对白银的需求,RJO期货对白银更加乐观。金银比会继续下降,利好白银,利空黄金。但渣打银行认为,明年白银的表现可能不如黄金,并指出白银缺乏战术仓位。渣打银行表示,在我们看到基本的供需动态和投资者兴趣巩固之前,我们很可能会看到白银赶上黄金,但可能还无法超越黄金。

7.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已将2020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2%至2%,主要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消费者支出更具弹性。即使贸易紧张局势明年消失,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也将抑制资本支出。预计美国的核心PCE将低于美联储的目标,直到2023年。该行预测,为了避免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通缩,美联储将不得不在2021年再次降息50个基点,尽管目前的失业率接近历史低点。

8.上海黄金交易所2019年12月17日交易行情:黄金T D交易量40.334吨,黄金T D收盘价上涨0.37%至333.47元/克,交易量40.34吨,成交额13,444,035.54元。结算方向为“空付多”,结算量为8.118吨;迷你T D收涨0.28%,报333.47元/克,成交5.0856吨,成交额16958752.98元。结算方向为“多付空”,结算量为27.21吨;白银T D收涨0.56%,报4108元/公斤,成交5110.226吨,成交20985334.014元。结算方向为“多付空”,结算量为165.24吨。

9.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外汇策略主管简福利(Jane Foley)表示:“如果我必须选择一个主题,它仍将是美元。”在彭博从7月到9月的季度调查中,她是最准确的分析师。“然而,美元在2020年前几个月的走势可能强于市场预期

后走软,但走软的幅度不会像市场预期得那么大”。该行预测G10货币走势第二精准的西太平洋银行也认为明年伊始美元将保持强势,然后下跌。预测精准度排名第三的巴克莱则预测美元兑欧元在2020年全年都将上涨。准确预测美元走势对于金融行业判断从其他主要货币到石油、黄金、债券在内各类资产的前景至关重要。当前的普遍预期认为,2020年美元兑大多数G10货币将走软,这种矛盾的看法可能会令市场的预测更加复杂化。

黄金价格最新报价

一、现货黄金价格

1.国际现货黄金价格

截止发稿,国际现货黄金价格报1475.97美元/盎司,较昨日收盘价下跌0.25美元/盎司;国际现货钯金价格报1940.38美元/盎司,较昨日收盘价下跌15.19美元/盎司;国际现货白银价格报16.999美元/盎司,较昨日收盘价下跌0.011美元/盎司;国际现货铂金价格报926.57美元/盎司,较昨日收盘价下跌1.71美元/盎司。

2.国内现货黄金价格

二、黄金期货价格

1.国际黄金期货价格

2.国内黄金期货价格

三、纸黄金价格

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现货黄金日线图

现货黄金小时图

北京时间9:30,现货黄金价格报1476.02美元/盎司。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问答:中国黄金走势图2007-2014年你是要“中国黄金”股票走势,还是黄金的人民币报价?请说清楚相关问答:黄金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大妈开始入手,现在可以抄底吗?

明人不说暗话,先亮明观点,就目前黄金价格情况来看,我不建议大家入手。

首先目前黄金价格从整体来说仍然处于高位。

从2020年3月份开始,国际黄金价格就不断往上涨,最高峰的时候黄金价格一度达到2000美元以上,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黄金价格稍微下降一些,截止目前国际黄金价格只有1800多美元。

但这个价格我认为仍然是比较高的。

因为在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国际黄金价格也只不过是1450美元左右,相当于目前国际黄金价格比2019年八九月份的时候高出了350美元左右每盎司,这个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而且按照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国际经济表现来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黄金价格仍然有可能继续维持在1600美元到1800美元之间。

其次、未来黄金价格有下跌的空间

过去一年多时间,国际黄金价格之所以不断往上涨,这里面有两大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太乐观,对应的大家避险需求增加,对黄金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所以黄金价格跟着上涨。

再一个是自疫情发生之后,从2020年3月份之后,美国就开启无限QE政策,随后又连续推出了几次天量刺激计划,结果导致美元不断增多,流动性增加,好多美元都流入到资本市场,助推资本价格不断上涨,在这种背景下,黄金价格也不断的往上涨。

但未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到常态化,美国就业目标实现,但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提升,美联储不可能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随时有可能收紧银根,甚至有可能加息。

一旦美联储加息了,美元指数就会相应的提升,而一旦美元指数提升,黄金价格相应的一般就会跟着下降,再加上国际经济恢复到常态化,大家避险情绪减弱,所以未来黄金是有较大的下跌空间。

我个人推断在2023年下半年之后,如果不出意外,黄金价格有可能会下跌到1450美元到1600美元之间。

因此对那些不急着用黄金的朋友来说,我建议大家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在黄金处于高位的时候入手。

最后、中国大妈曾经被黄金坑惨,千万不要再重蹈覆辙。

在2012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国际黄金价格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幅下跌,在2012年10月份的时候,国际黄金价格还维持在1790美元左右,这个价格跟当前的国际黄金价格一模一样。

但从2012年11月份之后,国际黄金价格就迅速下跌,到了2013年4月份,国际黄金价格已经下跌到1400美元左右,这时候中国大妈觉得机会来了,然后纷纷购入各种黄金,特别是在2013年五一,各种金店几乎被横扫。

在中国大妈横扫黄金的情况下,连华尔街空头都节节败退,貌似中国大妈已经战胜了华尔街大佬。

但事实证明中国大妈们还是嫩了一点,虽然在中国大妈们购入大量黄金之后,黄金价格确实有小幅的上涨,但从2013年8月份开始,国际黄金价格就一路不断下跌,到了2015末,黄金价格甚至一度下跌到1050美元左右,在2013年购入黄金的中国大妈们彻底被套牢。

虽然从2016年之后国际黄金价格有所上涨,但最高峰的2016年8月份,国际黄金价格也只不过是1350左右,随后国际黄金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一直到2019年底之前,国际黄金价格都没有回到1500美元以上,如果不是因为2020年的疫情,说不定目前国际黄金价格还处于低位状态。

所以当年中国大妈横扫黄金可以说是有惊无险,而且这里面有些人早早出手,基本上都以亏损收场。

参考当年中国大妈的经历,我认为如果大家在这个时候购入黄金,有可能会重演当年的悲剧,所以建议大家要小心谨慎。

金价今后将会是涨还是跌?

行情回顾

爱尔兰债务局势渐趋明朗,欧债忧虑情绪有所消退,欧元/美元跌势得到缓解, 现货金延续上日涨势并一度触及1363.00美元/盎司的日内高点。中国人民银行(PBOC)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度打压金价,但此后现货金企稳回升并在纽约时段持稳于1350美元/盎司一线。

日K线图显示,现货金周五收于一根带较长上影线的小阴线。亚洲时段早盘,现货金短暂横盘整理后一路上扬,并一度触及1363.00美元/盎司的日内高点。亚洲时段午盘和欧洲时段早盘,现货金保持窄幅震荡,但之后一路走低,并触及1341.50美元/盎司的日内低点。纽约时段早盘,现货金实现反弹并最终企稳于1352.00美元/盎司一线。

现货黄金最高触及1363.0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至1341.50美元/盎司,收报1352.80美元/盎司,上个交易日收报1354.80美元/盎司,下滑2.00美元/盎司,跌幅0.15%

基本面分析

中国国务院会议强调,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这进一步加强了外界对中国进一步加息的预期。

爱尔兰财政部长勒尼汉(Brian Lenihan)周四(18日)表示,爱尔兰显然需要某种形式的外部援助。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于11月17日与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了闭门会议,据一些美国参议员会后透露说,伯南克向他们承诺,美联储绝对没有试图通过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操纵美元汇率,并承诺执行这一政策之后将确保通胀预期受到控制。

因市场对爱尔兰债务危机状况的担心情绪有所减缓,加之通用汽车重返公开市场的消息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周四(18日)美国股市收高。

二轮量化宽松仍旧是市场最实际的问题,大量的美元冲入市场终究会是美元指数继续下滑。黄金、白银加之所有大宗商品短线从回升势。

美元4小时走势图,在下破短期上升趋势线后,现在正处于之前的横向调整上沿,关注此区间支撑

技术面分析 从K线形态看需防向头肩顶形态演变。

从波浪理论分析,金价周五运行于A四浪,若不能突破1365则将启动A五浪完成整个A浪,波浪理论才算成立,若突破1365将重新数浪。

从周线上看,金价已经跌破五周均线,收一根带下影阴线,MACD红柱缩短,KDJ已形成死叉向下发散给金价的中期走势带来不利。

日线上看,金价反弹受均线压制十字报收, MA5、MA10、MA20胶着, MACD绿柱持平,快慢线向死叉向下延伸,KDJ指标20附近向上勾头,指标中性。之前的上升趋势线1365附近形成强劲阻力。

4小时上看,金价宽幅震荡运行于布林带上升通道,布林带有收口, 短期均线粘合,MACD红柱缩短,短期指标中性。

结合以上分析,金价中期趋势偏空,短期将维持震荡,下周操作关注1365强阻力能否突破,短线1365下方高空为主。

阻力位:1365、1372、1376、1382附近。

支撑位: 1340、133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