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要涨油价了吗_卡塔尔近期局势
1.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第一,美国会极力保证页岩油产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低于35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就要赔钱。页岩油开采成本比较高,约在35美元/桶-45美元/桶之间。美国传统能源行业是美国总统川普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川普为何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了这些传统能源行业的利益。所以,油价下跌以后,川普才不断呼吁沙特与俄罗斯。为了能够连任,为了继续争取能源产业的支持,川普也必然会出手提升油价。
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等到了2020年2月,俄罗斯拒绝继续减产,决定增加产量,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俄罗斯拒绝减产以外,沙特也声明要提升石油产量。
现如今,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了减产协议,两国每天减产110万桶原油。在两国宣布减产以后,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未来,并不排除俄罗斯与沙特会继续减产,以保证原油价格反弹。毕竟,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与沙特都非常不利。
第三,国际石油需求会有所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石油需求暴跌, 这是油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在3月6日-4月7日这一个月之内,石油需求由2180桶/天下跌到了1410桶/天。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缓,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加,国际油价自然也会回升。现如今,20美元/桶区间徘徊,确实属于不正常的低价。
第四,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是波动的,20美元/桶-40美元/桶根本就不是常态。在2010年之前,国际油价还曾经超过100美元/桶。趣评认为,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油价就会恢复到40美元/桶-50美元/桶的区间。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东国家虽然远离危机的中心地带,但依然难以独善其身。仅2008年下半年,中东国家便由于金融危机损失约2.5万亿美元。而据专家预计,素有“中东经济引擎”之称的海湾六国GDP总额将从2008年的1.05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9345亿美元。
从影响程度上看,国际能源价格的暴跌对于中东国家经济的
打击最大,尤其是对于海湾国家来说可谓是重创。国际油价2008年7月飙升至147美元之后便“一泻千里”,并一度探底至30美元左右,令中东产油国损失惨重。一方面是油价长期在70美元以下的低位运行,而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国因金融危机而导致的石油需求减少,中东广大产油国不得不面对“价量齐跌”的双重打击。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预测,若油价维持在40美元左右,海湾国家2009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额将比2008年减少60%,石油总收入将从2008年的5180亿美元减少至3100亿美元,国家财政将由盈余转为巨额赤字。为此,中东国家央行相继调低了本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其中阿联酋由2008年的7.5%下降至3.1%,巴林降至3%,卡塔尔降至7%-9%,阿曼1%-3%。
在石油收入大幅缩水的同时,中东国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金融市场的投资也损失惨重。去年9-12月,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基金和金融储备投资的资产价值已经缩水30%-50%左右。而美联储研究报告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湾国家2008年的对外资产额损失了3550亿美元,其中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损失最多,约下降40%。例如,巴林主权财富基金损失了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10%-15%;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的损失高达310亿美元。科威特第二大商业银行——海湾银行因在海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损失惨重,一度发生了储户挤兑现象。由于财政盈余减少,海湾国家2009年的对外投资额预计将从2008年的3076亿美元降至560亿美元。
中东国家的股市也同样未能幸免。据阿拉伯货币基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海湾国家7个股市总市值为6000亿美元,较之2007年同期的1.116万亿美元的市值,损失5160亿美元。其中迪拜股市降幅达72.4%,沙特股市降幅达56.5%;阿布扎比股市降幅达47.5%。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由于自身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其对中东国家的经济援助也被迫减少。而许多欧美跨国大企业为弥补损失,也逐步从海外市场撤资,这对于较为依赖国外投资的中东国家来说也是个“坏消息”。此外,金融危机还造成欧美游客人数减少,给埃及、土耳其、约旦等国的旅游业造成了损失。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东各国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以缓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从今年2月起,埃及央行已连续5次降息,累计降息300个基点。沙特央行向沙特信贷市场注资27亿美元,沙特央行还4次降息,以缓解国内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困难。沙特政府也提出了一项在未来5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阿联酋央行去年分两批向金融系统注资327亿美元,并将两家抵押贷款公司收归国有,阿联酋中央政府也承诺对境内所有存款提供长达3年的担保,以增强市场信心。科威特专门成立了稳定经济应急小组并制定了总额达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避免国家经济陷入衰退。
这涉及到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对比。简而言之,俄罗斯经济实力不强,所以最容易被拖垮,中东产油国则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至今还没被拖垮,但不可否认已经有很大问题了。
从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来对比是最直观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汇率稳定性,也就直接关联了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
我们可以拿沙特和俄罗斯做对比,选几组数据:
2014年沙特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73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1739亿美元,外债规模为零。
2014年俄罗斯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42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2868亿美元,外债规模6000亿美元。
沙特和俄罗斯的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没有太大的境外留存和境外循环,因此外汇储备基本就是应付进口和债务支出的唯一蓄水池,而石油出口在两国出口结构中都占到了绝大比例,因此石油出口就可以看做是当期现金流。简单对比就能够看到,尽管沙特石油出口规模大于俄罗斯,似乎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应该更大。但是沙特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达到约42个月进口额,而且没有任何外债压力,这使得即便油价下跌,沙特也有足够财力应对政府开支以及弥补国内投资缺口等。
而俄罗斯则相差巨大,即便全额认可官方储备数据,也仅仅相当于约17个月进口额,再加上庞大的外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全额外汇储备,因此一旦油价下跌,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当期收入发生明显萎缩,意味着为外债还本付息以及支付进口开支的现金流立即就会出现紧张,如果石油价格下跌太大,那出现现金流断裂也几乎近在咫尺。当期现金流一旦断裂就意味着债务违约、进口萎缩。须知俄罗斯进口商品中,食品、轻工产品占到了大多数,一旦进口被迫缩减,打击的就是国内民生,那政治格局就有可能受到冲击。种种风险叠加下来,当然会向国际商界透露出崩溃的迹象。
何况俄罗斯对外支付的蓄水池——外汇储备,其官方数据又有极大的泡沫。简单来说4200亿美元里,首先需要扣除120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和450亿美元黄金,因为这两项都不是现金,变现也都很困难,因此很难缓解短期支付危机,需要被扣除掉;其次还需要扣除82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和90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基金,因为这两项基金在绝大部分其他国家里,都不算外汇储备。这些基金有明确的限制用途,不能因为短期支付而损耗,除非修改联邦财务制度(当然俄罗斯是可能做得出来这种事情的,但是“理所应当”和“强行为之”还是差异巨大的)。扣除上述项目,实际上俄罗斯能够动用的外汇储备只有1910亿美元,根本无法支持进口、企业外债支付、国家外债支付这三项巨大的支出。因此其财政摇摇欲坠、国际信用屡次陷入崩溃边缘,也就不奇怪了。
沙特则不同,其7300亿美元(2014年的数值,现在没那么多了)的外汇储备中有1300亿是外国银行存款,其余超过5200亿是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其中以美国国债及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证券为主。也就是说,沙特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现金,或者可以很快变现成现金。自然有着极强的支付能力。国际商界也就不会去担心沙特的对外支付能力和信用情况了。
因此,我们看到,油价一旦下跌,俄罗斯的货币就会出现很大的贬值压力,甚至出现前段时间的卢布大崩溃,进而导致国内民生困难。而沙特尽管财政也在紧缩,但是却似乎并没有非常致命的影响。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可不是因为“选择性宣传”误导,或者无良的媒体无良的政治导向等等,而是真实植根于两国绝然不同的财政实力。
有实力的,就挺得住,没实力的,就只能崩溃。世界是现实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