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能源加油油价_大地能源的油品如何
1.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2.中俄原油管道的评论
3.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4.作文:《我家的无车日》500字
5.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怎么样?
6.电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处?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1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中俄原油管道的评论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表示,各国对于石油需求的不断攀升,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恐慌,由此也就导致了俄罗斯对其石油资源待价而沽。
韩晓平说,过去的十年是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对石油需求也不断的上升,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恐慌,比如说日本。日本非常担心未来的石油供应不能保证,因为中国需要的石油太多了。中国自身也有一种恐慌,再加上像韩国等这样一些国家,大家都去追求石油资源的供应,也导致了俄罗斯把它拿到的资源待价而沽。结果一会儿想卖给中国,一会儿想卖给日本,一会儿又考虑到韩国,他老想把它的油价不断的推升,导致中俄一直是谈不下来。
韩晓平认为,有限的资源,加上高昂的开发和运输成本,让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的“一女多嫁”并不现实,而将绣球抛给中国,是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韩晓平评论道,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它没有很多的勘探开发投入。而且在这个地区都是冻土层,要开发石油实际上能够做工作的时间非常短。同时俄罗斯由于资金的紧缺,在这个地区也没有进行很深入的调查。我们知道这个地区是高寒地区,石油勘探出来、开发出来以后输送的时候成本非常高,因为不断的要进行加温,这个加温的过程要消耗更多的石油。它的输送、开发各方面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俄罗斯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资源,而且未来成本可能比较高的情况下,把它的一个“女儿”许配给多个国家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他选择这个方案首先是供应给中国。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介绍说,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主要集中在欧洲,对亚太地区的出口量暂时还较小。通过一条管道盘活一片地区,对俄罗斯而言,这将是进入有前景的亚太市场的一个重要出口。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具有广阔前景。
而反观中国方面,中国2009年生产原油1.89亿吨,与此同时,净进口原油却达到1.99亿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由此首次跨过许多国人心中50%的心理防线。这种情况下,中俄石油管道的开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我们中国石油进口并不是只要增加一两千万吨的问题,或者是几千万吨的问题,中国的石油进口是两亿多吨,以后可能增加到三亿吨、四亿吨,增量主要是靠进口,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开拓新的石油进口的来源,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
据了解,随着东部石油管道以及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管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俄将每年为此供应3000万吨原油,并逐步扩大到5000万吨,那么这一数字对中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韩晓平说,我们一年进口3千万吨,大概每年的平均增长大概在5千万吨左右,所以如果能够增加到5千万吨,在中国石油整个供应格局中,未来如果我们达到4亿吨的进口量的时候大概在1/8左右。它如果能够稳定供应的话,对中国来说也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石油来源,而且这些石油可以供应中国的东北地区,使我们已经建立的像大庆这样的炼油设施,能保证它平稳的运行,对于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多的好处。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教育 教学中存在着高校重视不够、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形式单一等主要问题。我整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更多"形势与政策论 文3000字"请点击 更多"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得 体会"请点击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16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6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2、全面提速——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16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16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3、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16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二、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下页更多"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作文:《我家的无车日》500字
九月二十二是第十三个世界无车日,为地球放一天假吧!
虽然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方便,但是随着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已经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我们的健康,在城市里,少了蓝天白云,我们已经很久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汽车的过度增加还给带来巨大地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不方便了,噪音也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无数的危害。
汽车也耗费了巨大地能源,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我们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全国人少开一天车,可以节约三千三百万升汽油,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三千吨。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我们要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选择步行、骑车或者乘坐公交车,给我们的汽车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地球放一天假!
关于世界无车日的作文 100字左右
我用实际行动坐公交车上班,以此来支持了这个世界无车日。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并不是我很高尚,也不是我的素质高了。
实际情况是我跟本就没有车。
咱也有车,还是自行的(小沈阳语).这不是给社会添堵么,人家有车族说“无车日”,可是豪情万丈,可以义薄云天,我要是大声的说“无车日”,真的有点臭不要脸,弄的很厚颜 *** 。
其实,说白了,一天的无车日,教育意义胜过真正的污染,说的也对,一天都做不好,何况要365天。
有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味道。
现在过街,门面店都插上了国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好壮观啊,有点喜庆味道。
以前听书的时候,说道秦始皇他爹死了,秦始皇就下令全国百姓家家门前挂丧旗,人人都要哭,现在语言:国葬。
基本上就是被逼着人人都哭,有不懂事的,跟着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死了谁。
我支持天天都是无车日!---------------------
速求一篇120字左右的《世界无车日》 英语作文Green World Car Free Day essayWalking on the road, you noticed that the street block was packed car? Breathing air, you *** ell the pungent than that of the health hazards of vehicle exhaust has? Car, it has bee indispensable necessities of life. But car trouble also gave rise to numerous. As a result, car-free day in this sense is also an important day es.Wind blowing over the rhythmically; water, there is a sense of flowing rhyme; light, regular shuttle; cars on the road evaporation, quietly, lying on the district, no noise, no exhaust released, no blocked roads. People, whether standing, perplexed, or seventy years of age, whether the Chinese people, foreigners face are the same as the azalea rosy, *** iles are as bright as the rising sun. Sun, dense woven into golden carpet spread on the road, forming a green way, civilization Avenue.Car Free Day, to be longer than a few car-free day just fine. Several astronauts said, when they travel in the sky Looking to the earth, the earth mottled blue and white stripes staggered, as if dressed in an aqua blue "Shayi." I believe if everyone took the bus every day, less drive a car, every day is Car Free Day, the Earth will be more beautiful, "the head a sunny, foot everywhere perfectly normal paths" will bee a reality.
关于《绿色出行》的文章近年来,与“绿色出行”有关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2007年8月17日至20日,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北京实行单双号、错峰上下班等方式来削减行驶车辆,倡导有车族“每月少开一天车 ”;云南昆明于去年10月起,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设为“无车日”,成为全国第一个月月都有“无车日”的城市。
此举虽然对有车族带来短暂的影响,但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却是轻松的出行和舒适的环境,赢得了80%的市民支持……更值得称道的是,近期,国内不少城市都出现了爱好绿色出行的民间组织,有些以“暴走族”又或“走班族”自称,他们不挤公交、不开车,而是穿上运动服走路上班;有些则以“自行车一族”自称,他们回归传统,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些省部级领导干部也身体力行,带头加入到坐公交或步行上班的行列,用“绿色出行”来支持节能减排,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事实上,包括走路与骑自行车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早就成了国际潮流。
上个世纪的1988年9月22日,法国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车日”。
当时许多欧洲城市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小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够获得片刻的清净。
短短几年时间,“无车日”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世界各地。
目前,已有1488座城市加入到这一活动中。
面对“无车日”之类的“绿色出行”活动,很多参与者和管理部门感觉到的是一天节约了多少能源,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多少交通压力。
在我看来,这些活动的象征意义已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一天不开车能减少的污染是微乎其微的,但它对倡导环境保护和唤起市民的环保意识,包括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多一些了解、重视,却远非省了多少油、节约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来衡量的。
眼下,“绿色出行”已成了众多国人的共识,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同消费期盼天天都是“3.15”一样,公众也希望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既不要成为狮子座流星雨——当天热闹壮观,过后烟消云散;也不要流于形式和口号;更不要像一些纪念日那样,沦为“政绩秀”,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有足够的公交运力做保障,在不扰民不误事的前提下,让人们快快乐乐心甘情愿地放弃爱车,绿色出行。
我们期盼“绿色出行”,更期盼每一天都应、都能“绿色出行”。
当有一天,人们上班回家、走亲访友、外出购物,不再需要通过“XX日”、“XX节”来一刀切式的强制大家“体验”,走出了“运动式”的怪圈,让大家自觉自愿地步行、坐公交或骑自行车,自由自在地享受出行的通畅和空气的清新,那么,真正的“绿色出行”也就如期而至了!
环保有我作文600字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发明映入眼帘,在这崭新的21世纪,科技创新已成为了众人皆知的主题,可是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真正关注身边逐渐恶化的环境?打造低碳生活是最近几年我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但是如何实践,却一直是个问题,就以世界无车日为例:虽然市 *** 给20万车主发了告示,希望他们能在世界无车日当天能够改成公共交通出行,各个部门也做好了准备,但是数据记载世界无车日当天许多路段反而更加拥堵,这着实该让我们反思。
难道做到少开一次汽车很困难吗?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环境,如果我们少开一次车,地球就会减少一份污染。
环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组织方鼓励市民最好自带水瓶,不要带饮料,这样就可以避免乱扔饮料瓶的现象出现;又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节能灯,虽然他个头小,但却能省很多电;限塑令的实施,让天空不再乱飘塑料袋,这些举动都是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记得在我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他那时候夜晚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星星,每听到此时,我都会十分羡慕。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夜晚地上的光线经常把夜晚的天空照得通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污染 ,就是因为光污染,让我们无法领略到夜空的美好。
今年的3月26日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一回到家便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并向他们说明了我的计划——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等到了8:30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灯关掉,,我们从橱柜里拿出蜡烛并把它点上,一起等待地球一小时的结束,虽然关灯只是一个小动作,但却能为环境献出一份力。
为了环境,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饮料瓶,可以将它做成笔筒;垃圾,可以将它分类扔掉;电灯,可以将它不用的时候把它关掉,还有许多这样的事,虽然它们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能使环境更加美好。
让我们争做环保先锋,>
我需要写一篇1500字的征文,主题为“世界无车日,低碳出行,你我...我这有一篇范文,你看看有没有可以用到的地方,自己改改,改成自己的话应该可以的。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9·22”无车日。
又想起往年无车日的尴尬:为宣传无车日开辟的“无车区”内,绿色出行秩序井然,可周边道路却因为绕行车辆增加而拥堵不堪;无车日当天封存了公车,可第二天出行时间更长,因为得补办前一天的各种公务。
9月22日,又一个“世界无车日”。
不少地方都会开展一些活动,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理念。
活动要不要开展呢?当然要,否则宣传“无车日”理念就失去了凭借。
只是,活动的开展应该同时考虑到公众的出行需求,也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事情,不能让“无车日”成为一定意义上的添堵日。
那样的话,“无车日”看似无车,其实与“无车日”的真正目标相去甚远。
“无车日”,其实并非说真正无车,而是让人们尽量少开车。
“无车日”,更多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低碳出行理念。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买得起车了。
只是,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感觉到,不少地方的交通变得拥堵了,汽车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了。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放大了,对新鲜空气的呼声提高了。
“无车日”,就是为了增强公众的低碳出行理念,举办相应的活动也是必须的。
但是,活动的举办要着眼于深化人们的低碳出行理念,而非做做样子、走走过场。
有的地方封路举行无车日活动,其他地方更拥堵,当天封存公车,第二天用的时间更长,如此一来,“无车日”宣传真正达到了多少效果呢?“无车日”宣传,要着眼于增强人们的低碳出行理念。
所谓低碳出行,就是在出行的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对空气的伤害。
人们应该做到:能不购买汽车尽量不购买汽车,需要购买汽车的尽量购买小排量汽车,尽可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汽车不是不可以开,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路比较远的,能乘坐公共汽车的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公共汽车不太方便的可以自己开车。
路比较近的,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也可以步行上下班。
有人会认为骑自行车、步行太累,而且可能让自己在周围人心中跌份,毕竟开车某种程度上是身份、地位的标志。
要知道,骑自行车、步行没有碳排放,而且还能做到不去健身房就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环境重要、健康重要呢?如今,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正是缺乏锻炼的结果。
骑自行车、步行上下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改善环境,低碳出行的方式值得提倡。
“世界无车日”,要开展相应活动,但不应影响正常生活的秩序。
“世界无车日”,重在让公众增强并践行低碳出行理念,而这远非只是在“世界无车日”前后这几天做到那么简单。
低碳绿色出行,更应该让其成为一种常态。
每个人都希望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就应该从我做起,从低碳出行做起,为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界无车日,愿公众同心协力,以此为契机,让低碳出行常态化。
有关汽车尾气的危害 作文汽车尾气的危害 在我们的家乡,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车子。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它给我们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也给地球妈妈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趁着周末,我们决定对“汽车尾气的危害”做一个调查。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000多种气体成分,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一氧化碳是汽车排放废气中浓度最大的污染物,是无色、无味、无臭的窒息性气体。
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会使人体缺氧,使中枢受损,引起功能性障碍,直至死亡。
氮氧化物是各种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汽车尾气中以一氧化氮居多,并有少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的毒性很高,有强烈的 *** 作用,会导致胸闷、咳嗽、气喘、肺炎乃至肺水肿。
二氧化碳是大气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排放过多,会使全球的气温升高,引起气候的不断恶化。
为了证实这一危害,我们把要做实验的意图跟家长说了,并征得了他们的支持。
我们叫周旻晖爸爸发起车子,不要前进,原地不动。
又拿出一盆开得正旺的菊花放在小板凳上,将小板凳拿到了汽车排气管后。
一股股臭熏熏的黑烟从花瓣间飘过,一两分钟过去了,花儿还和原先的差不多;五分钟过去了,有几片花瓣已经凋谢了,十分钟后,那原先湿润的土壤都变得非常干燥,没有水分了。
二十分钟后,那原先饱满、充满活力的茎都变得紧绷绷的,好像一根电线。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明白了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危害确实是很大的。
但是,为了进一步证明汽车尾气对动物有没有危害,我们又做了个实验。
我们去王哲奶奶家的鸡窝里抓来了一只小鸡。
那只小鸡一直望着我们,我们心想:为了证明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已经牺牲了一盆花了。
现在要拿这只可怜的小鸡做实验,真是有点于心不忍呢。
但是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咬咬牙,还是决定坚持做下去。
和上次差不多,我们先把小鸡用一个笼子关着,摆放在排气管后面,然后又叫叔叔将汽车发动。
一股股黑烟又从排气管里冒出来了,一会儿功夫,小鸡的绒毛就被熏成灰色了。
10分钟后,我们看到小鸡被熏得奄奄一息了。
为了保住小鸡的性命,我们赶紧将它拿开,放在地上。
看到小鸡跌跌撞撞的,我们心里一阵阵酸痛。
我们对叔叔说,原来汽车的尾气对植物和动物的危害真的是这么大的呀。
周旻晖爸爸语重心长的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
汽车作为人类进步的产物,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啊。
现在我们们国家也是很注重环境保护的,有很多城市都已经在开展‘无车日’活动了。
” 是呀,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要争做环保小卫士,积极宣传汽车尾气对人类的危害,请爸爸妈妈们少开车,能步行的尽量步行,不仅环保,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样是不是一举两得呢?汽车尾气的危害 人类在地球的孕育中诞生,走向高度成熟……并不断演变着、持续着!但是,正是她孕育出的“儿女们”不但没有没给她安乐,相反的却使她伤痕累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要求越来越高的效率,于是汽车产业在节奏中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着…… 然而,随着汽车数量增多,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前,全世界拥有汽车约8亿辆,平均7人一辆,汽车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便利也要付出代价,那就是污染。
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在当前己取代了粉尘,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由汽车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也就是人常说的煤气)达2亿多吨,太致占总毒气量的1/3以上,成为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大的毒气,而且它在大气中寿命很长,一般可保持二、三年。
所以它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有资料表明,上海市的汽车总量只相当于日本东京的1/12,但空气中主要由汽车排放的CO、HC和NOx的总量却基本相同。
目前我国在用汽车量有1300多万辆,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增加,在今后10 ~15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
由此可见,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紧迫性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11%和15.50%。
其中,轿车产量为231.63万辆,增长11.99%。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00万辆,年消耗油品7000多万吨。
汽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
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
业内人士估计,10年—15年之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1亿辆。
因此,治理汽车...
Is it good to go out by car?作文Hello, everyone! It's nice to speak about Car Free Day, and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First, many citizens will leave their cars at home to support Car Free Day. When we cut down the use of cars, air pollution will be reduced. Meanwhile,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use the green transportation means on Car Free Day will ease traffic jams. There are too many private cars now. Besides, green travel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 With more citizens turning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will try to improve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so people will use private cars less. Finally, it can enhance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air pollution is being worse and worse now. If more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danger of environment destroy, it achieves a lot. In a word, everyone is a winner on Car Free Day if we can do a bit for our city.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为了响应9?22中国城市无车日的活动,昨天,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光标在他的公司内举办了一场活动,他不仅亲手砸掉了他的一辆大排量奔驰车,而且还为集团的员工购买了200多辆自行车,提倡大家骑车上班。
当天上午,陈光标的公司内,他亲手遥控操作一台机械手,将一辆还有3年才报废的大排量的奔驰轿车给砸了。
对于砸车的原因,陈光标解释,这是为了带头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因此他还建议,目前的油价应该再提高50%、停车场停车费按每小时10至20元计费、车辆上牌费2.0排量以下10万,2.0排量到3.0排量之间30万,3.0排量到4.0排量之间40万,4.0排量以上收取50到80万上牌费,所得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更上台阶和缩小贫富差距。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鼓励大家“少开车、多骑车”,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砸了车,应该如何上下班呢?昨天,陈光标还购买了200多辆自行车发放给所有的员工,并亲自骑着自行车带领着员工走上街头,宣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低碳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为了鼓励员工低碳绿色出行,陈光标当天还现场宣布,只要是自己的员工骑自行车上班,路程在5公里之内的,每月补贴300元,10公里之内的每月补贴600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作文:《我家的无车日》500字
新能源汽车专业前景怎么样?
就业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然是未来的人才。
电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处?
干电池
常用的一种是碳-锌干电池(图3)。负极是锌做的圆筒,内有氯化铵作为电解质,少量氯化锌、惰性填料及水调成的糊状电解质,正极是四周裹以掺有二氧化锰的糊状电解质的一根碳棒。电极反应是:负极处锌原子成为锌离子(Zn++),释出电子,正极处铵离子(NH嬃)得到电子而成为氨气与氢气。用二氧化锰驱除氢气以消除极化。电动势约为1.5伏。
蓄电池
种类很多,共同的特点是可以经历多次充电、放电循环,反复使用。
概述
简单地说,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燃料电池的概念是1839年G.R.Grove提出的,至今已有大约160年的历史。
[编辑本段]燃料电池的特点
燃料电池十分复杂,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电催化、材料科学、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总的来说,燃料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1)能量转化效率高 他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间不经过燃烧过程,因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能转换效率在45%~60%,而火力发电和核电的效率大约在30%~40%。
(2)有害气体SOx、NOx及噪音排放都很低 CO2排放因能量转换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无机械振动。
(3)燃料适用范围广
(4)积木化强 规模及安装地点灵活,燃料电池电站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电站功率可根据需要由电池堆组装,十分方便。燃料电池无论作为集中电站还是分布式电,或是作为小区、工厂、大型建筑的独立电站都非常合适
(5)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 燃料电池在数秒钟内就可以从最低功率变换到额定功率,而且电厂离负荷可以很近,从而改善了地区频燃料电池原理率偏移和电压波动,降低了现有变电设备和电流载波容量,减少了输变线路投资和线路损失。
[编辑本段]“燃料”和“电池”
为了了解它的价值,让我们分别研究一下“燃料”和“电池”这两个词。
为了利用煤或者石油这样的燃料来发电,必须先燃烧煤或者石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能量可以对水加热而使之变成蒸汽,蒸汽则可以用来使涡轮发电机在磁场中旋转。这样就产生了电流。换句话说,我们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然后把热能转换为电能。在这种双转换的过程中,许多原来的化学能浪费掉了。然而,燃料非常便宜,虽有这种浪费,也不妨碍我们生产大量的电力,而无需昂贵的费用。还有可能把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而无需先转换为热能。为此,我们必须使用电池。这种电池由一种或多种化学溶液组成,其中插入两根称为电极的金属棒。每一电极上都进行特殊的化学反应,电子不是被释出就是被吸收。一个电极上的电势比另一个电极上的大,因此,如果这两个电极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电子就会通过导线从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这样的电子流就是电流,只要电池中进行化学反应,这种电流就会继续下去。手电筒的电池是这种电池的一个例子。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电池用完了以后,人们迫使电流返回流入这个电池,电池内会反过来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电池能够贮存化学能,并用于再次产生电流。汽车里的蓄电池就是这种可逆电池的一个例子。在一个电池里,浪费的化学能要少得多,因为其中只通过一个步骤就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然而,电池中的化学物质都是非常昂贵的。锌用来制造手电筒的电池。如果你试图使用足够的锌或类似的金属来为整个城市准备电力,那么,一天就要花成本费数十亿美元。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和电池两种概念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它是一种电池,但不需用昂贵的金属而只用便宜的燃料来进行化学反应。这些燃料的化学能也通过一个步骤就变为电能,比通常通过两步方式的能量损失少得多。于是,可以为人类提供的电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目前,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划分已有6个种类得到了发展,即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Solid Polymer Fuel Cell,SPFC,又称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及生物燃料电池(BEFC)。按工作温度它们又分为高、中、低温型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从室温到373K(100℃)的为常温燃料电池,如SPFC;工作温度在373K(100℃)~573K(300℃)之间的为中温燃料电池,如PAFC;工作温度在873K(600℃)以上的为高温燃料电池,如MCFC和SOFC。
燃料电池实质上是以控制氢弹爆炸的观念设计,太空船上的燃料电池是用来聚集星际旅行之间的氢气所产生的能量之用。太空船的太阳能板所聚集的电磁和太阳能将会转换成电能,而电能会用来慢慢地将存放在燃料电池内的氢置换成燃料。燃料电池也内含了一小部份受控制量的可进行核分裂的物质,这些物质依序用来与氢核进行核反应。核反应在燃料电池内进行,在太空旅程中提供高能量并加速离子引擎来推进太空船。在最后的旅程阶段,燃料电池提供了燃料火箭动力所需的氢。这整个过程受控在强大的电磁下,它能提供能量并且避免过量的能量外泄导致反应炉核心融毁。核反应的一项副产物——热能,则被燃料电池的外壁吸收并转换成供给电脑、维生系统和其他必要功用的电能。
经过多年的探索,最有望用于汽车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两个电子被分离出来,这两个电子在正极的吸引下,经外部电路产生电流,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可穿过质子交换膜(即固体电解质),在正极与氧原子和电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只要不断给负极供应氢,并及时把水(蒸汽)带走,燃料电池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
世界上最小的燃料电池——直径只有3毫米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燃料电池,这种电池的直径只有3毫米,可以产生0.7伏的电压并能持续供电30个小时,这种燃料电池可以在不消耗电的情况下发电,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上一层是储水池,下层是一个装有金属氢化物的燃料堂,中间以一层薄膜隔开,在金属氢化物的燃料堂下放,还有一组电极。薄膜上还有许多小孔,使得储水池中的水分子可以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燃料堂,水分子进入燃料堂后,与金属氢化物发生生化学反应幷产生氢气。氢气随之会充满整个燃料堂,幷向上冲击薄膜。阻止水流继续流入,然后氢气会在燃料堂下层的电极处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电流。
新电池体积非常的小,规模为 3x3x1毫米。而且没有重力。其表现张力可以控制水流,这意味着即使处于移动的旋转状态下,也能够很好的工作。因此它最适用于一些小电器。现在,这种电池可以产生0.7伏电压和一毫安电流,电燃料可以持续30小时左右。
[编辑本段]燃料电池的发明
虽然燃料电池这个名词出现在人们 眼前的时间并不长,但它的历史已经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了。在1889年,Ludwig Mond和Charles Langer两位化学家想用空气和工业煤气制造一个实用的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一词也就随着他们的发明而诞生了。现代燃料电池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为了给航天飞机寻找高效能的电能装置, 美国宇航局跟GE公司合作开发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也是燃料电池商用化的开始。此后,历经40多年的发展,燃料电池的家族越发的人丁兴旺,而应用领域也遍及各处。
[编辑本段]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中国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的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中国政府十分注重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陆续开发出百瓦级-30kW级氢氧燃料电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出60kW、75kW等多种规格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开发出电动轿车用净输出40kW、城市客车用净输出1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使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在当今全球能源紧张、油价高涨的时代,寻找新能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是当务之急。因为氢能的优势明显,清洁、高效,因此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各种能源动力企业对燃料电池的发展信心十足,所以燃料电池未来市场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尽管现在燃料电池的市场需求相当小,预计在随后的十年间,随着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效益,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将下降,竞争力提高,燃料电池潜在的市场将会逐步发展起来。现在对于便携式燃料电池的需求相当少,但便携式燃料电池市场将是从现在到2011年甚至更长时间增长最快的市场。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燃料电池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就会商业化。
[编辑本段]燃料电池技术分类
燃料电池的种类按不同的方法可大致分类如下:
1. 按燃料电池的运行机理分。
分为酸性燃料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
2. 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有酸性、碱性、熔融盐类或固体电解质。
因此,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在燃料电池中,磷酸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以冷起动和快起动,可以用作为移动电源,适应FCEV使用的要求,更加具有竞争力。
3. 按燃料类型分。
有氢气、甲醇、甲烷、乙烷、甲苯、丁烯、丁烷等有机燃料,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气体燃料,有机燃料和气体燃料必须经过重整器"重整"为氢气后,才能成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4. 按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分。
有低温型,温度低于200℃;中温型,温度为200~750℃;高温型,温度高于750℃。
在常温下工作的燃料电池,例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这类燃料电池需要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燃料的化学能绝大部分都能转化为电能,只产生少量的废热和水,不产生污染大气环境的氮氧化物。不需要废热能量回收装置,体积较小,质量较轻。但催化剂铂(Pt)会与工作介质中的一氧化碳(CO)发生作用后产生"中毒"现象而失效,使燃料电池效率降低或完全损坏。而且铂(Pt)的价格很高,增加了燃料电池的成本。
另一类是在高温(600~100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例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这类的燃料电池不需要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但由于工作温度高,需要采用复合废热回收装置来利用废热,体积大,质量重,只适合用于大功率的发电厂中。
最实用的燃料电池是以氢或含富氢的气体燃料,但是在自然界是不能直接获得氢的,燃料电池氢的;来源通常是以石油燃料、甲醇、乙醇、沼气、天然气、石脑油和煤气中,经过重整、裂解等化学处理后来制取含富氢的气体燃料。氧化剂则采用氧气或空气,最常见的是用空气作为氧化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