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黄金储备一共有多少?

2.莫桑比克的历史沿革

3.莫桑比克独立战争的冲突

4.血檀为啥不值钱

莫桑比克金价格多少_莫桑比克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葡萄牙殖民者造成,莫桑比克北部沿海人烟稀少,土地荒芜。17世纪的时候,在赞比西河南岸兴起了罗兹维王国(Rozwi)。他们沿江而下,迫使葡萄牙势力大幅度撤退,还迫使莫诺莫塔帕王国沦为盘踞在赞比西河下游流域的小酋长国。衰弱的莫诺莫塔帕王国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期才最后灭亡。在罗兹维王国从南部向莫诺莫塔帕王国发动进攻的同时,位于赞比西河北岸的马拉维人则从赞比西河北岸向莫诺莫塔帕王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发动了进攻。

17世纪初,在不断向莫诺莫塔帕王国内部扩展殖民势力的同时,葡萄牙殖民势力向赞比西河以北的地区进行扩张肯定要遭到失败。这一时期的赞比西河以北的地区形成了强大的马拉维联邦,对外贸易发达。1608年,葡萄牙为了缓和同马拉维人的关系,以欺骗的手段同其结成军事联盟,开始向赞比西河以北的内陆地区渗透。

1632年,马拉维国王姆祖拉不满葡萄牙的势力的影响,对葡萄牙人城镇科利马内发动了突袭,但被击败了。可是,马拉维人一度强大的势力使葡萄牙人向内陆扩张推迟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直到18世纪初马拉维联邦瓦解为止。在几个世纪里,葡萄牙不断试图建立其对莫桑比克内陆地区的控制,但由于受到当地非洲人的强烈反抗,均遭失败。

从16世纪末开始,为了扩大葡萄牙的势力影响并巩固在当地的统治地位,葡萄牙国王按国内分封的模式在赞比西河流域、索法拉和克利姆巴群岛(Querimba)等地区册封了许多大庄园(又称巴拉佐)(Prazeros)。这些大庄园的特许状都有固定的期限。葡萄牙国王希望这些大庄园能够成为白人移民社区的基地,在大庄园中定居的白人移民要为国王提供服务、缴纳税款、定期服役、遵守大庄园内的所有法律并率领自己的奴隶武装征讨附近的非洲人。

这些分封的大地产成了国中之国,在其设立之初显然为葡萄牙早期的殖民扩张发挥了作用,使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统治在17世纪前50年达到了早期的鼎盛阶段。但由于各个大庄园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甚至相互为敌,因而在17世纪后半期以后,这些大庄园实际上严重阻碍了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建立和推行政令合一的殖民统治秩序。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的大庄园主日益非洲化,同非洲人联姻或联盟。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挑动非洲人之间进行混战,并拒绝承认葡萄牙国王的权力。

在同一时期,非洲人反抗葡萄牙势力的斗争风起云涌,相继取得了胜利。安戈谢岛的伊斯兰城邦获得了独立,赞比西河南方的巴鲁埃人发动了起义,从自己的领土上驱逐了葡萄牙人。马拉维国王终止了同葡萄牙的军事联盟。索法拉地区的乔皮人和通加人(为聪加人的两个分支)酋长,以及临近莫桑比克岛的马夸人也拒绝接受葡萄牙人的宗主权。莫诺莫塔帕王国与罗兹维王国结盟在1692年武装反抗葡萄牙人的统治,将葡萄牙人从津巴布韦高地和赞比西河流域内地驱逐出去。虽然事实上并没有对莫桑比克各地实施有效的统治,但葡萄牙于1700年宣布莫桑比克地区为自己的"保护国"。

实际上,此时的葡萄牙正集中力量在亚洲、巴西和安哥拉进行殖民扩张,无力顾及莫桑比克。所以,莫桑比克一直归葡属印度(果阿)管辖。到1752年,为了扭转其在莫桑比克长期统治不力的局面并巩固其通往亚洲航线的中转站地位,里斯本承认莫桑比克的自治殖民地地位,不再归印度总督控制,而由新设置的葡属总督直接统治。当时莫桑比克被称为"葡属东非洲"。

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斯瓦希里人乘葡萄牙人遭到当地各族驱逐的机会,重新恢复了以往的贸易网络。此外,来自印度的商人利用葡萄牙势力衰落的时机,以向定居者赊销布料和饰珠等产品赢得了立足点。那些定居者用从印度商人手中赊购的布料和饰珠换取内陆地区的黄金、象牙和热带产品。在17世纪中期以后,来自北部沿海岛屿的印度商人开始组织自己的商队深入到位于内陆的马夸人地区进行贸易。

到1750年的时候,印度商人已经建立并控制了南方远至克利马内和赞比西河流域的庞大贸易网络。黄金和象牙是早期商人们贸易的主要目标,也是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早期殖民统治进行掠夺的主要产品。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来自莫诺莫塔帕王国的黄金是莫桑比克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从克利马内就出口6万两黄金。

但到了18世纪莫诺莫塔帕王国衰亡以后,莫桑比克的黄金产量已经微乎其微了,但该国北部地区的象牙就成了主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因为印度商人对象牙的需求量很大,而尧人猎象者和商人愿意从马夸人中间商人那里购买优质的印度布料,所以尧人猎象队和商人为了获取象牙深入莫桑比克中部地区以及位于现在赞比亚境内的卢安瓜峡谷(Luangwa)。据不完全的记载,经索法拉出口的象牙1758年为23500公斤;1762年为141000~164500公斤;1806年为47000公斤。

如果说18世纪是莫桑比克的象牙贸易世纪的话,那么从19世纪开始,莫桑比克就开始变成了国际劳工储存地,奴隶贸易就成了主要的贸易商品了。实际上,莫桑比克的奴隶贸易最早是由阿拉伯商人在几个世纪以前开始的。此时,葡萄牙人夺取了奴隶贸易的垄断权,并迅速将奴隶贸易扩大了。马拉维湖东岸的尧人从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那里获得,成为莫桑比克北方主要的猎奴者。

18世纪60年代,印度洋上一些岛屿的甘蔗种植园扩大种植规模,需要大批的奴隶劳动力。印度商人、法国商人和莫桑比克当地的葡萄牙商人开始积极为这些种植园提供廉价的非洲人奴隶。由于莫桑比克的奴隶价格低廉,来自巴西、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奴隶贩子们也来到莫桑比克从事奴隶贸易。莫桑比克历史上的两个主要港口莫桑比克岛和克利马内(Quelimane)成为奴隶贸易的集散地。

各国的奴隶贩子们也在南方的城镇伊尼扬巴内和洛伦索?马贵斯(Luoren?o Marques),以及北方的克利姆巴群岛购入少量的奴隶。在1700~1850年期间的奴隶贸易高峰期,人们至今还无法明确估算到底有多少莫桑比克人被强行贩卖为奴隶。到19世纪早期,每年大约有1万名的奴隶从莫桑比克岛和克利马内非法运出国外。

考虑到莫桑比克漫长的海岸线,实际输出奴隶的数目肯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1817~1843年期间,莫桑比克仅输往巴西一个国家的奴隶数目就多达10万人,而在同一时期,输入古巴的30%的奴隶来自莫桑比克。进入19世纪,北方尧人的象牙生意仍然很兴盛。但由于需要的奴隶数量巨大,他们在继续维持象牙贸易的同时,在19世纪前半期开始深入尼亚萨湖并在1850年之后进入莫桑比克中部希雷峡谷(Shire)以及楚瓦人(Chowa)地区开发新的奴隶供应地。

马夸人统治者也掠夺内地的非洲人,将其作为奴隶出售。东非沿海地区的斯瓦希里人则促成了莫桑比克奴隶贸易的激烈竞争。由于奴隶贸易竞争激烈,奴隶贸易的方式也从19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通过当地头人同外来的奴隶贩子进行谈判为主,转变为此后的暴力掠夺和武力征服为主的方式。

由于葡萄牙殖民者掠夺大量的非洲人尤其是青壮年劳力并贩卖为奴,严重破坏莫桑比克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造成莫桑比克北部沿海及赞比西河流域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结果是莫桑比克从一个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粮食短缺的国家。在全世界废除奴隶贸易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殖民者又转而向南非和南罗得西亚(独立时改称津巴布韦)强制输出非洲人劳工,从中盘剥莫桑比克劳工。这使莫桑比克经济成为严重依赖劳工输出的经济,破坏了本地区的自然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

世界黄金储备一共有多少?

几百到几千元之间

和钻石一样,红宝石的价格同样存在“克拉溢价”,因为越大的红宝石越稀有,所以价格也就成倍增长。一般来说,低于一克拉的红宝石,其售价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具体的要看品质。而重量达到一克拉以上的红宝石,其售价通常都在万元以上。

因为天然的红宝石大多不够完美,所以市场上就经常会有一些经过人工优化的红宝石,比如烧色红宝石。一般来说经过烧色的红宝石价格要比较便宜,比如现在市场上一克拉的优质烧色红宝石,价格差不多是7000元一克拉。但同样品质的无烧天然红宝石,其克拉单价就在一万以上了,甚至更高。

扩展资料:

影响红宝石价格的因素:

1、颜色:红宝石的红色颜色要纯正,愈纯正鲜艳便愈美丽、愈有价值。其中以“鸽血红”最具收藏价值。鸽血红红宝石稀少珍贵,产量极低。国际上最好颜色的红宝石色泽级别称为VIVID RED,若以PIGEON BLOOD相注明,那红宝石的价值将连城以计。

2、产地: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缅甸、莫桑比克、泰国和斯里兰卡,另外澳大利亚,美国蒙大拿州和南卡罗莱纳州也有极少部分产出。

莫桑比克的历史沿革

中国央行黄金、外汇储备表 月份 黄金储备(万盎司) 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 二〇〇七年一月 1929 11046.92 二〇〇七年二月 1929 11573.72 二〇〇七年三月 1929 12020.31 世界官方黄金储备一览表(2007/3)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1 美国 8135.5 75.9 51 尼日利亚 21.4 1.1 2 德国 3422.5 62.9 52 白俄罗斯 19.9 27.7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3 53 乌克兰 17.5 1.7 4 法国 2709.6 57.4 54 塞浦路斯 14.5 5.1 5 意大利 2451.8 65.8 55 韩国 14.3 0.1 6 瑞士 1290.1 41.7 56 巴西 13.7 0.3 7 日本 765.2 1.8 57 捷克 13.5 0.9 8 欧洲央行 641.7 24.4 58 荷 可以参考如下网上摘录: 世界黄金储备情况与黄金现世分布 世界黄金储备情况与黄金现世分布地球上的人类在整个数千年文明历史中,从这个星球上共挖出来总量约15万多吨黄金,目前这15万多吨黄金其中的40%左右是作为可流通的金融性储备资产,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领域,总量大约为6万多吨。其中3万多吨的黄金是各个国家拥有的官方金融战略储备,2万多吨黄金是国际上私人和民间企业所拥有的民间金融黄金储备;而另外60%左右的黄金是一般性商品状态存在,比如存在于首饰制品、历史文物、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这60%左右的黄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随时转换为私人和民间力量所拥有的金融性资产,参与到金融流通领域中。 (1)目前世界黄金存世分布比例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的资料, 截至2003年10月, 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前40名国家资料如下(与现在的数据相比变化不大):从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国家官方黄金储备资料看,黄金仍是许多国家官方金融战略储备的主体。现在全世界各国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32700吨,约等于目前全世界黄金年产量的13倍。其中官方黄金储备1000吨以上的国家和组织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为8149吨,占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24.9%。西方前十国的官方黄金储备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 黄金储备达百吨以上的有32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及非洲国家只占少数;黄金储备不足10吨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共有47个,基本上都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总量只占美国黄金储备的1.4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政治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多,这说明黄金储备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另外,黄金储备在国家金融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说明黄金现在仍然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黄金储备仍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所重视。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56.7%,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37.6%、法国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兰46.6%也是凸显了黄金储备的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比如印度,印度的官方黄金储备虽然只有357.8吨,在国家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不高,只有7.8%。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总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现在,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其黄金消费量每年达600-800吨左右。印度并不是产金大国,其每年消费的黄金大多数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近几年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黄金的进口数量也大幅增加。 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600吨(2004年,至今并没有数量上的大改变),占中国国际金融储备的2%以下,黄金储备及占国际储备的比率都明显偏低。不过600吨的数字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根据经验性推论,600吨可能是不准确的数字,从各种因素分析中国官方实际拥有黄金储备量要大于600吨,黄金储备约在1000吨左右。 (2)目前影响世界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民间市场力量各类黄金研究报告中,首先都要研究分析世界各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主要一个原因是来自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数据非常透明准确,便于研究分析,同时也可以了解黄金在各国政府官方眼中的地位。但这容易造成黄金投资者的理解误区,会误认为现在的黄金市场价格受到官方机构的左右,这种认识在理论界和一般研究者当中非常盛行。 投资黄金必须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世界黄金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储备在各国政府手中,但这并不是当前世界黄金市场的主流,当前世界黄金的价格走势趋势并不由各国政府的意愿所左右,各国政府的售金意愿或买金意愿并不能改变黄金价格走势的大趋势。 现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参与主角是民间力量。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其中起主导力量的是一些商品市场基金,还有就是国际大财团、大银行、大保险公司等,还有数量最庞大的人群就是各类黄金投资经纪商下面联结的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散户黄金投资者。这些黄金市场上的民间投资力量构成了当前世界黄金交易量的95%以上。 世界黄金价格现在由全世界民间市场力量决定。 (3)黄金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1999年诞生了新的欧元货币体系,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明确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这是黄金货币金融功能的回归。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现在黄金可视为一种准货币。 当今黄金可以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黄金除了上面的金融用途外,当前黄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饰业、佛像装饰、建筑装饰、黄金器具、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工业用金。黄金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而受到严格控制,导致目前黄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狭小的,黄金的重要作用仍然体现在金融货币功能上,后随着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日益从宫廷、庙宇走向了民间,由达官贵人的特权拥有变成了大众所拥有。 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二十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金融货币与商品双重属性纷呈的阶段发展,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的冲突

15世纪末,葡萄牙为打开西欧通往东印度的航路,来到莫桑比克。1489年科维良侦察了索法拉沿海据点。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到达莫桑比克沿岸。1505年葡萄牙人用武力驱逐了在索法拉的阿拉伯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两年后占领莫桑比克岛。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了莫桑比克沿海的几个主要港口。此后,葡萄牙人相继占领莫桑比克一些内陆地区和赞比西河流域的塞纳与太特。1569、1571和1574年葡萄牙人 3次入侵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均告失败。1629年,葡乘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内讧之机取得了对莫桑比克内陆地区的支配权。17世纪初是葡萄牙在东非势力极盛的时代,他们从莫桑比克输出大量黄金。每年光是从克利马内输出的黄金就有 6万盎司。1700年,葡萄牙宣布莫桑比克为“保护地”,1752年改为殖民地,由里斯本任命总督统治。17世纪中叶,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实行“巴拉佐”制,由王室特许土地给一些大地产所有者,代替地方酋长统治。这些大地产所有者对非洲人行使绝对权力,甚至可将他们出卖为奴,成为莫桑比克的国中之国。同时,葡萄牙开始从莫桑比克输出奴隶。到18世纪,奴隶已取代黄金和象牙,成为赞比西河流域的主要出口商品,莫桑比克的奴隶买卖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19世纪末叶,葡萄牙在莫桑比克实行强迫劳动制度,并开始向邻国大量输出契约劳工。在平定了赞比西河地区大地产主的叛乱之后,葡萄牙殖民当局于1888~1893年成立了莫桑比克公司、尼亚萨公司和赞比西亚公司。这些特许公司控制了莫桑比克2/3的领土。

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占领不断遇到西欧列强的挑战。17世纪荷兰船曾多次包围莫桑比克岛,但未能占领。19世纪60年代,邻近莫桑比克的开普殖民地发现黄金和钻石,西欧列强对莫桑比克的争夺更趋激烈。1869年,英国试图占有德拉瓜河湾未遂。在1884~1885年召开的柏林会议上,葡萄牙在东非的势力范围得到法国、德国的承认。1891年英国、葡萄牙签订协议承认整个莫桑比克划归葡萄牙。1891年莫桑比克正式定界,称为葡属东非。1898年将首都从莫桑比克岛迁到洛伦索-马贵斯。20世纪初,葡萄牙实行改革,给莫桑比克以相对的自治权。1930年,葡萄牙军事萨拉查颁布殖民条例,重新将莫桑比克定为殖民地,取消莫桑比克人民有限的自治权和特许公司的开发权。1951年,莫桑比克成为葡萄牙的海外省。60年代以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葡萄牙被迫修改它的殖民政策。1964年初葡萄牙颁布“海外省组织法”,名义上给非洲人以葡萄牙公民权,并扩大了莫桑比克地方政府的权利,但实际上仍对非洲人进行军事镇压和加强政治控制。 葡萄牙的入侵遭到莫桑比克人民的英勇反抗。1571年,1000名葡萄牙军从塞纳出发攻打姆韦尼·马塔帕王国,在当地人民的回击下,几乎全军覆没。1574年莫桑比克人歼灭了驻赞比西河的200名葡萄牙军。17世纪居住在巴卢埃地区的人民以及赞比西河地区的通加人反抗葡萄牙的统治最为激烈。18世纪,当地非洲人经常袭击葡萄牙人的贸易据点及占领军驻地。19世纪,莫桑比克各族人民几乎都参加了反抗葡萄牙入侵和统治的斗争,恩戈尼人反对葡萄牙人的斗争持续了70年。他们占领洛伦索-马贵斯,攻陷索法拉,没收赞比西河以南的大地产。1885年恩戈尼酋长根根哈纳团结周围各族组成加扎联邦进行斗争,直到1895年才被镇压下去。居住在中部马尼卡高原的绍纳人,在酋长乌姆塔萨和马庞德拉的领导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反抗葡萄牙统治30多年,一度将葡萄牙人逐出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交界地区。莫桑比克北部尧族人民的斗争直到1912年才被镇压。

为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压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莫桑比克人大量逃亡邻国。1917年3月,巴卢埃地区人民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同年年底被镇压,起义军残部坚持游击战斗直到19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桑比克人民日益觉醒。1948年莫桑比克首都发生罢工斗争,1956年码头工人举行大罢工。60年代莫桑比克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明确提出要求独立的口号。1960年莫桑比克民族民主联盟在南罗得西亚的索尔兹伯里成立;翌年,莫桑比克非洲民族联盟在肯尼亚成立;独立莫桑比克非洲人联盟在尼亚萨兰成立。上述3个政党1962年6月在达累斯萨拉姆合并为莫桑比克解放阵线。E.C.蒙德拉纳任主席。 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大致分为三级台阶: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间,有岛山散布其间;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呈带状分布,北窄南宽,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

北部高原

南纬17度以北均属此区,高原高度自西向东倾降,渐至海滨。只有两块山地最高。一为马拉维高地,滨尼亚沙湖东岸,一为奈莫利高地(Namuli Highlands),高有2400米,位在南纬15度附近。本区高地上的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奈莫利山区可达1500毫米,但较低谷地只有900毫米左右。年雨量分布不匀,变率颇大,但仍不失为重要的农业区,由于本区人口密度不大,土人尚可实行游耕 ,经常有一部分土地休耕,主要农产品为木薯及稻米,愈向内陆,玉米越多。现金作物有棉花及茶叶。

沿海平原

南纬17度以南,沿海低地区均属之,莫桑比克多沼泽及沙丘,平原北部雨量多,在1000毫米左右,南回归线上下雨量最少,只有300~400毫米,本区的粮食作物以玉米及稻米二者最重要,甘蔗则为本区主要的现金作物。由于栽种稻米及甘蔗均需灌溉水源,故本区正积极规划大范围的灌溉计划,利用林坡坡河水在河口以上110公里处的吉佳 (Guija),兴建水库蓄水,业于1952年完成,可灌白八万亩。种植小麦、稻米、小米、紫花苜蓿、棉花及甘蔗等;另一计划拟利用卢伦索马奎港以北的英可麦提河(R.Incomati)的河水,修筑水库。预计可灌田24万亩。赞比西河在入海处分成七支分流,注入莫桑比克海峡,形成一片广约65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洲上人民以稻米为主全,每年四月来自中上游的洪水混合春潮,可将整个三角洲淹没约5、6日之久,故洲上房屋均为高架屋,每年此时,洲上居民将牲畜家禽均搬至高架屋中,以躲避此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

赞比西河谷及两侧高地

塞那(Sena)以西为赞比西河的内陆谷地,河道大致作东西向,河谷年雨量600~700毫米,两岸年有洪水泛滥及嗤嗤蝇骚扰,居民不多。河谷北侧的高原无嗤嗤蝇的困扰,雨量亦丰,可达1000毫米,为班图人主要放牧区,称为安古尼亚高原。赞比西河南方的高地为津巴布韦高地的一部分,称为曼尼卡台地,和莫桑比克低地之间有大陡崖,可达2400米,高地气候湿凉,栽种玉米及烟草。 莫桑比克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包括钽、煤、铁、铜、金、钛和天然气等。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煤储量超过150亿吨,钛600多万吨,钽矿约750万吨。大部分矿藏尚未开发。

水里资源丰富,坐落在赞比西河上的卡奥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7.5万千瓦,是建成当年非洲最大的发电站。

森林资源丰富,51%的国土被被森林覆盖,林木资源总量约17.4亿立方米,北部生产黑檀、红木、香木等硬木。

这里是大啖金枪鱼和海鲜的天堂,北部鲨鱼种类繁多。

血檀为啥不值钱

云雀III型直升机是非洲最常见的武装直升机之一,但其在莫桑比克的冲突中却很少出现。在战争爆发时,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只有7000人,这样小的军队是很难在常规战中战胜规模大的多的葡军。因此,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就开始争取莫桑比克人民的支持,以此来将葡萄牙政府推上谈判桌,最终实现莫桑比克的和平独立。尽管拥有一支规模较大的军队,葡萄牙却并没有掉以轻心。莫桑比克境内的葡萄牙政府军士兵数量从1964年的8000人一下上升到了1967年的24000人。在同一时间段内,葡萄牙征募的当地士兵数量也上升到了23000人。1969年,葡萄牙又在莫桑比克开始了对860名特种部队新兵的训练。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军事***为菲利普·萨缪尔·马盖亚,他领导的军队曾在阿尔及利亚接受过训练。其属下的游击队从苏联和中国得到了许多种武器,其中常见的有莫辛-纳甘、SKS 、AK47及苏制PPSh-41冲锋枪。常见的机枪有DP机枪、DShK和SG-43。游击队还拥有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高及SA-7式便携防空导弹。在战争接近结束时,游击队还从中国接收到了一批SA-7,但这些导弹却没能打下任何葡军战机。在整个战争中,葡萄牙只损失了一架战机,这架战机并非为游击队所击落,而是因为自己发射的一颗导弹提前爆炸而坠毁。

葡军的指挥官为安东尼奥·奥古斯托·桑托斯。由于葡萄牙的政策是只给本土军队配备现代化的武器,而给殖民地驻军只配备老式装备,因此在战争爆发时,葡军士兵手中只有二战时期的通讯设备与老式的毛瑟枪。随着战事的发展,葡萄牙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士兵需要更好的武器,因此便将殖民地驻军中的步兵制式由毛瑟为了HK G3与FN FAL,而伞兵制式也拥有了AR-10。葡萄牙驻军原先配备的重机枪为MG42,1968年之后被替换为了HK21。葡军的重武器包括了60毫米,81毫米和120毫米掷弹筒、榴弹炮与各种轻装甲车。

葡萄牙并没有在莫桑比克大量地使用直升机,但尽管如此,直升机在莫桑比克上空还是发挥得出色的。在葡军的各种飞机中,负责对地支援的有T6和菲亚特G.91,负责侦察的有Dornier Do 27。葡萄牙空军使用的运输机为Nord Noratlas和C-47。葡萄牙海军在战争中大量地使用了巡逻艇、登陆艇和充气艇。

许多葡军士兵都配备有FN FAL或HK G3。1964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与葡萄牙的谈判破裂,于是,爱德华·孟德兰于9月25日,在坦桑尼亚的总部命令部队进入莫桑比克北部展开游击战。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采用了传统的游击战术:在敌人的巡逻路线上设伏,破坏敌铁路与通讯线路,打了就跑,并在敌援军赶来之前消失。游击队员们一般配备与全自动手枪,在完成任务撤退时,他们充分地利用了雨季的优势。在天降大雨时,葡萄牙很难通过空中侦察来搜索游击队员,而葡陆军在泥泞的地面上也只能艰难地行进。而轻装上阵的游击队员却能撤退到丛林并消失在各部落中。而且,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游击队员从小就生活在丛林中,他们可以很轻易地在丛林中找到食物,因此,游击队并不需要漫长的补给线。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第一次战斗是对柴柴市政府的袭击,在此之后,战事便在莫桑比克中部蔓延开来。在战争早期,游击队经常对葡萄牙的政府设施发动小型的排级袭击。游击队员经常以10人至15人的小队为作战单位而发起进攻。游击队实行这种战术,主要是为了将葡军打散。

游击队员们首先于11月给在莫桑比克北部作战的葡军造成了人员伤亡。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之下,游击队得以在北部战胜人数较少的葡军并向南推进。尽管活动范围得到了扩大,但游击队的大多数活动仍然为对政府机构的小规模破坏。当时游击队的通讯与补给都要依靠马拉维湖上的船只。

1965年,游击队得到了全莫桑比克的支持和大量的新兵,因此它的作战单位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游击队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有一部分是因为它对逃到坦桑尼亚以躲避战事的莫桑比克人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与越南人对抗法军与美军的战术相似,游击队也大量使用了地雷来杀伤葡军士兵。

葡萄牙空军驻守非洲的一架F-84。F-84是1968年12月之前葡军用于空中支援的首选战机。游击队的作战单位最多达到了100人,而女性也开始被吸收进其中。在1966年10月10日(一说11日),菲利普·萨缪尔·马盖亚在视察完前线回到坦桑尼亚的途中被一名游击队员开枪杀死,人们普遍认为这名游击队员事实上为葡军士兵。

到了1967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莫桑比克五分之一的土地和七分之一的人口。这时的游击队已经有了8000名士兵。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落入游击队之手和对补给的需求越来越高,孟德兰开始考虑向国外寻求援助。最后,游击队得到了苏联和中国援助的大口径机枪,防空,75毫米无后坐力炮与122毫米火箭炮。

1968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葡军战机的持续轰炸下,成功地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游击队员们的士气。这也使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得以在联合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为了赢得民心,葡萄牙政府兴建了加赫拉·巴萨大坝。但与建设初衷不同的是,它却成为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动的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赢得民众支持,葡萄牙政府开始对莫桑比克进行现代化建设。其中包括了修建铁路,公路,学校和医院。

1969年开工建造的加赫拉·巴萨大坝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葡萄牙政府认为,这座大坝的修建将会向全世界展示葡萄牙对殖民地做出的贡献,还能同时使莫桑比克人民对殖民政府更有信心。为了确保大坝能够按期完工,葡萄牙专门从本土输送了3000名士兵及100多万枚地雷以守护它。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也知道这座大坝的象征意义,因此它便开始了对大坝的破坏活动,意在迫使葡萄牙中止对大坝的建设。破坏活动一直持续了7年,但它们却未能对大坝本身造成任何伤害,仅有的战果只是几支开往大坝的运输车队。莫桑比克解放战线也在联合国对兴建大坝的计划表达了不满。恰巧在同时,联合国也收到了几份关于葡萄牙殖民地政府的负面性报告,因此在了解了情况后,国际社会撤走了为兴建大坝而给予葡萄牙的几乎全部资金援助。尽管如此,大坝还是在1974年12月竣工了。虽然成功地修建了大坝,但其却没有使莫桑比克人信心大增,相反地,由于原先居住在水坝一带的大量居民被迫迁走,莫桑比克人对大坝的看法并不好。在大坝建成之前,赞比西河每年都会泛滥一次,给两岸的农田带来大量的沃土,但是大坝的竣工也使下游的农民再也无法享受河流泛滥带来的恩惠了。 1969年2月3日,爱德华·孟德兰在坦桑尼亚的办公室发生了爆炸,孟德兰本人被炸死。一些资料显示,葡萄牙秘密警察向孟德兰的办公室寄送了一本书,当孟德兰打开这本书时,书中藏有的炸弹便被引爆。而另一些资料却认为是一个不明身份的凶手将炸弹放到了孟德兰的椅子底下。最初的调查将矛头指向了两个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军官。其中一个后来被处决,而另一个则在同年4月率队向葡军投降。

尽管人们对这次刺杀行动的细节仍然争论不休,但大多数历史学家与传记作家都认为葡萄牙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0年,葡萄牙秘密警察也承认对孟德兰的死负责。当时,由于无法判定凶手是谁,孟德兰的死不仅使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高级将领之间起了极大的疑心,还造成了一场权力斗争,最终使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变成了一个左翼组织。 1969年,安东尼奥·奥古斯托·桑托斯被解职,取而代之的是1970年3月正式上任的考扎·阿利亚加。与他的前任不同,阿利亚加用来打击游击队的部队中,大部分都是非洲本地人,而不是葡萄牙正规军。他这样分配兵力,有一部分是受到了越战美军最高长官威廉·威斯特摩兰的影响。

阿利亚加并不重视由非洲黑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到了1972年,他也因此受到了军中其他高级将领的批评。这些人认为,阿利亚加应该大量地使用名为“弗雷查斯”(意为“箭”)的特种部队。“弗雷查斯”部队受葡萄牙秘密警察指挥,其成员为非洲各部落的黑人,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搜索,侦察与恐怖活动。阿利亚加的副官认为,雇佣非洲黑人士兵的价格较低,并且当地居民对黑人的印象也较好。“弗雷查斯”部队在战争最末期首次登场,在这之后,阿利亚加就在康乃馨革命中被解职了。尽管如此,“弗雷查斯”部队却没有在战后撤离,它在葡萄牙撤军之后发生的莫桑比克内战中仍然有行动。

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独立战争和葡萄牙殖民战争中使用的黑人特种部队有:

特种部队:与“弗雷查斯”相似。

特种伞兵部队:由黑人志愿兵组成,接受过空降训练。

战地搜索特战队:擅长搜索的特种部队。

弗雷查斯:由本地人与游击队的叛变人员组成,他们擅长搜索,侦察与恐怖活动。有时他们会穿上缴获的游击队军服执行任务。如果俘虏了游击队员或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这支部队的成员便会得到赏金。

1970年开始,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加大了对葡军的打击,在城镇内搞恐怖活动成为了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游击队还更加大量地使用了地雷,有资料认为,在葡军承受的所有伤亡中,有三分之二是地雷造成的。游击队在战争中使用了多种反坦克地雷与人员杀伤地雷,他们甚至还使用了两栖地雷。对地雷的恐惧迅速在葡军中蔓延开来。葡军经常在遭到攻击后还不知道游击队在哪里,这再加上对地雷的恐惧,沉重地打击了葡军的士气。

为死去的葡萄牙士兵建立的纪念碑。1970年6月10日,葡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反攻,目标为游击队军营与莫桑比克经常利用的莫坦边境。葡军共派出了35000名士兵,其中主要为伞兵,突击队,海军陆战队与海军炮兵,这些部队主要由黑人组成。

葡军轻型轰炸机,战斗直升机与地面部队之间配合得很成功。他们效仿越南的美军,在战场上大量地使用了直升机来投送兵力,而葡萄牙空军也对游击队的各军营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在空中轰炸之后是葡陆军对这些军营进行的猛烈炮击。在崎岖的路段,葡军在俘虏的游击队员的指引下使用了骑兵来推进。

葡萄牙发起攻击之时,莫桑比克的雨季正好来临,这就给葡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葡萄牙士兵不仅装备差,而且陆军和空军之间的协调也很不好。葡陆军只能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在泥泞的地面上与游击队作战。葡军承受的伤亡渐渐地超过了游击队的伤亡。

葡军士兵巡逻在崎岖的路面上。葡军在报告中说游击队共有651人战死,1840人被俘,而葡军损失了132名士兵。阿利亚加将军声称,它的部队摧毁了61座游击队基地与165座军营,并在头两个月内缴获了40吨。尽管这次反攻比葡军在整个战争中发起的其他进攻都要成功,但人们还是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1972年,葡军抛弃了它原先的战术,转而采用了美英的搜索并摧毁式战术。11月9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特特省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葡军进行了猛烈的报复。

1972年12月16日,葡军士兵在一个名为威里亚姆的村庄进行了一场大屠杀。葡军士兵共了60-400名被认为是游击队支持者的村民。在被杀的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儿童。甚至还有调查报告声称,葡军士兵拿村民的人头当足球踢。这场屠杀直到1973年7月才被一英国传教士和两名西班牙传教士发现。

1973年开始,为了推翻葡萄牙对莫桑比克的殖民统治,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开始在各城镇中埋设地雷。为了赢得民心,它还在乡下建设了新的城镇,并允许逃离家乡的莫桑比克人前来居住。游击队在葡占区造成的恐惧,再加上威里亚姆大屠杀被揭露,使莫桑比克的情况变得更严重了。 1960年代末,葡萄牙***正式成立,其属下的“武装革命部门”与另一个左翼组织“革命旅”一起,针对葡政府发起了多次恐怖袭击,例如1971年3月8日对坦科斯空军基地的炸弹袭击和10月对奥埃拉什北约指挥部的袭击。

这是反映葡萄牙在战争期间军费变化的柱形图,白色表示原先计划调拨的军费,红色表示因战争而增调的军费。葡萄牙殖民地战争共花去了葡萄牙政府44%的资金,这就使葡萄牙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建设本土,并造成了公众要求政府以政治途径来解决殖民地问题。

葡萄牙人对政府的不满终于在1974年4月25日爆发,葡军发动政变推翻了政府。许多葡萄牙殖民者在这之后都离开了莫桑比克,葡萄牙新的政府首脑也宣布要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进行谈判。由葡萄牙资助的莫桑比克大选激发了游击队新一轮的进攻,葡军不得不放弃莫桑比克北部。在旧政府下台后,葡殖民军中的许多士兵都开始拒绝执行任务,他们整天留在军营内,而不是如往常一样出外巡逻。1974年9月8日,葡萄牙政府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签订了停战协议。1975年6月25日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成立13周年纪念日,就在同一天,莫桑比克正式宣布独立。

因为血檀是很容易氧化的,氧化之后颜色就开始变化了,变成紫红色或者是黑红色,而且血檀的整体质感很差,较为粗糙即使是抛光之后也是粗糙的,还有不太好闻的气味。

很多人都在说血檀不太值钱,这是为什么呢,血檀是属于花梨木的一种,血檀的密度、油性略低于紫檀气味也不如小叶紫檀浓郁但是价格却低于小叶紫檀一大截。

血檀为啥不值钱

因为血檀非常容易氧化,氧化之后是紫红色或者黑红色,就像多年的小叶紫檀老料一样。而且血檀的质感非常粗糙,即使经过打磨抛光也会粗糙,所以加工不能太过精细。棕眼非常明显,密度很低,并且伴有一股酸臭的气味。在制作工艺上,没有天然植物的纤维感。

血檀家具缺点

血檀”的密度在0.75-1.3g/cm3不等。密度跨幅较大,因此会出现“血檀”有些沉于水,有些则浮于水面。血檀的生长地分布在非洲多个国家(赞比亚,刚果,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等),所以会出现血檀的油性有好有坏,其中以产自赞比亚北部的为佳。血檀的味道在开料时,味道比较杂。

血檀是什么?

血檀是花梨木的一种,属紫檀属。原产地非洲,因其颜色较深,为紫红色或褐色得名。学名染料紫檀,市场上有非洲小叶紫檀、降香紫檀等叫法,是目前红木市场上“红的发紫”的明星材种。

近几年张家港口岸逐渐成为各个产区血檀原木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寸土寸金的金港镇相应形成了扬帆木业城、中联木业城等几个面向全国的血檀原木集散和交易市场。

因为血檀是很容易氧化的,氧化之后颜色就开始变化了,变成紫红色或者是黑红色,而且血檀的整体质感很差,较为粗糙即使是抛光之后也是粗糙的,还有不太好闻的气味。